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时报时评 李成刚

“去年面对多重严重冲击,亿万市场主体展现出强大韧性。”6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稳住就业和经济基本盘,得益于创新实施宏观政策与深化“放管服”改革协同发力,今年我国经济总体延续稳定恢复态势,要把宏观与微观紧密联系起来,深化“放管服”等重点改革,助力市场主体进一步恢复元气、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在困难情况下,去年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实施宏观政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助企纾困与激发活力并举,市场主体数量仍逆势增长2500多万户,到今年4月,市场主体登记在册总数从2012年的5495万户,已增加到1.4亿多户,活跃度大体在70%左右。市场经济的竞争就是营商环境的竞争,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我国1.4亿多户市场主体,之所以能表现出迅猛发展势头和坚韧生命潜力,根基源自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敢于刀刃向内,直面市场主体需求,以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为发力点,为市场主体放权赋能,减少不当干预,加强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优化公共服务,让人民群众敢于创业奋斗,让市场主体敢于创新发展。

“放管服”改革起源于20世纪末的行政审批改革,经过“十二五”和“十三五”的统筹发展,从分散改革逐渐演化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一盘棋”,成为政府改革的抓手和发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放管服”改革写入《决定》,使之成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和“政府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诸如简政放权的系统规划和设计、市场监管不到位和不协调、优化服务缺乏精准和个性、地区割裂与重复建设等问题,使得改革必须面对更深层次的阻碍和更难啃的骨头。“十四五”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局的五年,如果说“十三五”期间“放管服”改革是从梳理权责清单、流程再造、推进审管分离、运用先进技术搭建平台等方面取得整体化、平台化突破,那么“十四五”期间“放管服”改革的推进,则更加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在此理念下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与系统推进,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政务服务体系,促使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府科学治理和精细治理的能力。

“实践充分证明,市场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放管服”改革是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命,当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作为顶层要求来施策理政,才能提升政府在新时代的公信力和认同度,也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要求,倒逼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沿着整体谋划、精准治理的道路推进“放管服”改革,强化改革担当,强化责任意识,真正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刀刃   简政放权   抓手   力点   中心   精准   市场主体   宏观政策   活力   理念   去年   自我   竞争   环境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