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盲“刷”阅读量,想回馈在英语能力上,讲究一个“窄”字!

还记得前不久在家长圈疯狂地流传的所谓的“量子波动速读”吗?号称5分钟看完10万字,即便是高额学费都被家长推崇!

而就在近日,教育部通报了“量子波动速读”、“全脑培训”相关培训机构的处理结果,5家机构被约谈或取缔关停。

这个闹剧算是告一段落,但也反应了背后家长对阅读量的焦虑和误解!

千万别盲“刷”阅读量,想回馈在英语能力上,讲究一个“窄”字!

这两年,新教改对阅读量的强调,加上各路牛娃起手阅读量1万多,这庞大的数字引得家长焦虑连连,逐渐开始了从刷题变成了刷书的现象。

结果就和扭瓶盖一样,方向错了,那速度就无关紧要了,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阅读量,家长要得能讲究一个“窄”在,那么花在这上面的时间才会起作用!

大量阅读英文原版文学作品确实是学好英语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怎么读才效果?今天我们总结了1个阅读 方法3个小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英文阅读,家长经常掉入两个“坑”

很多家长从英语启蒙开始,就带着孩子读了不少书。大量阅读是正确的,但是在孩子读书的过程中,不时有家长发问:

为什么孩子还是没读出兴趣?

为什么孩子读了这么多书,却总开不了口?

孩子读不下去,要不要背单词?怎么背最有效?

大量读原版,孩子要读几遍才行?

有什么好的阅读方法吗?

·····

其实这里面隐藏了两个“坑”,家长们很容易走入误区。

千万别盲“刷”阅读量,想回馈在英语能力上,讲究一个“窄”字!

误区一 一味追求阅读量,但泛泛而读

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的基础。大量阅读才能帮助孩子快速熟悉英语语言,了解背景文化,进而养成英语阅读的习惯,乃至英语思维。

这种方法叫做“宽式阅读”(Broad Reading),读得好能有效扩充知识面。但只盲目追求“量”,却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对处于初级水平的孩子而言,如何理解到位尤为重要。

如果频繁更换书籍,只求数量,而没有系统性,一边读一边忘,甚至是不加选择,读一些根本不适合孩子认知的书。

数量是上去了,但因为陌生知识增多,超出孩子的认知范围,反而增加了阅读障碍,孩子只是“假阅读”,读了相当于白读,没兴趣也就很自然了。

误区二 过分强调精读,查字典、记单词

不少人认为单词是英语的基石,于是在阅读中拼命让孩子记单词,甚至在阅读前让孩子背大量单词。殊不知,这有点本末倒置。

试想,一个外国人只是背完了整本《新华字典》里的字(姑且不论能否做到),他就会说出地道的汉语了吗?

千万别盲“刷”阅读量,想回馈在英语能力上,讲究一个“窄”字!

其实,追求短时间内记住大量单词这种“快餐文化”只求速度,没有营养,是非常功利且有害的做法,很容易倒掉孩子学习英语的胃口。

据统计,母语人士平均每天积累的词汇量在4.1个左右,且还是语言能力较为不错的母语人士。

脱离语境记单词,孩子始终不懂如何灵活运用,那种“每个单词我都认识,连在一起竟然看不懂”的烦恼,孩子没少遇到吧。

阅读中去一个个查生词,整个过程就会像“嗓子里卡了鱼刺”:读不痛快又容易走神,越读越拖拉,越读越无趣。长此以往,会形成“强迫症式”的不良阅读习惯。

正如语言学家克拉申所说,作为交流的语言,“交际者不是关注语言形式,而是在彼此传达和理解语言所涵盖的内容”。

阅读是“从字里看出字来”的过程,享受并吸收书中意义才是第一位的。只有多读,掌握书中的地道句式、搭配才有可能学会运用,提高英语水平。

二、英语学习,不可不知“窄式阅读”!

语言学家克拉申在“输入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窄式阅读”(Narrow Reading)理论。

“窄式阅读”是指,从较窄或较集中的主题范围的阅读材料中获得大量的语言输入,如在一定时间内集中阅读同一话题、同一题材或同一位作家的若干作品。

千万别盲“刷”阅读量,想回馈在英语能力上,讲究一个“窄”字!

△克拉申“窄式阅读”定义

“窄式阅读”的优点——

文学家、翻译家杨绛先生曾用过一个很妙的比喻——“学单词就像交朋友”——用来解释“窄式阅读”最好不过。

让小朋友去记同班那么多同学的名字,背花名册也要很长时间,但朝夕相处下来,相互间自然有了深度了解。

这是因为它遵循了认知心理学中的 “图示理论”,即我们的大脑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

我们常听到的联想记忆法、思维导图工具,其实都是在利用大脑的这个特点。

千万别盲“刷”阅读量,想回馈在英语能力上,讲究一个“窄”字!

△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图示理论应用

在“窄式阅读”中,孩子可以在一段时间内 “反复”输入熟悉的内容,也能很大程度上反复利用所吸收的背景知识、内容建立起阅读书籍间的相关性以及重叠的基本词汇,从而最大限度地使输入“可理解化”。

这样可以让语言学习进步更快。

千万别盲“刷”阅读量,想回馈在英语能力上,讲究一个“窄”字!

△“窄式阅读”提升词汇量

另外,对初学的孩子来说,接触同一个作者的作品是优于接触同一类主题的。

因为在用词上,作者表达的小习惯、用词连贯性更加统一;在内容上,故事更具有连续性,会像“勾子”(hook)一样吸引孩子去探究后面发生了什么。

经过“窄式阅读”,反复“暴露”在熟悉的内容下,孩子英语学习的提升并不只停留在“词汇”层面,它还有这些好处:

这里要提醒父母的是,千万别以为“窄式阅读”就不用大量阅读了。大量阅读好比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而“窄式阅读”则像是“走了一条高架桥快速路”,但还是要沿着这条路顺下去读作者很多作品、同一个主题的相关作品,才能达到阅读效果。

千万别盲“刷”阅读量,想回馈在英语能力上,讲究一个“窄”字!

三、3个小技巧,轻松做好“窄式阅读”

“窄式阅读”的核心是“同作者、同主题、同题材”,该如何实践这种方法呢?这里给大家三个建议:

1. 用心选好书,才能事半功倍

这里向大家推荐“i+1”原则,这个原则是克拉申“输入理论”的重要一环。它是指——

如果你的现有水平为“i”,那么就要给你提供“i+1”水平的输入,“+1”就是在你现有水平上,增加一点点难度。

选书时不能只看热门推荐,要先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让他们参与选择;然后坚持“i+1”,一般比孩子现在水平高出10%(绘本通常1页有2~3个生词,章节书通常1页有4~5个生词)较为适合。这样整体上不会因为生词太多影响内容理解、让孩子产生挫败感,还能较好的保证兴趣并有所收获。

千万别盲“刷”阅读量,想回馈在英语能力上,讲究一个“窄”字!

像原版书中的系列丛书就适合给孩子实行“i+1”输入。

初级水平读物(绘本为主),如《典范英语》(1-6)系列,分了6个级别309个故事,3000+的词汇量。故事围绕Biff、Chip、Kipper三姐弟与他们的家人、朋友的日常生活展开。随着他们渐渐长大,使用的语言难度也在提高,但背景始终离不开这家人的生活。

千万别盲“刷”阅读量,想回馈在英语能力上,讲究一个“窄”字!

中级水平读物(章节书为主),如罗尔德·达尔作品系列,The Magic Finger、Fantastic Fox、The BFG、The Witches等难度逐步提高。虽然内容不同,但是因为是同作者所写,在词汇使用、修辞表达上一致,加上奇思妙想的故事,也很容易吸引孩子找来接续阅读。

千万别盲“刷”阅读量,想回馈在英语能力上,讲究一个“窄”字!

△ 蓝思值:英美普遍使用的阅读测评体系,数值越小代表内容越简单

在阅读中,家长也没必要着急给孩子提升难度。一则他们熟读一本书后,会因为能流畅阅读而产生成就感;二则中文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英语中同样适用。

只要孩子能找到乐趣并有所收获,短期内在同级别难度上反复也是可以的。

2. “整体阅读”,理解为先

我们大脑的理解过程是从宏观到微观,因而阅读时也需先有一个“整体内容观”,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去理解意义篇章——句子——词汇。

如果把阅读原版书比作去欣赏一颗大树,那篇章就是主干,句子是枝杈,词汇只不过是树叶。

没有整体感知,读书时光靠单词拼接意思,很容易变成“盲人摸象”,读得头昏脑胀、不知所云。

千万别盲“刷”阅读量,想回馈在英语能力上,讲究一个“窄”字!

可是在阅读中碰到的生词,怎么办?

读绘本这类初级读物,父母陪读时是可以借助插图来辅助孩子理解的;等到了章节书甚至更高阶的作品,可以培养孩子阅读时的“猜词”能力,但万万不是查字典、背单词。

根据中国不同阶段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以听说为主,读写其次;初中高中乃至大学英语,在阅读理解中都会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内容并根据上下文去推测词义”。让孩子死命背单词,已经偏离英语学习的核心了。

而国外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在学习使用这种方法,他们叫做“Context Clue”。

Context Clue: Words or phrases around the word that help you understand the word's meaning.

五种最常用的方法是:

1. 定义型线索(Definition Clues)

这个词的意思已经在这句话里有解释了

2. 例子型线索(Example Clues)

有关这个词的例子已经在这句话或上下文里给出了

3. 同义型线索(Synonym Clues)

这句话或上下文里有词义相同的词出现

4. 反义型线索(Antonym Clues)

上下文里有表示与这个词相反的文字出现

5. 推断型线索(Inference Clues)

没有定义和例子,但是可以根据上下文猜出这个词的意思,比如存在因果关系

读完书后,父母可以带孩子做这样的练习:划分三个框(不懂的词、线索获取、猜测词义),用便签纸写下相应的信息。

一家人还可以亲子互动,看谁猜对的多~这么做既可以训练Context Clue能力,还能反复回顾阅读内容。

千万别盲“刷”阅读量,想回馈在英语能力上,讲究一个“窄”字!


3. “整体输出”,反复强化内容

语言学习要“听、说、读、写”全方位进行。在阅读时,还需要大量听音频“磨耳朵”,让孩子能够听音辨音,避免“哑巴英语”;同时也要在有一定基础后,坚持“输出”的刻意练习。

“输出理论”与著名学习专家埃德加·戴尔于1946年提出的“学习金字塔”中的主动学习部分异曲同工。

千万别盲“刷”阅读量,想回馈在英语能力上,讲究一个“窄”字!

△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

与别人互动讨论阅读内容(讨论掌握50%)、

在做中学(实践掌握75%)、

把知识讲给别人听或马上应用(传授掌握90%)等都是主动学习的输出过程。

在这些过程中,孩子会留意学习的形式和细节,能够更高程度地掌握所学的内容。

在学英语的具体实践中,孩子这么做才算符合“学习金字塔”的有效输出——

在英语学习最初,孩子还无法大量自我表达时,这样每天朗读也是一种“说”的练习。

为什么一定是“有感情地朗读”?

因为有相应的情绪表露是吃透内容意义的表现,它需要孩子尽量去模仿原音的语音语调,跟上节奏感。

为什么要“大声”?

这样第一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第二可以锻炼口腔发音,说得“原汁原味”。

千万别盲“刷”阅读量,想回馈在英语能力上,讲究一个“窄”字!

复述故事,涉及了实践和传授过程的学习。它能帮助孩子温习故事内容、强化写作逻辑、锻炼语言表达。不过它有别于“背诵”,需要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才知道他掌握得到底怎么样。

起初孩子复述整个故事有难度,大人可以试着用思维导图、逻辑树的形式,通过提问帮助他们一步步推导故事情节;之后可以用表演的方式还原故事,甚至可以让孩子继续编故事给你听。

即便是“窄式阅读”,也是要精读书籍的。对于那些关键内容、好的表达,在阅读中孩子通过重复接触达到心领神会,接下来就需要通过书写“输出”来强化,这就是“做中学”和“马上应用”的实践。

从启蒙到进阶,孩子的书写也是循序渐进的:可以练习书写拼读规律,通过替换词语补充、仿写句子来熟悉固定句式,看图续写一段话,为故事写总结摘要、读后感等等。

四、典妈碎碎念

千万别盲“刷”阅读量,想回馈在英语能力上,讲究一个“窄”字!

大量阅读是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最难的是坚持。

而我们也要知道,这个过程中,方法比努力更重要。毫无章法的阅读,很有可能陷入误区,最后“一条道走到黑”,自然带不来期待的效果。

希望这篇文章帮大家躲避一些误区,帮孩子找回阅读的乐趣,让学英语之路更平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英语   生词   上下文   单词   线索   误区   讲究   难度   家长   水平   能力   理论   语言   孩子   故事   作品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