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挣钱都是为了养你!”这句话可千万别再说了


前两天跟闺蜜聊天时听到了一件事:她6岁的小女儿在她不知道的情况下,学会了上淘宝购物!


由于闺蜜的支付宝设置了小额免密支付,单笔200元以下都不用密码就能付款,所以孩子“巧妙”地钻了漏洞,用她的手机在网上买了很多额度以内的小玩具。


直到这些东西寄到了家里,心大的闺蜜才发现自己的支付宝被“盗刷”了……


“爸妈挣钱都是为了养你!”这句话可千万别再说了



01
出手“大方”的熊孩子们


说起来,被孩子“盗用”信用卡、支付宝的新闻,我们上网一搜就是一大把——






安徽阜阳一11岁女孩用父亲的手机刷短视频,在未告知家长的情况下打赏主播16000余元;


江苏连云港一12岁的男孩迷上一款游戏,偷偷用妈妈的手机为其充值,在短短4个小时内就花了7000多元;


重庆一12岁男孩用家长身份信息登录游戏,还购买了游戏皮肤和装备,不到一个月就花光父亲卡里的12万……


此类事件的频繁发生,不仅是因为家长疏于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管理,还暴露了我们在金钱教育方面的严重缺失:


第一,孩子肆意购物、打赏、充值,说明他们对于金钱的数量、作用没有明确的认知;


第二,他们并不清楚钱是怎么来的,更体会不到为了挣钱所付出的辛劳和汗水


我还曾看过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新闻:


一个5岁的“熊孩子”趁家人外出的时候,将家中5万元现金撕成了碎片!更惨的是,由于钞票被撕得太碎、很难拼回原样,因此被银行告知无法进行兑换……


“爸妈挣钱都是为了养你!”这句话可千万别再说了


很多网友对这个倒霉的父亲深表同情,同时也有些疑惑:这孩子已经5岁了,却还能干出把钱当废纸撕的事情,难道是对“钱”这种东西完全没有概念吗?


别说,还真有可能!


很多中国的父母都不会跟孩子谈“钱”——他们认为孩子还小,说多了关于钱的话题,会让孩子变得功利。


因此,很多孩子对钱的用途、价值并没有实质上的认知,想要吃啥、玩啥,只管找爸妈要就行了。


对于这些对金钱没有概念的孩子来说,“钱”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几个数字而已。他们既不知道挣钱的辛苦,也不知道几十元和几万元的实际区别。


在他们眼中,别的小朋友有的玩具,我为什么不能要?别人都在给主播刷礼物、买游戏装备,我为什么不能买?


当孩子从不考虑一个东西该不该买、值不值得等问题时,你又如何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勤俭节约”、什么是“虚荣攀比”呢?



02
如何跟孩子谈“钱”?


作为父母,我们拼命工作、努力挣钱,尽可能地给予孩子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担心他们花钱大手大脚,养成爱慕虚荣、相互攀比的恶习。


可我们不得不承认,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异是真实存在的。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总会观察到自己和周围人的不同:






“妈妈,暑假时丽丽的爸妈带她去迪士尼玩了,我也想去!”


“爸爸,每天放学壮壮的爸爸都会开车来接他,为什么你要骑自行车呢?”


“妈妈,乔乔家好大,还有花园,可我们家好小啊!是不是咱家很穷?”


“爸妈挣钱都是为了养你!”这句话可千万别再说了


当孩子问出这些问题时,我们应该怎么回答呢?


是顺势承认家里没钱,向孩子“哭穷”?还是向孩子“邀功”,告诉他们“爸妈辛苦挣钱可都是为了你”?


然而事实证明:这两种方法都不可取!


我身边就有个很失败的“案例”:


我姑姑家条件算是不错的——姑父是一家外企的软件工程师,姑姑在一家国企做人事工作。


按理说,生活在这种家庭,我堂姐即使不被宠成公主,至少也能生活富足、衣食无忧。然而,姑父却觉得应该让孩子懂得“节俭”“感恩”。


所以他们总是告诉堂姐:家里很穷,父母为了养她付出了很多。


因此,堂姐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钱”的重要性,看到喜欢的东西也不敢跟父母要。实在眼馋了,她就想办法“蹭”别人的——跟小伙伴一起玩耍时,不是借玩具就是要零食。


长大后的堂姐对物质生活格外看重,不仅讲究吃穿、追求享乐,还越来越“抠门”,特别爱占别人便宜……


“爸妈挣钱都是为了养你!”这句话可千万别再说了


《穷爸爸富爸爸》里的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金钱教育不是让孩子变成守财奴,而是给他健康的价值观引导,让他对金钱有认识。”


让孩子明白“钱”的重要性,并不等于教他们“物质”和“一毛不拔”,更不是让他们对父母产生负罪感。


我们应该让孩子清楚家里真实的经济状况,既不夸大,也不隐瞒;同时要让他们了解,父母工作赚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并不只是“因为养你”。


跟孩子谈“钱”,其实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三件事:

第一,“钱”是个什么东西?


说白了,这是要让孩子对金钱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不管是零食还是玩具,都有属于它们的价值。


而金钱可以通过等价交换,满足我们衣食住行的需求;同时,钱的数量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品质。

第二,“钱”是从哪里来的?


让孩子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不劳而获的财富。我们住的房子、吃的零食、拥有的玩具、上学的书本学费……所花费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苦工作换来的。


同时,还要明确告诉孩子:不管家里贫穷还是富有,这些钱都是属于父母的,和他们没有关系;如果未来想要拥有富足的生活,只能通过他们自己去努力。

第三,“钱”应该怎么花?


马克·吐温曾说过:“如果你懂得使用,金钱是一个好奴仆;如果你不懂得使用,它就变成你的主人。”


很多孩子花起钱来不知节制,只要看到想要的东西就恨不得马上拥有。甚至有些人长大后变本加厉,逐步陷入网贷的“深渊”无法脱身……


父母应该教孩子分清“想要”“需要”的区别,学会理财,懂得理性消费,管理好自己所拥有的财富,不要成为欲望的奴隶。

《奇葩说》选手张踩铃在节目中的一句话说得很好:


作为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最健康的金钱观——在他没有的时候,他不恐惧;在他有的时候,也不挥霍。


“爸妈挣钱都是为了养你!”这句话可千万别再说了



03
“零花钱”让孩子更懂“钱”!


想让孩子正确认识金钱、学会理财,有个方法爸妈们可以试试:给孩子一笔“零花钱”。


有道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只有让孩子实际操作,亲手掌管自己的“小金库”,才能让他们切身体会到金钱的价值和来之不易。






日本很多父母都会定期给孩子零花钱,由他们自己管理,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自律、节俭,学会控制收支平衡,尽量不要向别人借钱;


美国人将理财教育称为"从三岁开始实现自己的幸福人生计划”,鼓励孩子从小学习如何赚钱、花钱;


以“精打细算”著称的英国人,将储蓄和理财纳入了英国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甚至大部分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儿童储蓄账户,让他们从小接触到银行或投资金融机构……


虽然我们国家不允许孩子出去打工,但爸妈可以根据家里的实际情况,将孩子的压岁钱和零花钱交给孩子自己打理:

1

确认哪些开销需要孩子自己负责,例如买玩具、零食、送同学礼物等。

2

帮孩子立一个单独的账户,将压岁钱或零花钱存进去。

3

教孩子自己记账,每一笔收支的数目、来源、用途都要记录下来。

4

如果因超支需要向父母借钱,之后孩子需要如数归还,并支付利息。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孩子还小,自制力和分辨力较差,刚开始“管账”时他们的每笔支出,都必须向父母报备、把关。


“爸妈挣钱都是为了养你!”这句话可千万别再说了

“爸妈挣钱都是为了养你!”这句话可千万别再说了

总之,学会花钱、理财,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必修课”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引导他们学会规划和掌控自己的财富及人生,将会令他们终生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都会   堂姐   姑父   无忧   零花钱   零食   家里   金钱   家长   父母   玩具   东西   孩子   工作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