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和“00后”,已经开始读《毛选》了

“许多自然科学理论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不但在于自然科学家们创立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的科学实践所证明的时候。”——毛泽东

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闪耀过无数颗才华横溢的明星,但大浪淘沙,留下来自古只有被历史与实践检验过的真理。科学预见才是行动的指南,而中国革命的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系列的科学预见指导实践,应验现实的过程。

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发展进程的种种预测,可见其对于革命历史的预见性和指导性意义。

尽管昔人已辞,但主席的思想却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义论》等著作中熠熠生辉。岁月流转之下,一代代的青年接过了革命先辈们的接力棒,继续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

如今,“90后”和“00后”已经开始阅读《毛选》,透过墨香的纸张,两代人看到的,是毛主席不会因时间而褪色的思想。

“90后”和“00后”,已经开始读《毛选》了

中国出现“毛泽东热”

“毛泽东热”作为一个新潮时代下的衍生词,好似和“弗洛伊德热”、“现代派热”没甚区别,但其所形容的早已经不是时髦的现象。时尚是一个轮回,“毛泽东热”也是一个轮回。

且不论在毛泽东同志在世前,毛泽东思想的广泛影响力,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时,“毛泽东热”就风风火火地再度回到大众视野,现如今,无论是“90后”还是“00后”都开始手捧《毛泽东选集》,重新追寻起毛泽东的足迹。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社会上关于丑化、贬低毛泽东思想的言论层出不穷,这些人并未认真读过几本毛泽东著作,也未曾从那个时代一路走来,这类哗众取宠的言论将对新一代青年人正确认识毛泽东与其思想造成极大的障碍。

我们必须认识到,毛泽东既不是完美无缺的神,也绝不是冷血无情的“帝王”,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革命家,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突出贡献的无产阶级领导者。

“90后”和“00后”,已经开始读《毛选》了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当代青年人呼唤毛泽东,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呼唤伟人的辉煌,也是在呼唤“和平演变”敬告。

越来越多人开始去《毛泽东选集》中去探索真正的毛泽东,探寻光辉的革命岁月,同时,也没能忘记毛泽东于1964年在大会场问的那句“美国如果对我们搞和平演变,有没有成功的机会?”当时会场里鸦雀无声,在中美关系缓和的背景下,这个问题显然过于犀利。

尽管在1991年12月25日苏联的解体无声回应了这个问题,但时下毛泽东便自问自解:“我认为美对中国和平演变是有可能成功的,但在两代之内没可能,三代之后就有所可能了。”

事实上,毛泽东思想在前些年被污蔑、被蔑视,鼓励当代青年人踩踏其原本接受的思想道德教育,又何尝不是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一种?

“毛泽东热”的回归,是在呼吁当代青年人身处大环境下,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精神支柱。

“90后”和“00后”,已经开始读《毛选》了

《毛选》之中:毛泽东思想与儒家精神的融合

尽管毛泽东在早年间猛烈抨击了孔孟之道,但在《毛泽东选集》中,可见毛泽东并未完全割裂与儒家道德文化的联系,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批判吸收文化遗产、辩证对待传统文化上起到了典范作用。

“90后”和“00后”,已经开始读《毛选》了

毛泽东八岁进入私塾学习,在这里接受了五年的传统教育,除了读书识字,儒家思想“重义轻利”的思想深扎于少年毛泽东的内心,对他日后救贫济穷,体恤劳苦人民有着深远影响。诚如毛泽东本人回忆所说:

“我幼年没有经过马列主义的学校,学的是些‘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道理。这种学习的内容尽管陈旧了些,但对我也有好处。”

在《毛泽东选集》中,一至五卷引用儒家经典《左传》、《礼记》18处,引用《孟子》原文6处,谈论孔子和引用《论语》有15处。

“90后”和“00后”,已经开始读《毛选》了

而对毛泽东影响最大的一段时光,莫过于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日子。在这里,毛泽东遇见了尊崇宋明理学的杨昌济先生,他笃信清代巨儒顾炎武先生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他不仅树立了救民于水火的宏愿,而且吸收了宋明理学的“慎思”思想,注重精神意识力量对人的影响,这影响了毛泽东早年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第一师范毕业以后,他的众多同窗都远赴国外留学、向西洋寻求救国救民之道时,毛泽东却选择了留在了国内。他说:“我觉得自己对中国的了解还不够,把时间花在国内会更有益。”

“90后”和“00后”,已经开始读《毛选》了

将毛泽东定位成一个传统文化的掘墓人,显然有失偏颇。他既立足于新中国的时代背景,对孔夫子反对弟子务农的思想持有批判,但同时,他以辩证法的眼光要求党员干部应当学习孔夫子的“每事问”精神,深入基层,听到人民群众的声音。

从《毛泽东选集》中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可以发现,毛泽东并未因为早年间接受儒家文化熏陶而成为儒道之傀儡,也不曾全盘否定儒家学说。

反而,毛泽东深以为“人民群众是比孔子更高明的”,他决意要粉碎一直以来儒家长期以来对人们的精神控制,达到“物为我所用,道为我所谋”的新境界。

“90后”和“00后”,已经开始读《毛选》了

《毛选》之中:从毛泽东思想中学习思维方法

《毛泽东选集》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论断闻名遐迩,而身为我们的好教员,毛泽东的著作中更多的渗透着学习科学知识的思维方法,这对于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事业具有启发意义。

第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办法。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功绩就是将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对社会主义两大类社会矛盾作出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

1952年,中共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采取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的方针,这一路线方针的提出和执行,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的艰巨任务。

“90后”和“00后”,已经开始读《毛选》了

第二,理论与历史相统一的办法。毛泽东在其著作中不止一次强调:“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词句,而割裂历史,不会使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这是理论僵化现象。”

毛泽东在研究中国农民革命运动时,从历史的高度看待农民在革命中的重要性。

他先是认真考究了自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到近代的太平天国起义间数不胜数的农民起义,重点分析了其中几十次著名的起义,他深刻认识到,“实则吾国自秦汉以来二千余年推动社会向前进步主要是农民战争。”

正是由于毛泽东认识到了农民的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才使得其推翻了历朝历代对于起义农民的“草莽”认知,寻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型历史道路。

“90后”和“00后”,已经开始读《毛选》了

毛泽东这种对于历史和理论的刻苦辩证态度,正是当代身处信息爆炸的网络数据时代的我们需要学习的,每日,当不知真伪的海量信息涌入我们的耳目时,应当沉心静气去思考,去辩证,去研究,存真去伪,方得真知灼见,这才是教员要在《毛选》中传递的思维方法。

第三,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办法。共性是指一般的普遍的东西,个性是指个别的特殊的东西。以这种方法来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当认识到,一方面我国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有社会主义的共性,另一方面又有独有的个性,即中国特色。

“90后”和“00后”,已经开始读《毛选》了

毛泽东指出一个重要的思维方法——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讲中国特色而背离社会主义,即片面强调个性而忽视共性,必然会走到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道路上去;而只将社会主义而忽视中国特色,即夸大共性而挤压个性,也会导致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这一点突出表现在毛泽东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上,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两大项,一是“下放权力”,二是改革分配制度。

这两点本身就具有兼顾新生社会主义政权的共性特征和遵循中国现状的个性认知。而在“下放权力”和改革分配制度其中也涉及到了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灵活稳健政策特点。

在“下放权力”中,毛泽东主张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需要调整中央和地方以及政府和企业之间管理权限的关系。
前提是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权利,灵活之处是适当放宽地方的权利,激发地方办事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给予企业以更多的自主权,这样企业才能有活力。在改革分配制度的具体政策中,提出了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主张。强调“看得见的利益”。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要调整工资制度,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要增加工人福利,将国家优先、集体第二,个人最末的分配制度向“一个人、二集体、三国家”的方向转变,实现藏富于民,给人民群众看得见的利益。

“90后”和“00后”,已经开始读《毛选》了

第四,系统性和层次性相统一的原则。毛泽东思想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完整而严密的方法论体系,其中:

一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方法原则。二是一般的方法原则,即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矛盾分析、总结经验等等。三是一些较为特殊、具体的方法,如蹲点、参加竞赛、解剖麻雀、开现场会、开调查会等等。

而这一思维方法既勉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其他科学文化知识,也有助于更为系统地、分层次地学习《毛选》中的毛泽东思想。

“90后”和“00后”,已经开始读《毛选》了

《毛泽东选集》中,除却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对思维方法的融会贯通之外,更重要的部分非军事思想莫属,毛主席可是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毛泽东批判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军事思想,建立了一整套有关战术战略和人民军队建设、人民战争的军事思想。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主张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并在此过程中成为了最早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的领导人之一。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集中于《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之中。

而就像美、日、英、法等国一直对毛泽东思想怀有忌惮之心,又不断有外国译者试图翻译《毛选》。

毛泽东军事思想之所以能够博大精深,正是由于它既深刻地体察了上世纪中国革命现状,又追溯了中国历史长河之中的农民运动成败,还在欧美和日本的军事理论著作中吸收了积极防御的观点,提出了“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的指导战争原则。

“90后”和“00后”,已经开始读《毛选》了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印证了外国军事理论中,强军对弱军作战处于开始阶段的作战原则:“战略守势的作战,大都先避免不利的决战,使至有利的情况使求决战。这是正确的观点。”

这一《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的军事思想概述,体现了毛泽东将自己的军事时间上升至理论高度,同时又在理论总结的过程中审慎思考,对比国内外同时代的高水平军事学术著作的治学治军态度。

然而,毛泽东对于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吸收却远不止于此。他在《毛选》之中,对《战争论》:“战争使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这一观点表示了高度认可,同时还继续深化了这一结论,提出了“从古以来就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这一高度凝练的主张,他分析抗日战争,“无论是抗日战争的发生还是抗日战争的胜利,都离不开一点,那就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

“90后”和“00后”,已经开始读《毛选》了

毛泽东认为,在红军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情况下,不宜采用消耗战,最好的战略应当是消耗战。即采取歼灭敌人、补给我方,抵偿我军消耗,增强我军力量的战略消耗优势。

而通过持久的军事行动来逐渐消耗敌人的物质力量和精神意志,达到以弱制强的效果,是《毛选》中军事思想的一大闪光点,同时,这也不是何时何地何人都能借鉴的一种军事思想,这必须建立在中共的领导人和战士们都有着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之上。

总之,毛泽东思想既是对中国革命与未来的科学预见,又是建立在深厚的历史基石之上的,《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高度凝练,读好书,读伟人,更是读历史与未来。

“90后”和“00后”拿起《毛选》,是对毛主席思想的回望和参悟,也是对自己即将肩负起的中国未来的责任与魄力。时代洪流之下,唯有一心坚定,勇往直前,方得始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抗日战争   儒家   毛泽东选集   财经   分配制度   毛泽东思想   共性   中国   著作   思维   理论   思想   方法   个性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