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市场的新变数!日本存储的最后一根独苗,保不住了?

据报道,美光科技公司和西部数据公司都在有意收购Kioxia Holdings Corp,该交易可能使这家日本半导体公司的估值达到300亿美元左右。如果达成这笔交易,也就意味着日本存储厂商将消失在全球存储巨头行列。

新兴存储技术商业化进程带来的变革

存储器是现代信息系统的关键组件之一,由DRAM与NAND Flash所主导的主导的存储市场规模已超过1600亿美元。而随着处理器性能的不断提升,满足市场对速度和容量的需求,打破“存储墙”的限制,业界开始试图突破冯诺依曼架构,由此,新兴存储技术走进了市场的视线范围内。

MRAM、RRAM和PCRAM被行业视为是新兴的三大存储技术。这些技术的出现不仅引起了老牌存储厂商的注意,也吸引了一些新玩家的加入,在他们的共同推进之下,近些年来新兴存储技术也开始逐渐步入商业化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新兴存储技术又为存储市场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变革。

存储市场的新变数!日本存储的最后一根独苗,保不住了?

由于相较于DRAM,PCRAM能够提供更低的功耗和成本,并且比固态硬盘和硬盘驱动器具有更高的性能。由此,也引起了一些厂商的注意。

3D XPoint作为新兴的存储技术之一,从他的商业化进程上看,英特尔率先在2017年完成了3D Xpoint的商业化,推出了傲腾,2019年11月,美光也终于拿出了自己的QuantX。但随着美光停止对3D XPoint存储技术的研发,这也就意味着这个新兴存储技术领域的玩家少了一位。从而让英特尔形成了独特的优势。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MRAM的发展。行业认为,MRAM除了其具备更好的储存效能外,更重要的是,现今的处理器(CPU)制程不停朝微缩化迈进,以因应高速运算需求。因此,MRAM获得了很多厂商的关注。在MRAM的发展过程当中,台积电、三星和GlobalFoundries等几家晶圆代工厂商的加入也被行业视为是内存市场的一次巨大转变。

存储市场的新变数!日本存储的最后一根独苗,保不住了?

从辉煌到落寞

日本的DRAM基本与美国同时起步。1972年日本研制成功1 kB DRAM,基本与英特尔公司同时推向市场。

1976年,由日本通产省牵头,以日立、三菱、富士通、东芝、NEC五大公司作为骨干,联合通产省的电气技术实验室(EIL)、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电子综合研究所和计算机综合研究所,组建“VLSI联合研发体”,投资720 亿日元,共同研究集成电路的微细加工技术。

1980年,日本VLSI联合研发体宣告完成为期四年的“VLSI”项目,研发的主要成果包括各型电子束曝光装置,采用紫外线、X射线、电子束的各型制版装置、干式蚀刻装置等,各企业的技术整合,保证了DRAM量产良率高达80%,远超美国的50%,构成了压倒性的总体成本优势,奠定了当时日本在DRAM市场的霸主地位。

而美国企业的份额已不足20%,英特尔、AMD等科技创业公司在半导体存储领域被日本企业驱离王座,半导体芯片领域(当时主要是半导体存储占据主流)成为日本企业后花园。

存储市场的新变数!日本存储的最后一根独苗,保不住了?

美国政府第一次意识到,有可能失去计算机领域的战略制高点。在这几种因素之下,美国对日政策发生变化——从扶持变为遏制。

在这之后,韩国存储产业趁势崛起,使得90年代开始,日本半导体业急转直下,到2001年,所占全球市场份额已损半壁。当时,有业内人士指出,日本半导体产品过于集中在DRAM 上,而DRAM并不是很高的技术,韩国和台湾采用技术引进的发展模式,很快掌握了日本的技术,这时劳动力优势就突显出来并对日本形成咄咄逼人的压力。

面对这种情况,各大半导体公司也采取了应对措施,开始进行战略调整。努力的方向包括降低成本,转移剩余生产线或外包业务,将战略重点转向上游设计等。

独苗不好卖

林林总总,卖的卖,转型的转型,破产的破产,日本存储产业只剩下铠侠这一支独苗。

当然,这只是存储产业,事实上,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并没有消亡,只是从台前”转到了“幕后”。在半导体材料和设备领域,日本企业在全球保持绝对优势。据推测,日本企业在全球光刻胶、大硅片等半导体材料市场上所占综合份额约达到52%。

若铠侠真的被卖,我们合理估计,日本的存储产业将不复存在。

但这笔交易的推进并不容易。

在日本,铠侠被认为是王冠,而且考虑到转让关键技术(如芯片)所有权的敏感性,任何交易都可能需要日本政府的加持。美国也可能会在其中发挥作用,因为这项交易可能符合美国推动其芯片制造能力以增强与中国的竞争力的推动。

一旦铠侠被卖掉,不仅意味着日本仅存的大型存储芯片公司所剩无几,也代表着全球闪存业务基本上掌握在美国、韩国手中,这未来会面临着严格的审查。

存储市场的新变数!日本存储的最后一根独苗,保不住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三星   日本   通产   电子束   英特尔   独苗   市场   美国   变数   半导体   芯片   厂商   优势   领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