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蛋吧!拖延症

昨晚刷微博的时候,突然刷到一个新名词——“整点拖延症”。

什么叫“整点拖延症”呢?

举个例子,晚上7点53的时候,我看了看表,决定8点整去洗漱,所以我多出7分钟时间玩会手机,然而,再一次看表的时候发现已经8:04分,然后又告诉自己,都超时了,不如就8:10分再去吧……

我并不能保证8:10分一定去,然而时间就在一次一次的拖延中过去,很快,到了10点,也就是自己定下的早睡计划执行时间,但很多事情还没做,这时候又有借口了:算了,从明天开始吧。

滚蛋吧!拖延症

这就是所谓“整点拖延症”!

就像小学课本上的一个故事——《寒号鸟》,“哆咯咯,哆咯咯,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寒号鸟最后因为拖延症,冻死在了寒风中。

其实所谓“整点拖延症”,不过是自己给自己的一个借口,因为懒惰想多玩一会,从而找一个台阶,让自己心里稍微舒服点。

滚蛋吧!拖延症

警惕:绝对不能养成这个坏习惯!

如果自己或者孩子已经有了拖延症的迹象,一定要及时去引导他改正。


家长要带头去执行

有很多家长坦言:孩子在家里办事拖拖拉拉,从来没有不拖泥带水的去做一件事情。

相信这是很多家长的烦恼,到了学习的时间了,孩子就开始“表演”了,一会儿饿了,一会儿渴了,一会儿上厕所,家长们不胜其烦,却还想不到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

要想让孩子有较强的执行力,家长首先要带头。

滚蛋吧!拖延症

晚饭后,家长们都东倒西歪的在沙发上玩手机、看电视,一边玩,还一边训导孩子要去学习,做作业,试想,孩子能有几分心思放在学习上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身上就能看到父母的影子,所以从一开始,家长就要有良好的言传身教给孩子。

解决问题从根源开始

孩子们肯定知道拖延是不对的,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贪玩的心思,这时候家长就应该站出来合理引导。

我有个亲戚,他孩子今年刚上小学6年级,马上要升初中,但今年迷上了刷手机,小孩子对于新鲜事物的探索能力是惊人的。

没要多久,手机上的游戏软件、做题软件就应有尽有。

亲戚让孩子做题,孩子总能趁他不在的时候,用手机快速搜出来。发现之后,他近乎暴怒,没收手机,孩子挨骂挨罚。

但总归不是一个办法,冷静下来后,他开始反思,这样虽然孩子去自己做题了,但一方面孩子属于被强迫,做得十分不情愿。

另一方面,孩子虽然去做,但从长远来看,似乎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偏。

于是他开始和孩子一起,陪着孩子完成学习,他先允许孩子放学回家后玩一会儿,因为也知道不让玩是不可能的,但要有限度,什么限度呢?那就是他回家。

他回家以后,不管玩得多尽兴,吃完饭都要开始准备学习,他和孩子一起,俩人都学习,一个为了事业,一个为了学业。

一段时间后,孩子习惯了这个规矩,而且孩子认为,自己玩过了,就应该去学习,这是发自内心的愿意去做,而不是被强迫。

这就是科学的引导,发掘孩子内心的意愿。

滚蛋吧!拖延症

教育无小事,用心,用对的方法去教导,才能培养出一个上进,阳光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整点   会儿   寒风   限度   亲戚   这时候   心思   借口   内心   家长   父母   习惯   孩子   时间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