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品集采常态化将重塑医药市场

市说新语

本报记者 夏金彪

近日,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国家药品集采”)尘埃落定。按照国家药品集采前的价格计算,涉及公立医疗机构采购金额550亿元,创下历次国家药品集采的新高,药品最高降价幅度98%,整体平均降价幅度高达56%,为历次国家药品集采平均降幅最高的一次。此次国家药品集采距离上一次只有4个多月的时间,这意味着国家药品集采的步伐越来越快,纳入的药品越来越多,国家药品集采趋于常态化制度化。

作为新医改重磅政策之一的国家药品集采,被视为防止“药价虚高”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这种集采模式下,药品采购权限从医院收归到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医疗保障局变成全国药品的最大买家,拥有强大的议价能力,发挥出医保基金战略性购买作用,促使药企“以价换量”。国家医疗保障局2018年11月开始启动国家药品集采试点。由医保局出面与药企谈判、集中采购,很多常用药直接降成了“白菜价”。截至去年底,我国已经进行了三批集中采购,覆盖的药品平均降价54%,每年节约费用530多亿元。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提出,要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医保基金战略性购买作用,推动国家药品集采常态化制度化;重点将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内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药品纳入采购范围,逐步覆盖各类药品。

此次国家药品集采不仅包括口服药,还包括注射剂,其数量占此次国家药品集采品种总数的一半、涉及金额约占此次国家药品集采总金额的70%。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国家药品集采共有10家外资企业的11个产品中选,外资中选企业数是历次国家药品集采最高的一次。业内人士认为,注射剂型不同于口服剂型有零售药店等其他销售渠道,主要在医院使用,而医院是外资药企销售的主要市场。对外资药企来说,一旦失去医院销售市场将是其“不能承受之重”。因此,外资药企不得不大幅降价,与中国药企正面交锋。

可以预见,国家药品集采常态化,把更多的药品品种纳入,集采药品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将会对药企产生强大的吸引力,通过企业间市场化竞价,充分发挥“以价换量”的作用,在进一步促使药品降价的同时,重塑我国的医药市场。

首先,国家药品集采常态化将净化我国医药市场。此前,药品招标采购往往只是跟药企确定一个中标价,并不能保证药品在医院的采购数量,中标企业为了药品在医院的销量,不得不进行促销。而国家药品集采明确了采购量,通过“以价换量”,确保药品在医院的使用,中标药企不必再为药品销量发愁,也就不需要通过回扣等形式的“带金销售”来促进临床使用。

其次,国家药品集采常态化将提高我国医药行业集中度。目前,我国医药行业集中度较低,全国化学药品企业5111家、生物制品企业2769家、中药企业2612家、原辅料企业918家,而美国仅约850家、德国仅约650家、日本仅约350家。国家药品集采使医药行业的门槛提高,一些低水平重复的生产企业将退出历史舞台。

再次,国家药品集采促使药企更加注重质量和创新。国家药品集采建立了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机制,引导企业以成本和质量为基础开展公平竞争,促使企业将更多精力放在保障药品质量上,同时通过鼓励创新药品的采购和使用,促进企业进一步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常态   国家药品   剂型   市场   历次   医保   医药行业   外资   金额   药品   我国   医药   医院   采购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