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卖16亿,泡泡玛特紧急道歉

2年卖16亿,泡泡玛特紧急道歉

图源网络

伯虎点睛:市值千亿的泡泡玛特,到底是一家潮玩公司,还是一家“赌博”公司?


“一个消费群体几乎都是女性的公司,公开歧视女性?”


“盲盒第一股”、市值千亿,泡泡玛特身上的光环太多。但如今,却因歧视女性站在了舆论风口。


近日,“泡泡玛特在面试时,要求女性填写近期是否有生育计划”的消息,一时间引起了全网热议,尽管泡泡玛特马上针对此次事情发布声明,称上述情况是个别分公司未按总公司要求调整所为,但是此举依旧不能磨灭泡泡玛特涉嫌歧视女性的事实。


根据泡泡玛特招股说明书,从用户画像来看,其接近78%的用户群体集中在18-35岁这个年龄层,其中女性占比为75%。


可以说,是女性把泡泡玛特送进了港交所的大门。


但就是这样一家75%是女性消费者的公司,却明目张胆地对女性的生育计划进行询问。


从品控糟糕、售后不佳、二次销售到如今涉嫌歧视女性,泡泡玛特到底是怎样抓住年轻人的消费心理,创造千亿市值神话的?伯虎财经试图揭秘。


2年卖16亿,泡泡玛特紧急道歉

盲盒底色的潮玩玩具?


2020年12月11日,泡泡玛特在港股IPO,市值1000亿。


王宁在敲钟现场表示:“上个月,泡泡玛特刚刚度过公司的十周岁生日。十年磨一剑,今天我们非常自豪和大家一起分享上市的喜悦,更加值得自豪的是,我们开创了一个品类、一个行业,打造了一个关于潮流玩具的生态体系,让一代年轻人了解到什么是潮玩,并在这个时代留下了关于潮流玩具的文化印迹。”


这家声称“让一代年轻人了解到什么是潮玩”的公司,是怎样做的呢?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10年10月的泡泡玛特公司,主要经营潮流玩具,是一家连续亏损三年的渠道商。


直到2016年4月,王宁和团队注意到一款名叫Sonny Angel的日本盲盒玩具,因此与其创作者王信明签订独家授权协议,并在8月推出首个“Molly Zodiac”盲盒系列,自此一炮而红。


2年卖16亿,泡泡玛特紧急道歉

图源:网络


呆萌可爱的大眼睛女孩Molly为泡泡玛特带来了新生,然而令Molly在市场上如龙卷风一般席卷开来的,其实是盲盒这一形式。


数据显示,仅2018年双11当天,泡泡玛特天猫旗舰店就卖出了超过2700万元的盲盒;且靠卖盲盒,泡泡玛特公司2019年营收做到了16.8亿,其中净利润为4.5亿,净利润率超26%。


可以说,没有盲盒Molly,就没有市值千亿的泡泡玛特。


不过,这也不禁让人疑惑,泡泡玛特想要让一代年轻人了解到的潮玩,其实是盲盒吗?


2年卖16亿,泡泡玛特紧急道歉

令人成瘾的“博彩游戏”


盲盒高销量的背后,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令人成瘾的赌性。


有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随机性”的现象容易让人上瘾。在赌博中,“差一点就赢”情况下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和“真的赢”情况下也差不多。


盲盒正是将这种随机性运用到了极致。


购买盲盒的乐趣之一就是其神秘感,与一般玩具相比,盲盒最大的刺激就在于其“盲”。消费者只有打开盲盒那一刻,才能知道究竟是哪一款,增加不确定性的刺激,同时因没有抽到心仪的潮玩或隐藏款,增加重复购买的欲望。


泡泡玛特的盲盒有普通款和隐藏款两种。以Molly为例,普通款有12个不同的常规造型,一箱12盒,抽中率为1/144;隐藏款只有1个造型,抽中率为1/720。


消费者若想集齐一套,就必须像小时候集卡买光附近所有小卖店的干脆面一样,不停地买盲盒。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盲盒的时候,有一种赌博的刺激心理。正是因为这种赌博刺激心理存在,消费者才会买买买停不下来,总以为下一个就买到了限量款。


2年卖16亿,泡泡玛特紧急道歉

玩家为盲盒挥土如金;图源:网络

“买了一个之后,一发不可收拾。”90后沐雪对伯虎财经表示,“泡泡玛特的营销和商业模式,其实就是调动情绪,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买的不是盲盒,而是自己的情绪。


最开始的时候,我是一个一个的买,可是后来就上瘾了,有一阵子总也抽不到自己喜欢的款,干脆就一盒一盒地买。但凡是个人都会喜欢惊喜,只是每个人对惊喜get的点不一样,像拆盲盒,主要来自于未知的刺激,如果拆开了是一个喜欢的款式,会非常开心,如果是不喜欢的款式,会非常沮丧,如果运气爆棚是一个隐藏款,那简直恨不得昭告天下,一起分享这份开心。”


抽到隐藏款就开心,抽到不喜欢的款式就沮丧,这是很多消费者的真实写照,哪怕知道绝大多数自己其实抽到的都是不喜欢的款式,但是盲盒的赌博性质,已经让人“上瘾”。


面对令人“上瘾”的盲盒,泡泡玛特实际上是不是一家成本可控的“博彩公司”,值得我们打一个问号。


2年卖16亿,泡泡玛特紧急道歉

收割年轻人的智商税?


当你一口气买了几十上百个盲盒,不仅没有抽到隐藏款,还发现是商家的二次销售,你还会觉得这不是智商税吗?


2020年12月,多个网友表示买到的泡泡玛特盲盒,是被拆封过的“二次销售”,引起了全网热议。事情曝光后,泡泡玛特也官方承认并致歉了此事。


对此,新华社发文指出,惊喜和期待的背后,“盲盒热”所带来的上瘾和赌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费,不少盲盒爱好者每月花费不菲,正所谓“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


同时,专家建议,家长和老师应引导未成年人形成良好消费观,避免误入消费圈套,给社会和青少年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盲盒热”的背后,还有泡泡玛特一直以来被消费者诟病的品控、售后、涉嫌欺骗等问题。


今年1月份,平时喜欢收藏泡泡玛特玩偶的唐女士,在网上爆料说,最近好不容易泡泡玛特官网上买到了一个限量款的,收到后却发现是普通款。


该事件再一次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让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买泡泡玛特就等于买智商税。


“当时我买了一个系列的新品盲盒,结果发现质量和前代有明显的差异。在那之后,我就很少买泡泡玛特的盲盒了,偶尔买几个,也觉得品控大不如前。”盲盒玩家冯菁菁清楚地记得。


2020年,泡泡玛特卖出了超5000万只玩具。高销量的背后,大量的订单涌向工厂,工厂产能开始吃紧。


某文创品牌的工作人员表示:“随着盲盒订单量骤增,工厂的效率跟不上,所以检验环节就会放低标准。我们的订单也出现过瑕疵率过高的情况,就算我们不急,工厂的其他合作商也急,所以工厂的整个品控就大幅下降了。”


除了品控,泡泡玛特近两年的售后服务也备受诟病,有玩家吐槽:“我找泡泡玛特小程序人工客服,每次前面基本都有两三千人排队,有一次下午5点排队,结果第二天下午6点才排到。玩家群里很多人吐槽,泡泡玛特市值都这么高了,就不能多请一些客服?”


品控下滑,售后服务跟不上,市值千亿的泡泡玛特,自上市以来,曝出的问题只多不少。


这令我们不禁反思,什么才是商业的本质?


盲盒经济抓住了年轻消费群体热衷新鲜事物的特质,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当前在盲盒消费领域出现的过度扭曲和违背道德认知底线的行为应加以规范,尤其要警惕盲盒经济出现“赌博式”蔓延


同时,盲盒消费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概率机制所引发的消费者赌徒心理和非理性消费,有可能给涉世未深的年轻人甚至未成年人的消费观念带来消极影响。从消费者维度,我们也要理性,不要成为韭菜。


(备注:文中沐雪、冯菁菁为化名。)


参考消息:

1.36氪:我被泡泡玛特「支配」的盲盒人生

2. Tech星球:泡泡玛特市值腰斩,“潮玩界的茅台”为何不香了?

3. 探客Tanker:泡泡玛特的盲盒市场,真可能撑不起千亿市值

4. 燃财经:泡泡玛特的暴利生意是如何实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泡泡   随机性   市值   上瘾   智商   款式   年轻人   消费者   工厂   紧急   玩具   玩家   发现   心理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