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业广告投放严打,获客成本暴涨至2000+

今年,随着教育行业监管变严,在广告投放领域,各个渠道都加强了对于教育类广告的审核。

教育行业流量贵如黄金,ROI 持续走低。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去年 10 月,0 元课程的获客成本在 70元~150 元之间,9 元体验课程的获客成本在 200 元~300 元之间,正价课程的获客成本更是高达 2000 元,相比于 2018 年增长了 3~4 倍。

再加上近期政策收紧,广告投放被严管,细则明令禁止过度营销、虚假广告和诱导式推广等行为。可预见的是,教育行业疯狂“烧钱”做投放的获客成本将会越来越高。

教育行业广告投放严打,获客成本暴涨至2000+

目前收集到的教育类广告违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广告主身份真实、办学资质齐全、宣传内容不超出其经营范围或业务范围。

2.严禁烘托、渲染紧张氛围,故意造成学生或者家长的焦虑情绪。

3.严禁发布诱导家长将适龄儿童、青少年送入培训机构,取代义务教育的内容。

4.不得含有“最新通知”、“好消息”、“新政”等涉嫌诱导点击的描述,不得编造“自学考试即将取消”、“考纲变化”、“考试难度加大”、“学制延长”、“加考数学外”等政策变化用语。

5.严禁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如:保过、一次性通过、免学免考拿学历、双倍提升、短期突破高分、就业有保障、XX天速成、真正做到提分、XX天逆袭、高中生轻松本科梦等。

教育行业广告投放严打,获客成本暴涨至2000+

6.严禁明示或者暗示有相关考试机构或者其工作人员、考试命题人员参与培训授课。如:命题组老师、阅卷组成员等。

7.严禁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1)广告中不得出现教师的名义或形象(包括演员扮演的教师);

(2)不得使用学员“现身说法”直接或间接作推荐证明,不得以学员的培训效果作推荐证明,不得从用户评价中挑选好的用户评价进行刻意展示;

(3)不得使用名师、名校、一线、升学率等字词进行宣传。

8.下列人员不能成为代言人:

(1)未使用过商品或者未接受过服务的;

(2)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

(3)在虚假广告中作推荐、证明受到行政处罚未满三年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9.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生和幼儿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广告,公益广告除外。

10.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劝诱未成年人要求家长购买的行为,不得含有可能引发其模仿不安全行为的内容。

教育行业广告投放严打,获客成本暴涨至2000+

11.不得在教育培训类广告中出现贷款、学费分期等内容诱导招生。

12.严禁发布虚假内容欺骗、诱导受众,不得发布包含不符合考试制度及学制的内容、严禁贬低其它教育培训机构。

13.广告中表明附带赠送的课程、图书礼包等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示所附带赠送的品种、规格、数量、期限和方式。

14.不得在培训机构内设班级名称中使用具有承诺性质的词语(如:保过班、一周提高**分班等)。

15.其它有损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涉及导向、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教育行业广告投放严打,获客成本暴涨至2000+

在线教育领域,像学而思、新东方、华图、作业帮、猿辅导等一线头部大牌均被点名罚款,下一步,各地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加强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执法,重拳查处虚假噱头宣传和虚假广告、以划线价等形式虚构原价、价格欺诈、未对相关资质进行公示、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未经许可擅自开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成本   广告   行业   学制   严打   校外   未成年人   诱导   命题   资质   学员   虚假   家长   课程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