大豆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汇总!

锄地与中耕:

大豆

⑴第一片复叶前锄头遍地,做到锄净苗眼草,不伤苗,松表土。

⑵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做到不伤苗,不压苗,不漏草。

⑶第二次中耕后10天左右,进行第三次,要做到深松多上土。

苗前除草:利用生产上最常用的光谱性除草剂有普施特和广灭灵,这两种除草剂对大豆田的多种禾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都有效。用药量:5%普施特水剂,每公顷用量1.5-2公斤;48%广灭灵乳油,每公顷用量2-2.5公斤。普施特、豆磺隆、广灭灵都可以在土壤中保留较长时间,要特别注意对后茬作物的药害。

大豆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汇总!


苗后除草:

⑴除草剂的种类 出苗早期适用的除草剂:目前生产上使用最普遍的是普施特。在杂草刚出土时施药,一般不晚于大豆2片复叶期。出苗早期施用普施特的用量为:5%的普施特水剂每公顷1-1.5公斤,不宜超过1.5公斤。应选择降雨前后湿度较大的天气施用,避开高温干燥的中午和大风天气。

⑵用量 12%的拿捕净乳剂,每公顷用药量为1-1.5公斤;15%的精禾草克,每公顷用药量为0.75-1公斤;5%的精禾草克乳油,24%的克阔乐乳油,每公顷用药量为0.33-0.75公斤。

⑶施药时期 出苗后期适用的除草剂一般在大豆2-3片复叶期施药。春季土壤水分好的年份,施药可适当早些,用药量一般采用下限。春季干旱,施药可适当晚些,用药量一般采用上限。

夏播技术

播前灌溉:对于墒情不好的地块,有灌溉条件的,可在播前灌水1次,以利播后种子发芽。结合灌水进行大田封闭除草。

播期:夏播大豆由于生长季节较短,适期早播很重要。适时播种,保苗率高,出苗整齐、健壮,生育发育好,茎秆粗壮。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在当地、当时的具体条件下,正确处理好个体和群体的关系,使群体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个体也得到充分发育;使单位面积上的光能和地力得到充分利用;在同样的栽培条件下,能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在田埂上播种,能增加播种面积,大豆的口感也更好。

秋播技术

整地:稻田犁翻后进行分厢,厢宽2-3米,行距3米,穴距0.33米。每穴2-3粒种子,密度每亩3万株左右。

适时播种:一般在8月10日前播种,每亩播种量为8-10千克。

合理施肥:每亩用25公斤钙镁磷肥拌500公斤土杂肥作盖种肥;初花期视苗情每亩追施尿素3-5公斤,结荚期用2%过磷酸钙澄清液每亩用40-50公斤,钼酸铵0.05%浓度稀释液每亩用30-40公斤,两者混合喷于叶面;或用0.1%硼砂溶液喷于叶面,以提高籽粒饱满度。

田间管理:播种时遇高温时,应先做厢后灌水,若播后水分不足,可在傍晚灌跑马水。在3叶期及时间苗、定苗,一般定苗密度为每亩3-4万株,定苗后每亩及时追施尿素6-8公斤。及时中耕除草,一般中耕除草2-3次,还要进行培土。

大豆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汇总!


病虫防治

病害

灰斑病

危害特点:大豆灰斑病主要为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病粒出生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或圆形褐色病斑。成株期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退绿圆斑,逐 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故又名蛙眼病。后期也可形成不规则形病斑。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中央部分密生灰色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布满叶面,病 斑合并,叶片枯死脱落。茎 斑纺锤形或椭圆形,荚斑圆形或椭圆形,因荚上多毛,不易看到霉层。籽粒上的病斑与叶斑相似,多为圆形蛙眼状。

防治方法:

⑴苗期较湿润多雨的地区,用50%福美双或50%多菌灵拌种,每100公斤种子用药0.3公斤;

⑵针对感病品种,生长茂密的豆田,于发病初期或荚和籽粒易感病期喷药,以控制籽粒上的病斑。常用药剂有40%多菌灵胶悬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00克,或50%甲 基托布津100克,兑水80公斤-100公斤-雾。视病情发展,间隔7天-10天,共2次-3次。

:有为害暗叶部的斑枯病、灰斑病、霜霉病和锈病等,其中霜霉病遍及各地;为害根、茎的有疫腐病、菌核病和炭疽病。疫腐病以抗病育种;其它靠轮作法防治。为害子粒的有紫斑病和黑点病,药剂拌种防治。

细菌病:有斑点病和斑疹病,有的可用抗病育种防治。

病毒病:种类多,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淮平原以花叶病毒流行广、为害重。采用无病毒种子、消灭媒介昆虫及抗病育种防治。

大豆孢囊线虫病、根结线虫病:采用合理轮作和抗病育种防治。主要虫害有食心虫、草地螟、豆荚螟、豆秆蝇、豆秆黑潜蝇、红蜘蛛和蚜虫等,以药剂防治为主。菟丝子在黄淮平原为害甚烈,采用清选种子、生物防治和轮作防治。

虫害

大豆红蜘蛛

危害特点:大豆红蜘蛛主要是成、幼、若螨在叶背叶丝结网吸食汁液,受害豆叶初期呈黄白色斑点,逐渐变成灰白斑和红斑。严重时叶片卷缩、枯焦脱落,严重地块如火烧状。受害豆株生长矮小,结荚小,豆粒变小。其防治措施如下:

农业防治:清除地头、路边及田间杂草和枯枝落叶,耕整土地以消灭越冬虫源。合理灌溉和施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螨害能力。

生物防治:大豆红蜘蛛的重要天敌有多种草蛉、塔六点蓟马、横纹蓟马及一些瓢虫、长蝽和蜘蛛等,在田间捕食红蜘蛛,对其发生有一定抵制作用。

药剂防治:加强虫情检查,控制点片发生阶段。发现有零星豆株叶片出现黄白斑为害状时,立即点片喷药防治。可选用20%哒嗪硫磷乳油、20%三氯杀螨醇乳油、30%杀螨特乳油、40%水胺硫磷等稀释成1000倍液,每亩喷50千克稀释液;73%克螨特乳油1500倍稀释液,每亩用药液50千克。打药注意喷头朝上,上下喷透,喷匀。

地老虎

危害特点:幼虫多从地面上咬断幼苗,造成缺苗断垄,主茎木质化后,取食近地面植株根部表皮,造成根部受伤,影响植株根部吸收水分,使植株逐渐萎蔫枯死。

农业防治:⑴选好茬口,前茬不易选玉米地,应与小麦、水稻轮作倒茬。⑵及时秋翻冬灌,消灭虫源,早春清除田边地头杂草。

诱杀防治:⑴黑光灯诱杀成虫。⑵糖醋液诱杀成虫。

化学防治:⑴喷雾:地老虎1-3龄幼虫期抗药性较差,且暴露在寄主植物或地面上,是药剂防治的适期,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50%杀螟硫磷1000-2000倍液、20%菊杀乳油1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喷雾。⑵毒饵:多在3龄后开始取食时应用,每亩用2.5%敌百虫粉剂0.5千克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均匀拌在切碎的鲜草上,或用90%晶体敌百虫加水2.5-5千克,均匀拌在50千克炒香的麦麸或碾碎的棉籽饼(油渣)上,用50%辛硫磷乳油50克拌在5千克棉籽饼上,制成的毒饵于傍晚在菜田内每隔一定距离撒成小堆。

大豆毒蛾

危害特点:初孵幼虫群集叶背食害叶肉,留下叶脉。以后便分散开为害,将叶片咬成缺刻和孔洞,当虫口密度大时可将叶片全部吃光,造成植株衰弱,产量下降。幼虫老熟后在叶背结茧化蛹,茧暗褐色。

防治方法 :⑴灯光诱杀成虫。⑵必要时喷洒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每667平方米喷对好的药液75升。⑶提倡喷洒每克含100亿孢子杀螟杆菌粉700-800倍液。

大豆食心虫

危害特点:以幼虫蛀食豆荚,幼虫蛀入前均作一白丝网罩住幼虫,一般从豆荚合缝处蛀入,被害豆粒咬成沟道或残破状。

防治方法:⑴敌敌畏熏蒸,在成虫盛发期(当田间蛾量突然增多,出现打团现象即是成虫盛发期。多数年份在8月12日到18日)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将玉米穗轴或向日葵秆瓤截成约5厘米长段,浸足敌敌畏药液,按每隔4垄前进5米1个药棍的密度,将药棍夹在大豆枝叉上.这种熏蒸法适用于大豆长势繁茂、垄间郁蔽的大豆田,防效可达90%以上。⑵喷粉,用20%倍硫磷粉剂,可用2%杀螟松粉剂,或用1.5%甲基1605粉剂,或用3%混灭威粉剂,亩用1.5-2千克。⑶喷雾,用25%快杀灵乳油或其它菊酯类药剂,每亩25-30毫升对水用背负式喷雾器将喷头朝上从豆根部向上喷,使下部枝叶和顶部叶片背面着药。这种方法防治成虫,无论大豆长势怎样效果都很好。

大豆蚜虫

危害特点:大豆蚜虫具有趋嫩的习性。以成虫和若虫在大豆植株的生长点、顶叶嫩叶及嫩茎上刺吸汁液,严重时布满茎叶,幼英也被为害,造成叶片卷缩,发黄,植株矮小,根系发育不良,分枝及结荚的数量减少,百粒重下降,产量降低,甚至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⑴种子处理,用大豆种衣剂包衣,即可防治地下害虫及早期蚜虫。⑵喷粉,用1.5%乐果粉剂或1.5%灭好净粉剂或2%杀螟松粉剂喷粉,每亩用量1.5-2公斤。⑶喷雾,用40%乐果乳油或50%灭蚜净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

更多文章和视频请关注@三农科普 每天持续更新,欢迎阅读转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大豆   敌百虫   籽粒   蚜虫   田间管理   乳油   成虫   敌敌畏   红蜘蛛   幼虫   植株   除草剂   粉剂   叶片   杂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