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户489.6万理财资金竟“不翼而飞”?多家银行被重罚

储户为什么选择把钱存银行,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是为了获取利息,减缓手中存款的贬值速度。确实把钱存银行的人固然会有这样的想法,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之所以把钱存银行其实还是看中银行的安全性。

储户489.6万理财资金竟“不翼而飞”?多家银行被重罚

因为银行背后站的是国家,所以储户对于银行都是极度的信任,不管是存钱还是理财银行都是储户的首选。但是银行却利用储户的信任做出一些违背储户意愿的事情,比如存款变保险或者存款变理财。

存款变保险,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中老年人都深受其害,而之所以银行可以把储户的存款变成保险,就是利用这些中老年人对银行的信任,诱导他们将手中的存款购买成保险。如果说银行仅仅只是让储户的存款变保险或者理财产品,还无所谓,至少我们只要持有到期本金还是安全的,但有些银行的员工却利用储户的信任,将理财资金挪作他用。

储户489.6万理财资金竟“不翼而飞”?多家银行被重罚

最近有多家银行就是因为员工挪用储户的理财资金,而被银监会处罚,比如赣州银行吉安分行大堂经理刘文涛就是利用职务之便和储户对其过于信任,前后侵占了13名客户489.6万元的理财资金,把这些资金用于网络赌博。当然他这么做被发现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不仅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没收80万财产,退赔381.778万给银行,还被禁止终生从事银行业的工作。

储户489.6万理财资金竟“不翼而飞”?多家银行被重罚

除了这家银行之外,4月底招行银行也出现了“飞单”理财的案件,而这起飞单理财能够做成功其实也是有原因的。银行员工哈某在与客户秦某的儿子谈恋爱,哈某算是秦某的“准儿媳”,所以秦某在银行理财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准儿媳”。

秦某通过哈某在招行购买了100万的理财产品,但是等到理财产品到期时才发现联系不上哈某,去银行一查发现哈某给秦某的理财单并没有在招行的系统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飞单”。而经过查询发现当初这100万资金并未汇入招行的对公账户,而是某公司的账户。

储户489.6万理财资金竟“不翼而飞”?多家银行被重罚

好的一点就是当初秦某购买招行的理财产品时签订了《理财产品销售协议书》,并且也有银行的公章和招商银行的客户回单,所以最后法院也判了招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要支付给秦某100万本金和4.6万元收益。

除了招商银行和赣州银行外,河南的博爱农商行也同样出现了挪用客户存款用于做生意,购买私家车等行为,而且私自挪用的金额更是高达706.5566万。农业银行北海铁山港支行会计杨锡明也因挪用客户资金被罚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十五年。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因为挪用客户理财资金而被银监会开出的罚单就高达18张,而之所以会频繁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就是银行管理存在漏洞,让银行员工可以利用这些漏洞来骗取储户的信任。

储户489.6万理财资金竟“不翼而飞”?多家银行被重罚

针对银行频繁出现这个问题,银监会也发布了《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要求银行要加强销售人员的管理,不得违规替代储户签署相关文件,并且也要给储户做好风险评估,不得截留、挪用储户用于存款或者理财的资金。而作为储户,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加倍小心,对银行员工也不能过分信任,毕竟银行员工也是人,整天面对巨额资金也会产生出贪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储户   赣州   招商银行   资金   银行   准儿   重罚   不翼而飞   银行业   分行   账户   存款   理财产品   漏洞   员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