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常识“辟谣”,这些谣言“不能信”

近段时间,发布了很多关于养老上涨和社保常识相关的文章,有很多网友私信或在评论区留言询问一些问题,看了这些问题之后,感觉都是不知道从哪里听说的“小道消息”,一旦扩散开来,很容对参保人员造成不必要的误导,今天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辟谣。

社保常识“辟谣”,这些谣言“不能信”


1.医疗保险不缴纳满最低参保年限,无法办理退休?

首先了解一下办理退休的两个硬性条件,1.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男60岁,女性职工50岁,女性灵活就业人员和事业单位机关干部55岁(不含特殊工种)。2.参保年限达到15年以上,这里包含了特殊工种折算年限,下岗工人视同缴费年限。这样的条件如此的明晰,简单地说,只要你符合了以上两个条件,即便医疗保险没有缴纳满最低参保年限,同样可以办理退休,医疗和养老属于两个险种,两者之间的待遇并不会相互干扰。

社保常识“辟谣”,这些谣言“不能信”


2.养老保险还可以一次性补交,医疗保险不允许一次性补交

从2020年开始,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取消了一次性补交养老保险的政策,只有达到特殊标准的人员,才能一次性补交,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如果临近退休年龄,养老保险缴纳年限没有达到15年的标准,甚至还差很多年,只能延长退休年龄继续缴纳,5年后还没有缴纳满最低年限(15年),才能一次性补交。

社保常识“辟谣”,这些谣言“不能信”


至于医疗保险,如果办理退休后还没有达到参保最低标准,有三种方式供你选择,1.逐年继续缴纳,直至达到最低标准为止。2.一次性补齐至最低参保年限。3.转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三种方式当中,第一种最为划算,不需要承担太高的参保费用,还可以享受较高的报销比例,逐年缴纳即可。最不建议转为城镇居民医保,报销比例的,交一年享受一年的待遇。

社保常识“辟谣”,这些谣言“不能信”


3.挂钩公司缴纳社保,退休后养老金待遇高,养老金涨得多

挂靠参保,是最不提倡的一种参保方式,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构成了骗保行为,已经触碰了法律的底线。挂靠参保退休后的养老金和灵活就业人员正常参保相比,同等的缴费年限和参保档次,同一地区退休,退休后的养老金,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在养老金上涨过程中的待遇也是相同的,并不会有其他的“惊喜”。

社保常识“辟谣”,这些谣言“不能信”


反观挂靠参保的人员,需要承担所谓公司的五险费用,相比灵活就业参保,付出了更多的经济支出。如果有承担五险的钱,还不如通过正规的灵活就业方式参保,提升一个档次,退休后多领一些养老金,来个更加实际一些。

社保常识“辟谣”,这些谣言“不能信”


4.在哪里参保,就在哪里退休

这对于一个参保人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很多人在一二线城市发展,户籍所在地却在五线城市,经济发展不同,所有人都想在一二线城市办理退休,养老金也能多领一些。于是就认为,自己在哪里参保,就会在哪里退休。

社保常识“辟谣”,这些谣言“不能信”


这个问题分为两种结果,如果想在非户籍所在地退休,那么最起码的条件是你需要在其他省份连续参保10年以上(有些地区是15年),才能在其他地区办理退休。如果达到不这个标准,最后将所有的缴费年限加在一起,回户籍所在地办理退休。所以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在哪里参保,就能在哪里退休。

社保常识“辟谣”,这些谣言“不能信”


5.延迟退休实施的同时,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提升至20年

这也是很多还没有退休的朋友最担心的一个问题,随着退休年龄延迟,养老保险最低参保年限也会随之增加。去年延迟退休公布实施原则的时候,以为专家到是提出过类似的建议,延迟退休实施的同时,将养老保险最低参保年限提升至20年。

社保常识“辟谣”,这些谣言“不能信”


但这也只是一个建议,最后是否被采纳,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定论。而且,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参保最低年限还是15年,并没有改变。这样的政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基本上不会实施。毕竟我们的社保体系不是特别完善,还有很多用人单位没有向员工参保,突然提升5年的最低档次,灵活就业人员根本无法承担。

社保常识“辟谣”,这些谣言“不能信”


以上只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谣言”,以后会为家陆续总结更新,希望大家不要轻信谣言,安安心心参保,才是最好的选择。你还有哪些问题,欢迎交流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社保   工种   养老金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户籍   谣言   年限   档次   待遇   灵活   最低   常识   条件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