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来源 | 尹建莉父母学堂(ID :yinjianlifumuxuetang)

《变形计》节目中,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参加完节目后,能够自我悔过,但大部分孩子往往依旧如初,为什么会这样?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一些思考。

另外,今天又有现金红包抽奖哦,看文末!---小游


前段时间微博上挂着个神奇的热搜#杜华儿子背猪# 。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点开了这个词条,发现是新一季《变形计》的主人公。

一个胖胖的小孩,背着箩筐,筐里坐着一只猪。

刚走了两步,安稳坐着的猪突然一头栽倒地上。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网友一边笑这个孩子的憨傻,一边疑惑:一个只有10岁的孩子,能有多大的问题需要上《变形计》接受“改造”呢?

怀着同样的疑问,我去看了已经更新的几期,结果是......

01 这届少年需要这样的感化吗?

背猪的孩子名叫赵楚苌,妈妈是乐华娱乐CEO,在节目里“话多人怂”,有些蠢萌。

不听小伙伴的劝,一定要踩树干,结果狠狠摔了一跤。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唠叨太多,把小伙伴气走,只能自己砍柴烧火。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日常摘菜,也要滑进水沟,好久才缓过神来。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他的确不好相处,会因为同伴的两句调侃突然发火,还常在误解了对方的情况下无理取闹。

但更多的时候,他身上还是充满十岁孩子的可爱。

比如,在寄宿家庭的“爸爸”买猪仔时,他发挥自己“唠叨”的特性,帮家人砍价。

他说:“至少要帮帮他们,就算没有用,那也要努力。”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跟他一起接受变形“改造”的还有另外两个小伙伴,吴新颖和冯博超,两人的相处倒是很融洽。

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吴新颖正坐在一辆拉水泥的车上。

他和农村的弟弟缩在水泥车的角落里,却笑得开心,跟对方打招呼。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冯博超说:“第一眼看见他,觉得那小伙子笑起来特别暖。”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这两人很快就融入环境,在晚上睡觉前会惦记还在猪圈忙碌的“爸爸”,催他早点休息。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帮爸爸干活的时候,会因为自己年纪大一些,加快脚步,想把东西放回家后,再来帮大家运回去。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农村的弟弟在体校学习举重,为了帮他缓解比赛前的紧张,两人会陪着弟弟锻炼,模仿他练习举重。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有一期,节目组给了吴新颖一封他妈妈写给他的信件。

他拿着信封愣了一下,还是没有读出口。

冯博超接话解围道:“我念给你听吧。”

念了两句,吴新颖的泪就掉下来了。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在农村的生活里,他们就是几个有趣温暖,有活力又喜欢折腾的孩子,没有所谓的嚣张跋扈和不懂事。

但在他们自己家里却俨然是另外一副景象。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02 父母有效期过后爱不被需要

说起这三个孩子到《变形计》接受“改造”的原因,吴新颖和冯博超倒有些相似。

冯博超的爸爸说:“希望他去了,一些想法或者是行为,有所改变。”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吴新颖父母的说法更直接,他们说:“要在另外一个环境下,变形成一个完美的好孩子。”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至于赵楚苌,他委屈地表示:“我妈让我来减肥。”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归根结底,是因为父母感觉自己和孩子交流发生了极大的障碍。

为此,他们不惜让渡一部分自己教育孩子的权利,寄希望于一个节目,孩子能参加完节目后开始自我悔过。

那这些孩子在家里的表现究竟如何呢?

赵楚苌沉迷于iPad,常跟家人起冲突,跟奶奶对话时,会直问:“你究竟听不听得懂人话?”

吴新颖抗拒跟妈妈的接触,他说妈妈在演戏,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你能别管我吗?”

冯博超常跟父亲吵架,他说宁愿深夜在街头游荡,也不想回家面对父亲,而音乐是他的最爱。

无论在哪一组家庭中,父母长辈看起来都是出于弱势的一方。

他们想尽办法,愤懑流泪,甚至卑微请求。

他们希望靠近孩子,帮助孩子,要他们走上正途。

但孩子却一句都听不进去。

孩子们阳奉阴为,偷偷逃窜,甚至摔门而出,留下无能为力的父母黯然失色。

于是家长把节目作为让孩子得到救赎的方式,把孩子送去“改造”,但孩子真的有问题吗?

人们常说,只有孩子小时候,才会认定父母是万能的,对父母的爱万分期待。

等他们长大了,“过期”后的父母再努力,也很难走进孩子了,而吴新颖就是这样的情况。

吴新颖说,他不想让父母靠近自己,是因为自己不需要了。

他回忆自己小时候,爸妈常出门通宵打麻将。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因为小时候没有家里钥匙,常常晚上十一二点都在楼下等爸妈回家。

说起这些时,他似乎已经不气愤了,甚至还带些笑意的讲:“等,一直等,等他们回来。”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小时候,自己渴望这份爱的时候,从来没人给过。

长大后,家人却非要塞给他。

我大了,我不需要了。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而节目里,冯博超爸爸的交流方式,也是问题满满。

他要求孩子去刷碗,孩子虽然内心不愿意,却也老老实实刷了。

这时爸爸坐在客厅中数落:“放以前,你该干的不干,就挨揍,你知道吧?你不能跟你表哥学学?

这种连威胁带打压的语言交流,有多少孩子能忍受?

果不其然,刷完碗的冯博超又趁爸爸不注意遛出了家。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而赵楚苌,基本就是被姥姥带大的。

妈妈杜华说,孩子出生十年,公司也成立了十年,这十年她错过了陪伴孩子成长。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这样看下来,这些孩子虽然不乖,但确实不坏。

家庭里一场场的冲突,与其说是孩子不懂事一意孤行,不如说是家长必然承担一种后果。

最初他们选择对待孩子的方式,导致了孩子如今与他们的相处模式。

他们口中孩子自私、无情、任性的标签,不也是自己一张张贴上去的?

然而面对越来越大的问题,父母们没有直面,少有反省。

越想要亲近孩子,越把孩子送去远离自己的地方,这是救赎?还是太滥用父母的权利来主宰孩子命运的表演?

03 饮鸩止渴教育闹剧演了十三年

知乎上有个问题:有那些作品看似三观极正,实则三观极歪的?

点赞第一的回答只有三个字:变形计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从第一季至今,《变形计》已经走过了十三个年头。

在视频平台上的播放量,已经将近十亿。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节目开场的主题词很煽动人心:

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风雨淋湿,你是否愿意回头扶我一把?如果有一天我无力前行,你是否愿意陪我一个温暖的午后?如果我问你什么,你是否想到妈妈梦中的惊起?如果那是一个你不熟悉的家,你会不会把善良当做路牌?如果这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你是否让他酣睡不再彷徨?变形计,一份来自大山深处的力量!

但归根结底暗含的逻辑不过是:苦难能够净化灵魂,贫穷能够孕育不屈的精神,大山才是问题少年的救赎。

但正如在《晚间新闻》做了10年记者的蒋良说:“这个家庭陷在绝望里面,他们自己都拯救不了,怎么去拯救一个城市的小孩?”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GQ杂志曾做过一个采访。

他们找到那些参加过《变形计》的城里孩子,在变形结束时痛哭流涕的孩子,回访他们现在的生活如何。

施宁杰在节目里悔过自新,临走时向奶奶下跪,在接受采访时却直言:“我觉得去《变形计》的少年都不会改变。”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 施宁杰向农村家庭的奶奶下跪

廖洪毅回城市后的第一个晚上,就去了夜店。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说自己再也不整容的韩安冉,现在快要实现自己成为“芭比”的梦想。

前几天,20岁的她生了孩子,多了一层妈妈的身份。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变形计》始终是一场秀。

它指给了观众一条错误的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孩子,而不是真正的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

说到底,一个节目无法改变孩子,只有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救赎。

这季《变形计》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冯博超出发前往拍摄地后,他的父亲打开一本相册。

相册里面是一家人的合影,其乐融融,不见冲突。

父亲感概说:“孩子之前特别听话,自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变得逆反不再听话,再也没能拍过合照。”

他把这一切都归因于叛逆期,孩子翅膀硬了不听话,希望把孩子送到乡下后,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

虽然后面的节目还未更新,但按节目套路,冯爸爸一定会实现拍一张全家福的愿望。

只是,愿望实现的他还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吗?再次发生冲突时要再把孩子送去一次“改造”吗?尝到控制带来甜头后,还能学会放手给孩子尊重吗?


连播13年收视10亿,却被斥三观不正:教育是把孩子送去乡村改造?

一场饮鸩止渴的教育闹剧,十三年了都未曾落幕。

看看居高不下的收视率不禁一声叹息,在教育的迷途上还要走多远?

来源 | 尹建莉父母学堂(微信ID:yinjianlifumuxuetang)由中国最具影响力家庭教育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主持的教育交流平台。所有的家教问题,这里都有答案!帮助千万家长轻松育儿,从知道到做到!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孩子   饮鸩止渴   举重   不正   乡村   奶奶   小时候   弟弟   冲突   家人   爸爸   父亲   父母   节目   妈妈   方式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