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涉嫌垄断行为被调查,强迫商家"二选一"的手段曝光,太恶劣了


美团涉嫌垄断行为被调查,强迫商家

字数越短,事情越大。

4月26号,市场监管总局收到群众举报后,依法对美团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原因是强迫商家“二选一”等违法行为。

被立案调查这件事我并不感到意外。

时间回到二周前,市场监管总局就已经要求美团公司对内部问题进行一个月自我调查并纠正。美团没有感到事情的严重性,狡辩称商户选择美团是自己的决定,不存在“二选一”。

真的是睁眼说大话。就算是普通老百姓都认为美团应该垄断了。

现在国家权威部门直接介入调查,大概有实锤证据。


一、

美团涉嫌垄断行为被调查,强迫商家

其实,从过往曝光的案例来看,美团强迫商家“二选一”是毫无疑问的。

2017年,江苏淮安多名商家老板向澎湃新闻反映美团外卖平台在签约合同时,要求不能同时入驻其他外卖平台,不然将会被强制下线。

商家A在2015年入驻了美团外卖平台,两年期间确实给他带来不错的营业额,几乎占了店铺总营业额的80%。

做生意的人,都想做大,赚更多钱。

为了进一步提高营业额,商家开始入驻其他外卖平台,增加接单量。没想到引来美团业务员登门拜访,表示根据“独家协议”如果入驻其他外卖平台,就必须下线美团。

所谓的“独家协议”就是如果入驻商家同意该项目后违反约定,应返还美团给予商户的服务费优惠,并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

以附加在合同上形式出现,并不是必选项。

但是,美团通过签或不签独家协议”分别收取18%、26%的服务费,使得商户必须要签不可。因为收取26%的服务费,商家根本不赚钱。

商家认为这是一种“垄断行为”,所以并未听从美团业务员,随之发生了针对性行为,让店铺营业额腰斩。


美团涉嫌垄断行为被调查,强迫商家

首先,美团外卖平台在高峰时期将其店铺下线,商家手动上线后,系统又再次将店铺下线,导致流量一泻千里,客户自然就少。

从上图,我们能看到下线原因是“其他”,后面补充内容要商户联系业务经理。很显然,这是美团故意这么做的,用意就是逼迫商户退出其他外卖平台。

美团涉嫌垄断行为被调查,强迫商家

除了下线店铺外,美团还采取了提高配送费用到50元以及起送价到500元的方式,阻止客户下单。就拿上图商家所卖产品来说,普遍单价在15元左右,很显然能够买满500元的客户少之又少,造成的结果就是营业额大跌。

这样的行为是否构成“垄断”呢?

根据《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四项规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不得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

也就是说,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逼迫用户只能选择与其交易时,就是“垄断行为”

美团首先要是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

美团涉嫌垄断行为被调查,强迫商家

根据Trustdata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美团外卖平台市场份额达到65.8%大于饿了么27%。用户数量达到了5.1亿人,商户数量达到6800万家。

所以美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再加上利用自身优势,要求商户选择美团外卖平台,打击竞争对手,可能也违反了《不正当竞争行为》。

美团涉嫌垄断行为被调查,强迫商家

在搜索平台上打上“独家协议'这个关键词发现不少地方都有出现过,说明在江苏淮安,美团的做法不是个例,是美团总部默认的。


二、

美团涉嫌垄断行为被调查,强迫商家

这几年来,关于美团“垄断市场”的话题不断,早在阿里巴巴因垄断行为,被罚款182.28亿元时,吃瓜群众就认为它会是下一个。

毕竟从很多次事件,普通民众都能看出美团构成垄断行为。

“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这句子用在它身上很适合,如今被捉到了,也只能摸摸鼻子认了。官方账号在微博上发表了声明,表示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调查。

此次美团被市场监管总局立案调查,其实资本早已嗅到了危险,纷纷将手中股票卖出。


美团涉嫌垄断行为被调查,强迫商家

在阿里巴巴被市场监管总局就是否垄断市场立案调查时,美团市值就开始下跌,较2月份460港元的年内高位回落了33%,市值蒸发了9000多亿港元。

未来将会受到怎么样的处罚,也是大家很想知道的,虽然目前还在调查阶段,不过从阿里巴巴被罚款营业额的4%来看,美团很可能会被罚款2020年营业额1148亿元的4%,也就是45.92亿元。

除了垄断行为以外,大数据杀熟估计也会是调查重点之一。

2020年年底,《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一文在网络平台上广为传播,内容是揭露美团大数据杀熟现象。

博主表示自己在开通美团外卖会员后,却发现自己常点的一家店铺配送费从平时的2元涨到6元。

原本以为只是系统出错,因此博主连续三天拿了3部不同的手机测试会员和非会员在同一家的配送费,发现还是存在差异。

事情被曝光到网络上时,发现有过这样经历的客户还真不少,包括机票、酒店、门票等都存在价格差异。

会员与非会员之间的价格差,多则上千元,少则数十元。

这算是欺骗行为了,直接侵害了消费者的权利,用户花钱买了会员并未实际享受到平台所承诺的优惠待遇,反而被“宰杀”。

如今美团终于被整治了,网民一片叫好,直呼这种奸商要受到惩罚才行。


三、

美团被查,腾讯也慌。

腾讯本身就已经垄断整个游戏行业了,现在投资的外卖平台也走垄断路线。

美团涉嫌垄断行为被调查,强迫商家

打开美团的股东列表,清一色的腾讯控股公司旗下投资方在列,经过计算,腾讯是美团的最大股东。4月20日,美团公布了100亿美元融资案,腾讯将会以每股273.8港元认购1135.26万股,金额达4亿美元。

腾讯的角色很重要。

在共享单车企业摩拜快要倒闭时,马化腾就找来了王兴,说服收购摩拜单车,解决“烂摊子。”

美团能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也是在腾讯的扶持下长大的。

美团涉嫌垄断行为被调查,强迫商家

腾讯出钱出力,同时利用旗下软件微信为美团导入流量,扶持它的发展。

腾讯这是利用微信和QQ的市场力量垄断互联网其他领域的市场,这打击到类似电商企业,对那些刚进入电商领域的人,是很不公平的。在欧美,这种情形就属于垄断。

欧洲反垄断法,其中一条规定如果大型平台以拥有数据与流量巨大优势,将其在某单一市场的支配地位,传导至其他市场。这就属于垄断行为。

简单点讲,就是跨行抢饭碗

腾讯本不属于这些领域,通过投资这些公司,帮助他们垄断各自领域,实则就是变相垄断。

最新的《反垄断法修订草案》增加了一个单独条款禁止组织或帮助其他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里面写明帮助其垄断的参与者与当事人的处罚相同。

所以说,腾讯协助美团、京东、滴滴出行等公司是违反即将实施的最新版《反垄断法》。

除了帮助所投资公司建立行业优势,腾讯过去为了打击竞争对手,也是封杀了不少互联网企业。

2010年9月27日腾讯封杀360。

2011年1月17日腾讯封杀盛大。

2013年11月腾讯封杀网易易信。

2015年10月微信封杀网易云音乐。

2018年3月5日腾讯封杀今日头条。

2018年3月25日腾讯封杀抖音。

.......

如果市场监管部门要调查,腾讯早已被罚了数十次了吧。


总结


当企业发展到足够大时,都会想“跨行捞钱”。这种行为本身并不违法,违法的是利用自身优势打击竞争者,快速壮大自己。

阿里巴巴和腾讯就是这些行为的始作俑者,如今阿里巴巴已经得到应有处罚,那腾讯呢?

对于互联网企业的这些垄断行为,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淮安   商家   腾讯   阿里巴巴   外卖   恶劣   市场监管   总局   店铺   营业额   手段   地位   协议   会员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