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路上,父母请用鼓励和赞美,而不是随意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蓁宝上小学一个多月了,我在接送她时认识了几位妈妈,等待放学的时候,我们就一起聊几句。

英子妈妈是我认识的第一位家长,通过聊天,我感觉她很能干,做事情雷厉风行。

她对孩子的学习也很关注,每晚陪孩子学习,给孩子出题让孩子做,可以说,是很用心的妈妈了。

但她有一点我不是很赞成,那就是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我家孩子是马虎大王,数学题一次也没全对过。”

“孩子偏科,喜欢语文,数学差一些。”

我劝她别着急,孩子上一年级还不到两个月,说“偏科”有点为时过早吧。她不以为意。

我又劝她,孩子们都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一时的马虎不在太在意,不要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吧。

她依旧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

我不知道说什么了。

育儿路上,父母请用鼓励和赞美,而不是随意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我家大姑娘凌宝上幼儿园时,班里有位小朋友叫涛涛,非常淘气,调皮捣蛋,似乎一刻也不闲着。

小朋友们一起玩时,涛涛不是去揪小女孩的辫子,就是把小朋友搭好的积木撞倒,或者在小朋友要坐下时把人家的小椅子迅速搬走,让小朋友坐个空。

类似的事很多。

因为调皮,涛涛没少被老师批评,涛涛妈妈也没少被请到幼儿园,向别的家长道歉。

“这个小捣蛋鬼呀,真让人头疼。”妈妈批评完涛涛以后,总会发出类似的感慨。

育儿路上,父母请用鼓励和赞美,而不是随意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上了小学后,涛涛又和凌宝分在了一个班,我也断续听凌宝说了一些他的事情。

涛涛虽然收敛了一些,但依旧上蹿下跳,整天闲不住。

而他的父母,也没少批评他,“还是这么调皮捣蛋,真没办法,把这点精力用在学习上多好啊。”

不过,涛涛虽然调皮,却很爱看课外书,虽然学习上不怎么用功,成绩却也不差。

大概二年级时,老师推荐几名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知识竞赛初赛,其中就有涛涛。

没想到涛涛拒绝了。老师问为什么,涛涛说:“我是个捣蛋大王,只会调皮,参加竞赛我可不行,我怕丢了咱们班的面子。”

育儿路上,父母请用鼓励和赞美,而不是随意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不管老师怎么动员加鼓励,涛涛就是不肯参加。

让老师担心的是,涛涛对自己的评价很低,言语间也很不自信。于是她找到涛涛的妈妈,想跟妈妈谈一下这个问题。

涛涛妈妈说:“涛涛从小就特别调皮,我们在家都叫他‘捣蛋鬼’、‘调皮大王’,让他参加竞赛,能行吗?调皮捣蛋他拿手,学习他可是不行啊!”

听了妈妈对孩子的评价,老师有些明白了,涛涛的父母一直给涛涛反馈的是,他从小就是捣蛋大王,不好好学习,不是学习的料。

他们似乎没注意到,调皮捣蛋这个标签,他们已经无意中给孩子贴上了,一贴就是好几年。

内心再强大的孩子,也禁不住父母日日强调自己是个捣蛋鬼,整天只知道玩,不好好学习呀!

育儿路上,父母请用鼓励和赞美,而不是随意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首先来说下,什么是负面标签呢?

简单来说就是,评价孩子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以孩子犯的某个错误或孩子某个方面没做好为标准,轻易对孩子下结论,直接否定了孩子身上的其他优点。

比如涛涛的父母,看不到涛涛喜欢读书知识面广的优点,而只是抓住孩子爱调皮,就评价他是捣蛋鬼。

现实生活中,像涛涛父母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

他们的想法都是好的,希望孩子成为人中龙凤,可孩子一旦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看孩子各种不满意,批评、讽刺,甚至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

育儿路上,父母请用鼓励和赞美,而不是随意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比如,孩子遇到邻居奶奶没有第一时间打招呼,他们就说孩子不懂礼貌,事实上孩子可能在那一刻走神了。

再比如,孩子考试时算错了一道题,他们就说孩子是马虎大王,事实上那次考试偏难,孩子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

孩子虽然小,但内心其实是敏感的,他们很在意周围人的看法,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评价。

父母是他们最信赖的人,如果父母对孩子评价过低,孩子就会不自信,产生自卑情结。

育儿路上,父母请用鼓励和赞美,而不是随意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所以父母在养育过程中,要避免给孩子消极的暗示,更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

以下两点,请家长们参考。

第一,就事论事。

当孩子做了错事,或者考试不佳时,父母可以批评孩子,但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攻击孩子的人品和道德。

比如,孩子和小朋友起了争执,若错在孩子,让孩子该道歉就道歉,不是孩子的错也不要落井下石,说风凉话。

类似下面的话就别说了:

“真是个惹祸精,整天惹是生非,能不能消停一下?”

“学习学习不行,打架第一名,你是打架大王吗?还不快滚回家去,丢人。"

孩子们之间发生小的摩擦,是很正常的,父母不要因为一次争执,就给孩子下一个不好的评论。

这样只会让孩子感觉到挫败,他会暗示自己就是“惹祸精”,甚至还会自暴自弃。

育儿路上,父母请用鼓励和赞美,而不是随意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第二,多鼓励孩子,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孩子们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没有鼓励,孩子的性格就不能健康发展,孩子就不能得到归属感。

多鼓励孩子,多给孩子积极的暗示,孩子们就能在内心收获力量,从而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看《亲爱的小课桌》时,被傅首尔圈粉了,她太了解孩子的心理了,对每个孩子都是一顿鼓励和赞美,把孩子们夸得笑不拢嘴。

而且,她不是泛泛地一句“你好聪明”、“你很可爱”,而是在小细节中夸奖鼓励孩子,这就让孩子们感觉,自己真的被傅老师看到了。

鼓励和赞美,会让孩子获得前进的动力,而否定和批评、负面标签等,则会让孩子找不到前进的正确路径。

育儿路上,父母请用鼓励和赞美,而不是随意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孩子们虽小,自尊心却很强,作为他们最亲近的人,父母们对孩子的评价要谨慎,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尤其是负面标签。

当孩子们做错事情或者当他们遇到问题时,父母们请和他们一起面对,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责骂孩子一通。

这样,孩子才会有正确的自我评价,不自卑,不自傲,才能获得更好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负面   父母   标签   捣蛋鬼   就事论事   贴上   大王   调皮   暗示   小朋友   随意   批评   路上   评价   妈妈   老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