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台积电、被AMD反超!昔日“芯片之王”英特尔滑落王座

今年,芯片巨头英特尔的日子并不太好过。先是7nm芯片再度延期,接着将尖端技术外包,近日又出售其NAND内存业务。这些无不激起了市场的担忧,英特尔究竟表现如何,最新的财报给出了一些答案。

10月22日美股盘后,英特尔公布了2020财年第三季度的业绩报告。财报显示,英特尔本季度营收为183.3亿美元,同比下降4%,稍高于7月的市场预期;净利润为42.8亿美元,同比下降28.6%;核心业务数据中心营收为84.22亿美元,同比下降10%。

外包台积电、被AMD反超!昔日“芯片之王”英特尔滑落王座

台积电的最初,离不开英特尔

商业上,没有绝对的敌人也没有绝对的朋友。说起来,台积电的起步,也离不开英特尔最初的支持。

芯片上承载的电路宽度越小,处理器运行的速度就越快,但芯片面积所限,要在正方形上塞入更多电路,电路的直径就要更小,需要的工艺也就越复杂。

芯片的制程节点从微米(μm)级别,逐渐发展到现在的32/22/16/10/7/5/3nm,其中常见的还有半节点28/20/14nm。

外包台积电、被AMD反超!昔日“芯片之王”英特尔滑落王座

芯片制程节点

关于芯片电路的演化规律,仙童半导体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后来英特尔的创始人摩尔,早在1965年已经提出了沿用至今的“摩尔定律”——“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每隔18个月就会增加一倍”。

英特尔的第一款处理器i4004处理器,基本上都是对摩尔定律的实际检验。在此期间,德州仪器、IBM也有相关产品的推出。

直到1993年,英特尔标志性的“奔腾芯片”的出现,帮助英特尔在此后的数十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这场制程战争才真正开始——这也是台积电的翻身之年。

大国崛起的历史轮回总是在不断重复。

上世纪80年代末,美日贸易战背景之下,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开始转移,而在美国对日本的打击之下,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产业得到起步机会。

台积电也是在这个背景之下才得以起步。不过,在最初的几年,台积电的产能不足、良率太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如今被誉为“芯片大王”的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当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拿下了来自英特尔的一部分单子。当时,比英特尔落后多代的台积电并不足为患,在美国打击日本扶持台湾地区产业的风向之下,英特尔也帮助台积电量产了0.8μm技术。有了英特尔大厂背书,台积电同年又拿下了来自意法半导体、博通和英伟达的单子,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芯片代工厂。

外包台积电、被AMD反超!昔日“芯片之王”英特尔滑落王座

10nm制程难产五年,Intel被挤下王座

过去几十年中,英特尔一手包揽芯片研发、设计、制造、封测各个环节,在X86架构PC时代取得巨大成功,由此稳坐PC芯片制造领域的头把交椅。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端处理器开始抢占PC端处理器市场份额。彼时,苹果、高通、联发科纷纷抛弃了英特尔的X86架构,转向了价格低廉、性能更为稳定的ARM架构。意识到危机的英特尔,推出了Atom低功耗X86处理器产品线,但完全被ARM压制,不得不黯然离开移动处理器市场。

那么,英特尔的制程升级之路为何走得如此艰难?

据了解,英特尔在10nm制程上,运用后段的SAQP(自校准四重图形)方法,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硬生生将DUV即深紫外线技术推到了10nm(以往这项技术在25nm就停滞不前了),但弊端是良率太低,导致其量产计划一拖再拖。

同时,在导线材料上,英特尔声称将在10纳米加工技术的两层超薄布线层中使用“钴”互联,电迁移减少了1/10至1/5,电阻率是原来使用“铜”材料的一半。改善后的互连线路将有助于半导体行业克服线路问题,进一步缩小晶体管尺寸。

然而,由于钴的延展性和导热性很差,也非常脆弱,且基础成本是“铜”材料的5到6倍,应用上的难产,导致英特尔在工艺上开始落后于对手。

另外,随着技术进步,EUV光刻工具成为唯一能够处理7nm和更先进工艺的设备,但英特尔在EUV工艺的导入上非常保守。

外包台积电、被AMD反超!昔日“芯片之王”英特尔滑落王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英特尔   台湾地区   芯片   晶体管   量产   日本   王座   节点   外包   半导体   创始人   架构   处理器   昔日   电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