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本书:《救猫咪》

每天读本书:《救猫咪》

前言

这本书并不是真的要教你怎么救猫咪,或者讲一个关于救猫咪的故事。它其实是一本电影编剧指南。

书名里的“救猫咪”,是一种剧本创作技巧。说的是,当主角出场的时候,编剧必须要让他先做点儿什么,使观众建立起跟他的情感联系;比如说,如果观众看到主角从树上救下来了一只猫咪,就更容易对他产生好感。

这本书的作者,布莱克·施奈德,是一位好莱坞电影编剧。他不算什么大牌,但在编剧领域也可以说是相当成功。施奈德卖出过很多原创剧本,大多是卖给大型影片公司,还有的卖给了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这种著名导演。不过,近些年他发现,好莱坞电影开始把越来越多的钱投入到明星片酬、特效和市场营销上,对剧本创作的重视度却在降低。

比如,他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著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主演的《古墓丽影2》票房失利。作者指出,这其实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剧本创作是失败的。想让观众喜欢上一个人物,光有性感身材和酷炫跑车是不够的。与其砸几百万美元给朱莉设计新紧身衣,不如在她出场的时候设计个类似于救猫咪的情节,增加她的人格魅力。

而他之所以要给自己撰写的这本电影编剧指南起名为“救猫咪”,也是想向我们强调,剧本创作对于一部电影的重要性。“救猫咪”代表的是我们即将要在这本书里看到的那些剧作基础理念,是作者和他的创作伙伴们在好莱坞摸爬滚打多年学到的,关于剧本创作的不变法则。

那么,如果我们不想从事电影行业,有必要学习剧本创作吗?答案是,非常有必要。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时候可能感觉,自己明明说得都对,但别人就是听不进去。那怎么办呢?借用《如何升级你的说服力》这本书里的一句话:

“要实现最有效的说服,你需要掌握,人的心智模式里最底层的那套通用算法,掌握人最基础的思考方式,那就是故事。”

这是因为,我们人类拥有一种其他动物没有的能力——我们能够通过审视同类的命运,感知到自我的命运。因此,人们在听故事的时候,往往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带入,这就赋予了故事一种神奇的力量——说服力。

而剧本创作的本质,其实就是给观众讲故事。你之所以会为某些电影倾倒,是因为它们打动了你的内心。而所谓“打动内心”,其实就是,你被电影中的故事说服了。

好,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好莱坞编剧布莱克·施耐德一起,看看如何创作一个打动人心的电影故事。在开始之前,你可以稍微暂停一下,在心里想一部自己近些年最喜欢的电影。

选好了吗?那我们开始。


第一部分

我们假设一个场景。某天晚上,你跟朋友出去看电影。你想说服朋友一起去看自己最喜欢的那一部。

这时,朋友肯定会问你:“它是讲什么的?”

如果你的回答超过了30秒,那么很可能还没说完,朋友就已经失去了耐心,他的眼神会游移到片单的其他地方去,心里想着“还有其他片子可以看吗?”

这句话,恰恰也是让所有编剧都最害怕的一句话。那么,为了避免这句话的出现,好莱坞的编剧们该怎么回答“它讲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呢?

首先第一个原则,叫“一句话原则”。你必须能用一句话说清,你的故事是什么。

这可不是为了给朋友推荐电影,而是一个编剧重要的生存技能。在好莱坞,制片人每天要听上百个提案,给到其中某一个编剧的时间可能就是在电梯里的几十秒。所以,编剧们必须学会在一句话里说清楚:主角是谁,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

如果你去看现实中的卖座电影,会发现,它们往往都可以浓缩成一句话故事,比如说:

一个球技很差的守门员被球队开除后,突然被通知,有一笔巨额遗产等着他来继承。

一个整天想加入黑帮的街头混混,意外发现自己是个武学奇才。

一个穷小子跟一个富家女孩在轮船上相爱了,结果后来这艘船撞上冰山、沉了。

你肯定一下子就猜到这些都是什么电影了。没错,它们分别是:开心麻花的《西虹市首富》,周星驰的《功夫》,还有举世闻名的《泰坦尼克号》。都是当年上映后叫好又叫座的电影。

作者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很多编剧在写剧本的时候,最后才会去考虑一句话简介。他们在创作时往往会沉浸在自己笔下的场景中,构思好一切细节,但却忘了一件很简单的事:如果你不能用一句话讲出故事的核心,其实就没真正想清楚。

电影的一句话故事,就像书的封面,一个好的封面会让你想要立刻翻开它,看看里面有什么。那么,什么才是好的一句话故事呢?咱们刚才说的那三个肯定都算是。如果你再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反讽”。

反讽,首先是要有反差,如果这种反差足够强,就会产生戏剧化的张力,自然地生出一种讽刺意味。你看,落魄守门员一夜暴富,小混混成了武学奇才,恋人被迫生死相隔,前一半跟后一半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就像给观众们心头加上一点儿不得不去挠的瘙痒,勾着他们去了解这个故事。

所以,总结一下,作者认为,如果你要创作一个好故事,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故事用一句话表达出来,然后审视一下,这句话里有没有包含反讽。如果没有找到,那么或许,这个故事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吸引人。

好,假设现在,你已经创作好了包含反讽的一句话故事。下一步是不是就可以动笔写剧本了呢?作者告诉我们,还不行。因为,你还没有确定,你的这个一句话故事,能不能真的勾起观众的兴趣。如果没有确认这一点,就开始往下写剧本,之后一旦要修改,会非常困难,甚至可能需要全部推倒再重来。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方法就是,市场调查。你要走出屋门,跟别人一对一地聊自己的故事或创意。

注意,市场调查的本质,是检验你的一句话故事能否“打动陌生人”,而不是亲戚朋友。因为,买电影票的观众里,陌生人比你的朋友多得多。所以不管你的亲朋好友说他们有多喜欢你讲的故事,你都要记得,我们真正需要去打动的,是那些陌生人。

作者说,当他要去向电影公司推销,或者无法决定四五个创意中哪个最好时,他就会从电脑前起身,去跟路人们聊天。比如,在星巴克里,一边排队,一边问后面的人:“嗨,你能帮我一个忙吗?”那个人可能警惕地看他一眼,说:“什么忙?我一会儿买完咖啡就要走了。”

作者说,像这种赶时间的人,恰恰是我们的最佳人选。因为,如果能留住这个人的注意力,让他听了一句话故事,还想继续听你展开讲,那就说明你的创意成功了。

接下来,在讲故事的时候,你需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如果他们开始走神,或者目光飘忽,那就说明,故事失败了。它一定存在一些被你忽略了的问题,比如节奏太松散,叙事太复杂,或者某些元素令人困惑,等等。

有的时候,一个我们自己觉得很好的故事,对陌生人来说可能什么也不是。比如,你某一次参加夏令营的真实经历,你自己可能觉得非常有意义,但如果你出门去把这段经历告诉别人,很可能会发现,他们其实并不感兴趣。这也是市场调研重要的意义所在——它能帮我们跳出自己的主观视角,通过真实的客观反馈发现问题。


第二部分

好,刚才我们说了,要创作一个好故事,你必须要先用“一句话”回答“它讲的是什么”;这一句话要包含反讽,并且要能经受住市场调查的考验。

那么,在完成了这些以后,咱们是不是终于可以开始大干一场了?

且慢,作者提醒我们,还不行。

在开始动笔之前,除了回答“它讲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思考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它最像什么”。

很多人听到这个问题可能会觉得有点反感,心里想:我的故事可是全新的!跟大家以前看过的东西都不一样!

但是,作者指出一个事实:不管你觉得自己的创意多么独特,在茫茫的故事海洋里,总能找出一部或很多部跟你的创意相似的作品。更明确地讲就是,你的故事必然属于某一种“类型”。那些看起来与众不同的故事,往往只是在某一类型故事的基础上,制造出了一些转折。但究其根本,它们依然符合这种类型故事的基本原则。

因此,想要与众不同、打破俗套,你必须先了解“俗套”,也就是,了解你的故事属于哪一种类型,以及这种类型有什么基本原则。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10种故事类型。他认为,史上所有的影片都可以在这10种故事类型中找到自己的所属。接下来,我会为你介绍其中比较经典的三种。在介绍的过程中,你可以跟自己心里那部最喜欢的电影做做对照,看看它是不是也可以被分进其中一类。

第一种类型叫作“陷入困境”。这个类型的定义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个普通人发现自己陷入了不普通的困境当中。”比如,一个普通人,在普通的一天里,发现他老婆上班的大楼被恐怖分子占领了,他的犹太朋友要被纳粹杀掉了,或者他乘坐的这艘邮轮撞上冰山、要沉了,等等。观众大多都是普通人,所以看到同样是普通人的主角正在面临的这些困境,很容易产生代入感、被故事吸引。

“陷入困境”这类故事好看与否,取决于困境与主角之间的强弱差距。差距越大,故事越好看。这很好理解。想想,你是更想看大力士打警察,还是看瘦弱宅男智斗绿巨人呢?多数人估计都会选第二个。

此外,作者指出,对于“陷入困境”类型的故事,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主角陷入的这个困境,最好要能激发观众最原始的情感共鸣,比如对生存的渴望、对死亡的恐惧、对财富的渴求、对爱人的保护欲,等等。

比如说,《虎胆龙威》里的男主角,也就是去找老婆,结果发现老婆工作的大楼被恐怖分子占领的那位。他只是一位普通警探,并不具备任何超能力或者特殊本领;而他最终能战胜恐怖分子,靠的也不仅是自己的头脑、体能,更重要的是一种所有普通男人都能理解的信念,那就是:我要救我老婆。

好,说完了第一种故事类型“陷入困境”,再来看看第二种,叫“愿望成真”。一听这个名字,你的眼前可能立刻会冒出这么一幅画面:你在路上捡到一个瓶子,有个精灵从瓶子里冒出来,说——“主人!让我帮你实现心愿吧!”

没错,这基本概括了这类故事的主旨。这类故事的主角,往往一开始是一个被周围人欺压的灰姑娘型人物,因此我们会很希望有个人,或有什么东西能给他带来一点点幸福。

然后,因为某种神力、运气或者魔法,主角突然实现了某个愿望,或者获得了某种强大的能力,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很多经典电影都属于这类故事,比如普通人突然拥有了上帝的能力,或者发现了一个能让人随意转换形象的面具,还可能是获得了一种能让任何人瞬间爱上你的药水,等等。

然而,这类故事的一个重要的、也是符合人性本质的规则是:其实观众并不想看到任何人,哪怕是最落魄的角色,能一直当赢家;因为大家都明白,这种事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故事的结尾需要让主角得到教训或醒悟——他必须明白,魔法并不是一切,像观众一样当个普通人才是最好的。

接下来我们说说第三种故事类型,“金羊毛”。

在这类故事里,主角为了寻找某样东西而踏上旅途,在旅途结束后却找到了另一样东西,那就是他自己。

这样说可能有点抽象。咱们把它拆开来看:

首先,在这类故事的开始,主角一定有一个想要达成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我们说的“金羊毛”。比如,在《绿野仙踪》、《爱丽丝漫游仙境》里,主角进入到了一个陌生世界,她们的目标是找到回家的路;在《指环王》里,主角的目标是前往末日山脉销毁魔戒;还有很多寻宝类的故事,主角目标是找到藏在某个地方的宝藏;以及公路类的电影,主角一开始可能是想去远方的某个地点参加比赛,或者寻找某些事件的真相,等等。

说完开头,再来看中间。金羊毛故事的关键就是主角一路上所遇到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会在主角的旅程中构成一个个成长节点。每一个节点都会对主角产生影响,促使他的内心发生改变。

而到故事的最后,主角会逐渐认清自己真正的追求,或者某些人生真相;最开始要找的“金羊毛”这时反而退居其次,主角的自我发现上升到了首要地位。

说到这里,你可能还不是很懂,那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在《大话西游》这部电影里,开头,主角至尊宝是个山贼头子,对自己的生活挺满意;突然有一天,这片山头上出现了一个叫春三十娘的女人,她占领了这片山头;至尊宝发誓要赶走春三十娘,做回山大王,这就是他的“金羊毛”。

下面,咱们再来看看,至尊宝在追逐金羊毛的路上经历了什么。他先是在对抗春三十娘的过程中,认识了白晶晶,对她一见钟情;后来又有人告诉他,春三十娘是个蜘蛛精,白晶晶是白骨精,而他其实是孙悟空转世。当然,他这个时候还不信。

后来,在至尊宝努力一边对抗春三十娘、一边跟白晶晶暧昧的过程中,白晶晶因为一些原因,死掉了。为了救回心上人,至尊宝乘坐时光机器,穿越回了五百年前,结果遇见了紫霞仙子。在后来的一系列情节中,他逐渐爱上了这个时空里的紫霞仙子,并且发现,自己原来真的是孙悟空转世。

注意,到这里,至尊宝已经经历了一系列波折,每一次波折,都是一个成长节点。这一路上,他离开始的目标越来越远,却离自己的真实身份越来越近。

而接下来,故事迎来了最后的高潮。紫霞仙子被牛魔王绑走,为了救回她,至尊宝重新戴上紧箍咒,变回齐天大圣。在一切结束后,齐天大圣了断尘缘,重新走上了西天取经的征程。

这个时候,开始的“金羊毛”早已消失,但主角通过这趟坎坷的旅程,完成了身份的复位,找回了原本的自己。

一个好的金羊毛故事,关键不在于路途的远近,而在于主角一路上发生的改变。每个这种类型的故事,本质上,都是关于自我成长和自我发现的故事。


第三部分

好,上面咱们说完了你在动笔写剧本之前需要回答的两个问题,“它讲的是什么”和“它最像什么”。明确了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开始剧本创作了。下面,我会为你介绍三条即插即用的创作锦囊。

首先第一个,关于人物设计的锦囊,正是开头我们提到的“救猫咪”。

回忆一下,它说的是,主角出场的时候要做些什么事情——比如救猫咪之类的,让观众喜欢上他、希望他赢。

其实,乍一听这个技巧,很多人可能不太喜欢,担心说:“是不是有点老套?难不成,我们要让所有的主角一出场,就去救动物,施舍乞丐,或者扶老人过马路吗?”

当然不是这么简单,这个锦囊的具体使用是很有讲究的。举个例子,在电影《低俗小说》的开场,你会看到两个发型很糟糕的杀手——其中一个就是故事的主角,他从形象到职业都不是讨人喜欢的那一挂。但是接下来,你会发现他在跟另一个杀手认真讨论一件事——麦当劳汉堡在法国叫什么名字,整个对话既搞笑又孩子气。但是,这段对话的内容跟后面的剧情并不相关。那导演为什么要设计这么一段呢?

这其实就是导演在运用“救猫咪”技巧。

要知道,这俩杀手接下来要干的可都不是什么好事,但他们作为电影的主角,必须要让观众喜欢。所以导演在一开始就让观众看到了杀手有点可爱、冒傻气的一面,而不是把他们塑造成没有灵魂的恶棍。

所以说,“救猫咪”只是一个代称。优秀的编剧会通过各种不着痕迹的方式,让观众喜欢、支持主角。这才是“救猫咪”的本质。

如果你说,我这个主角的人设就是不讨人喜欢,或者有很大的瑕疵,那怎么办呢?这里还有另一种“救猫咪”的形式,那就是,把他的敌人塑造得更可怕。

还是拿《低俗小说》举例。显然,导演担心,对于杀手主角来说,光是展现出有点幼稚可笑的一面还不足以让观众喜欢。因此,在开头再往后一点的地方,也就是在杀手抵达受害者的住处之前,导演又安排他讲出他们的老板有多恐怖,还讲了一个故事,说老板的另一个下属在给老板娘做足底按摩的时候,被从窗户扔了出去,当场毙命。

类似这样的渲染在后面还有。如果观众一开始觉得主角是坏人,那么再看看他的老板,就会发现,跟老板相比,主角简直像个乖巧的芭比娃娃。这样一来,观众对一个人的喜欢和对另一个人的讨厌也就达到了完美的平衡,会开始不自觉地支持主角。这样也就达到了“救猫咪”的效果。

好,说完了人物设计锦囊“救猫咪”,下面,咱们再来看一个关于表达方式的锦囊——“要展示,不要说”。

这是什么意思呢?咱们先来感受这么几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女主角对男主角说:“你要知道,其实,你是我的哥哥!之前之所以没有告诉你,是因为爸妈说,如果我敢告诉你,就剥夺我的财产继承权!”

第二个场景,女主角对男主角说:“你记不记得,咱们刚结婚的时候多好。但是最近这几年,我感觉你对我越来越冷淡,好不容易一起出门约会,也心不在焉。”

第三个场景,男主角跟自己的兄弟说:“现在的情况跟以前不一样了,那时候我还是纽约巨人队的明星后卫,直到08年,我发生了意外。你应该记得,当时我腿上缝了二十几针,差点成了残废。”

如果你能坚持到这里,还没有按下“倍速”键,或者关掉这个音频。那么我必须感谢你的忍耐。但是,我相信,在听的过程中,你肯定是心情烦躁,浑身不舒服。

作者指出,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编剧为了省事,直接让角色替他给观众解释故事背景和情节。因此角色们说的话,其实都不是正常人在同样处境下会说的话,而是编剧想告诉观众的话。所以才会显得又假又拖沓,让人浑身不舒服。

电影是用画面讲故事的。就像在现实中,我们了解一个人的主要途径是看他们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所以,作者指出,如果你能直接用画面表达剧情,就不要用语言来告诉观众。

比如,你想让观众了解男主角过去打球的经历,可以在他家墙上挂上球队合影,给一个特写;你想表明主角曾经意外受伤,结束了他的体育生涯,那就让他瘸着走几步;你想让观众发现男女主角婚姻出问题了,可以让丈夫在街上偷看美貌小姑娘,转过头却对身边的妻子一脸冷漠.......类似这样,不动声色地说明一切。

要知道,出色的画面能传达出比字面上更多的信息,一幕一幕地凿进观众心里;而口述剧情就像是对着观众席抡大锤,过犹不及。

下面,咱们再来说第三个,情节设计方面的锦囊,叫“转折,转折,转折”。

它的意思是:剧情不能只是直直地往前推进,而是要一边推进,一边不断地改变方向、增强力度,让剧情在一次次转折中走向高潮。

这个锦囊听起来简单,但极其重要。你看,如果把故事创作,看作是你在和观众赛跑的话,一旦观众猜到了下面的剧情,就等于他超过了你,也就不会再被你牵引。你的故事就失败了。

怎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答案就是,转折。

还是拿《大话西游》这部电影举例。至尊宝的山头被蜘蛛精占领,这是第一次转折;对抗蜘蛛精的过程中爱上了白晶晶,这又是一次转折;后来白晶晶死了,再后来他又爱上了紫霞仙子,然后紫霞仙子又被抓走了.......你看,电影里的情节每往前推进一步,都要经历一次转折;而每一次转折,都会冲破观众的原有预期,同时加速剧情的发展。

而如果我们跳出具体的情节,去俯瞰众多电影的话,你会发现,大多电影故事,本质上讲的都是一个大的“转折”。主角从电影开头,经过发展,最后到达结尾,这个过程中,他一定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这就是剧本创作所必须展现的——“人物弧光”。

“人物弧光”之所以在电影中不可或缺,是因为它赋予了一个故事“价值感”。因为,如果你的故事有值得讲述的价值,那它就需要展现出对人的影响——不仅包括角色,也包括观众。

在某种意义上,电影讲的就是改变。而衡量谁成功谁失败的标准,其实就是看谁愿意改变。故事中的“好人”,往往是那些愿意接受改变并将其看作一种正面力量的人;“坏人”就是那些拒绝改变,最后自食其果的人。电影用这样的方式提醒我们,要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我们需要不断进化、改变。这个基本理念不仅适用于叙事,也是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条信仰。


结语

好,以上就是《救猫咪》这本书里,我想跟你分享的重点内容。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

剧本创作的本质,其实就是给观众讲故事。要讲好一个电影故事,你首先要能用一句话来回答“它讲的是什么”。这一句话里,要包含反讽,并且要能经受住市场调查的考验。

之后,你需要思考另一个问题——“它最像什么”,也就是说,你要找出你的电影故事属于哪一种类型;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不要违背这种类型故事的基本原则。

对于具体的故事创作,作者也给出了一些即插即用的锦囊,我们重点介绍了其中的三个,分别是“救猫咪”、“要展示,不要说”以及“转折,转折,转折”。

最后再闲话几句。其实,许多关于剧本创作的技巧,都能够迁移到我们日常的说服或表达场景中。

比如,不管你的提案多复杂,都可以试一试,能不能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它的核心特征,像一个钩子一样勾住对方,对方有兴趣,你再把它向下拆解和细化。

还有,在求职等自我展示的场景中,我们与其平铺直叙地告诉面试官“我曾经组织过某某活动、效果很好”,不如把这段经历加工成一个“陷入困境”类或者“金羊毛”类的故事,通过那些自己克服困境或发生转变的关键节点,放大个人优势与特点。这也是我自己在以前面试过程中常用的一个小技巧。

再有,在演讲或表达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使用“转折”。也就是,让听众发现,自己一直以来深信不疑的某些事情,可能是假的,是错的。一旦产生这种感觉,他的注意力,就被你锁定了。你可能听过,我们得到内部有一条经典的内容创作心法,叫“不是而是”,其实背后就是这个逻辑。

诸如此类的迁移还可以有很多。而这些迁移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人类的所有语言表达,本质上都是一种信息传递,而故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怎么用别人最喜欢的方式,把你要传递的信息传递过去。这也就是为什么,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处于人生的何种阶段,“讲故事”这门手艺,都值得我们不断学习、不断精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蜘蛛精   猫咪   创意   锦囊   读本   编剧   困境   剧本   观众   主角   类型   发现   喜欢   作者   故事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