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厕所改造是好事,但有的厕所却成了“摆设”,究竟为啥呢?

2018年,有关部门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自从这个《方案》实施以来,农村厕所革命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到2020年年底,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经达到了68%以上,全国农村有4000多万户居民已经进行了厕所改造。

农村厕所改造是好事,但有的厕所却成了“摆设”,究竟为啥呢?

按理说,农村厕所改造是好事,然而,有部分农户却认为好事没有办彻底,改造后的厕所成了“摆设”,心里颇有怨言。那么,为什么会有一部分农户认为改造后的厕所成了“摆设”呢?下面,我们就聊一聊这个话题。

一、没有自来水,改造后的厕所仍然是旱厕

农村改厕的目的是为了让厕所更干净,更卫生,不再滋生臭味。不过,让厕所干净、卫生,不滋生臭味是需要有前提条件的。其主要的前提条件就是用水冲洗,用水将粪便冲刷到化粪池中。然而,现在的有些农村地区还没有自来水,靠人工挑水冲刷是非常不现实的,于是,有些已经改造过的厕所又重新变成了旱厕,从而导致改厕工作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

二、没有化粪池,粪便根本“化”不了

化粪池是处理粪便并加以过滤沉淀的一种设施,这种设施是利用沉淀和厌氧发酵的原理将粪便稀释化解,从而达到易于排放的目的。

然而,许多农村居民并没有集中居住,统一建造一个化粪池是非常不现实的。于是,在厕所改造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村庄采用的都是将原来的茅坑当成化粪池使用的方法,但原来的茅坑是很难将粪便“化”掉的。在粪便“化”不掉的情况下,老百姓就会继续用原来掏粪坑的方法去掏所谓的“化粪池”,从而导致改厕后的“卫生厕所”与原先的土粪坑没有多大差别。

三、“卫生厕所”成了生活负担

由于改厕后的厕所依然采用老粪坑“化”粪,因此,容积很小的老粪坑冲不了几次水就会充满,从而导致农民朋友们要不了几天就需要清理一次所谓的“化粪池”,而清理一次“化粪池”至少需要半天时间,最后导致“卫生厕所”成为了生活负担。

而正是基于以上三种原因,从而导致现在有一部分改造过的农村厕所成为了“摆设”。许多农户又“悄悄地”挖起了粪坑,用起了旱厕。

农村厕所改造是好事,但有的厕所却成了“摆设”,究竟为啥呢?

改厕是一件好事,非常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不过,在改厕之前一定要先进行基础工程建设,否则,改造过的厕所就是“摆设”,是不能够使用的。

农村厕所改造是好事,但有的厕所却成了“摆设”,究竟为啥呢?

据调查,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还没有通上自来水,即便是有些农村地区已经铺设了自来水管道,但自来水管道中也不是天天有水。在这种情况下,厕所是不能够改造的,否则,改造后的“卫生厕所”仍然是旱厕,仍然改变不了臭气熏天的现实。另外,在没有办法集中修建化粪池的情况下厕所也是不能够改造的,因为没有化粪池就不能够“化粪”,在不能够“化粪”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农民增加了许多生活负担,所以,如果农村没有办法集中修建化粪池,农村的厕所最好不要盲目改造,否则,厕所改造就会失去应有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摆设   厕所   好事   农村   目的   粪坑   茅坑   化粪池   粪便   臭味   农户   自来水   负担   卫生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