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发生药害有什么症状?怎么补救?农民朋友要了解!

玉米打除草剂,结果发生了药害,不知道该如何办才好。其实,除草剂药害在农业中常见,除草剂药害主要有什么症状?如何避免除草剂药害?发生除草剂药害后补救措施有哪些?咱们一起来看看。

除草剂发生药害有什么症状?怎么补救?农民朋友要了解!

  一、除草剂药害的症状分析

  1.禾谷类植物、牧草新长出来的叶变黄,叶鞘内下部腐烂,接着老叶变黄。是禾本种类除草剂(如拿捕净、精禾草克、精隐杀得、盖草能等)的药害。

  2. 阔叶植物生长受阻,褪绿或变紫,叶脉有时发红或紫,生长点末端死亡。禾本科植物生长受阻,叶脉间发黄或变紫,子叶可能不展开,侧根很少。是咪唑啉酮类或磺酰尿类除草剂(咪草烟、苄嘧磺隆、氯磺隆等)的药害。

  3.叶子上出现白色斑点,子叶和真叶顶端变白。是接触除草剂如丙炔氟草胺(速收)或光合作用抑制剂如莠去津等除草剂药害。

  4.叶子顶端褪绿变白,有时发黄或淡绿,并经叶缘向下蔓延。是三氮苯类除草剂通过根吸收进入植株出现药害,如莠去津、敌草隆等。

  5.叶子下部褪绿变白,有时颜色由黄到橙,并经叶脉向上蔓延。是脲类化合物,由根吸收并传导所致(如绿麦隆、敌草隆)。

  6.整个叶片的主脉和侧脉褪绿变黄,有时也扩展到叶脉之间。是脲嘧啶类、三嗪酮类除草剂药害,如除草定、嗪草酮。

  7.植物叶子出现水渍状白斑,随后很快变褐色。是灭生性除草剂如利农药害。

  8.叶面组织出现小白点(苗后茎叶喷雾)或叶基部变白,中脉变褐。细胞膜破坏剂,如杂草焚、虎威、克阔乐、果尔等除草剂药害。

  9.子叶和真叶叶柄褪色,颜色由白互紫,通过叶脉扩展,并从叶脉进入组织。氟咯草酮药害。

  10.白化病、叶脉间颜色由白到紫,叶脉本身保持长时间的绿色。杀草强、异恶草酮(广灭灵)药害。

  11.叶子首先变黄,然后转为褐色,症状始于新生部位。草甘膦药害。

  12.整株植物受抑制,叶子变红而脆。磺草灵药害。

  13.芽短、发育不良,叶子暗绿色且脆。细胞生长抑制剂药害,如氟乐灵、施田补、禾大壮等除草剂。

  14.叶子和茎出现激素类药害症状,叶柄卷缩,叶子边缘向下卷曲并变紫色,茎弯曲,有时增厚坏裂。

  15.叶子收缩变窄,基部叶脉平行,出现黄色和暗绿色区域。根吸收生长调节剂类除草剂药害。

  二、不同除草剂类型所产生的症状区别

  

  受害植物的根肿胀,花果生长受阻,花不能正常发育。花期推迟,畸形变小,果实畸形,不能正常出穗或发育不完整,出现瘪粒,植物矮化。

  3.苯甲酸类

  麦草畏用于玉米、小麦、燕麦、高粱和非耕地除草。

  药害症状:与苯氧羧酸类除草剂造成的药害相似,但叶片成杯状比舌状要多。

  药害发生在苗后早期处理时,会出现幼苗丛生。不同玉米品种药害表现很不规律。

  7.磺酰胺类(阔草清):与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相同。

  8.氨基酸衍生物类(草甘膦)

  药害症状:植物叶片,尤其是新叶生长点首先发黄或变紫色,然后转为褐色,10~14天死亡。

  在土壤中无活性,能保持在多年生或禾本植物中,再生植物出现畸形、带白色边缘或条纹症状,在节部可发生多倍柚枝。

  三、类酯合成抑制剂

  防止脂肪酸的合成,使植物不能形成必要的酯类,酯类是植物细胞生长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1.环己烯二酮类(拿捕净、禾通)

  药害症状:只有禾本科植物受害。新生叶片组织黄化(褪绿)或变褐(坏死)。心叶很易与植物脱离。

  2.芳氧羧酸类(稳杀得、盖草能、禾草灵等)

  药害症状:同环己烯酮类

  四、幼苗生长抑制剂

  这类除草剂必须土壤处理有效,已经出土的植物无效,主要阻碍酯类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合成。

  (一)根部抑制剂

  1.二硝基苯胺类(氟乐灵、施田补)

  药害症状:阻碍植株发育,不能完全出土,次生根变短粗大。禾本科植物根尖变粗,新出土的幼苗缩短变粗,有时呈红或紫色。阔叶植物的胚轴膨胀,破坏,大豆茎基部有时会出现硬结的组织,植株变脆易折断。

  2.氨基甲酸酯类(灭草锰、燕麦灵):药害症状同二硝基苯氨类。

  (二)幼芽抑制剂

  1.酰胺类(甲草胺、乙草胺、丁草胺、异丙草胺、苯噻草胺等)

  药害症状:阻碍幼苗生长发育,导致幼苗畸形,不能出土,禾本科植物叶片不能出土或叶片不能完全展开,阔叶植物叶片缩或中脉变短,在叶间产生所谓“抽筋”现象。

  2.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禾大壮、禾草丹、野麦畏)

  药害症状:幼苗发育迟缓和出土不良。禾本科植物叶片不能伸出胚芽鞘或叶片不能出土。

  叶片不能从胚芽鞘完全展开,导致出土的幼苗扭曲或卷曲。阔叶植物由于产生革质组织使叶片皱缩折叠,或叶片不能张开。

  五、光合作用抑制剂

  传导型(内吸收性)除草剂

  三氮苯类(莠灭净、莠去津、西丁玛津、西草净、扑草净)

  药害症状:光合作用抑制剂不阻碍发芽和出苗。症状仅发生在伸出子叶和第一片叶以后。

  六、细胞膜干扰类

  二苯醚类:三氟羧草醚(杂草焚)、氟磺胺草醚(虎威)、乳氟禾草醚(克阔乐)

  药害症状:植物叶片黄化,转褐而死亡。加入植物油又遇低温或高温,会加重植物药害。

  七、色素抑制剂

  1.异恶草酮(广灭灵)

  药害症状:植株出苗后变白,通常叶尖端呈半透明。如果玉米全株的75%以上部分变白它将可能死亡。

  2.磺草酮(玉米苗后处理)

  药害症状:明显发黄,然后变成接近白色。

  八、怎样解救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

  除草剂解毒剂:

  1.1,8-萘二甲酐(NA) 种子处理,可提高水稻、玉米、高粱对拉索、都尔、绿磺隆、禾草灵的抗性。

  2.恶霉灵(土菌消hymexazol) 杀菌、促长、水稻苗床处理,可降解西草净、敌稗对水稻苗的药害。

  3.矮壮素(调节剂,CCC) 拌种保护剂,可减轻去草净对小麦的药害。

  4. 萎锈灵(卫福Carboxin) 0.3%种子量拌小麦种,可防止燕麦畏的药害。

  5.敌磺钠(敌克松fenaminsulf) 施于土壤,可解除玉米田阿特拉津的残留药害。

  6.赤霉素(920) 水稻受2,4D类药害后,能很快使水稻恢复正常生长,方法:150升水+40单位920/公顷。

  7.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玉米素、吲哚乙酸等,对除草剂药害有很好的解毒作用。如快杀稗、乙草胺、豆磺隆、稻思达、丁草胺、2,4D、2甲4氯、普施特、金豆等。

  8.天然芸苔素(brassindide)是植物内源激素,也是良好的解毒剂。除用于水稻外,还可用于旱田治疗乙草胺、豆磺隆、氟磺胺草醚、嗪草酮、甲磺隆等除草剂产生的药害

以上仅供参考!更多文章和视频请关注@三农科普 每天持续更新欢迎阅读转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药害   除草剂   禾草   症状   禾本科   子叶   阔叶   叶脉   抑制剂   幼苗   水稻   叶片   玉米   叶子   植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