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怕把孩子培养成傻白甜吗?

Hello,baby!


最近,我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引发了不少好友的讨论。


那篇文章主要表达的观点是:因为害怕自己的孩子被培养成不谙世事的傻白甜。所以一位母亲将自己在国际学校就读的孩子转到更像丛林社会的普通公立学校去。


说到底,就是害怕自己的孩子以后缺心眼,被欺负。


你害怕把孩子培养成傻白甜吗?


你害怕把孩子培养成傻白甜吗?


有关教育,我的朋友圈的三观


分享一下当时在我朋友圈留言的一些朋友的观点:


观点1 :

“呵呵,这就是目前国人的心态了。担心孩子吃亏吃苦,却无惧把孩子培养成心机精,人求什么?迷信的话: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但是里面却也讲出了真理,最重要的是命。命是什么,就是孩子们的格局胸怀,唯有最好的国际学校才可以让孩子们放眼世界,目光与胸怀宏远。不过,话说回来,国际学校也要精心挑选啊。”


观点2:

“其实哪里都有兴风作浪的,也都有单纯美好的。资源紧缺和逆境不是教育孩子独立的充要条件,顶级公立那么好的教育成果是因为筛选出来的学生放在哪都是人尖。但公立的资源环境如果只能人尖适应的话,这不是面向所有人的教育。所以,教育选择还是得根据自家情况判断啊。”


你害怕把孩子培养成傻白甜吗?


观点3 :

“但我宁愿慢慢教孩子认识世界,也不希望他们变成文中那个公立女孩的世道和精明。”


观点4 :

“我反而希望孩子们能在爱的环境中越久越好,以后才有应对现实社会的温柔而强大的内心。”


你害怕把孩子培养成傻白甜吗?


多么庆幸,我身边的朋友都是三观奇正的家长们。总结他们的留言:天真浪漫是多么可贵的东西,哪怕孩子一辈子都是傻白甜,又如何?更何况,世道真的有那么糟糕吗?不至于吧?


你害怕把孩子培养成傻白甜吗?


你害怕把孩子培养成傻白甜吗?


素质教育,家长担心的是什么?


那篇文章提到的当然是极端例子,但确实反映了一部分中国家长的心态。这个事例,也给一直在研究公立、私立学校的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老实说,当知道有家长对国际学校的教育有这样的顾虑的时候,我反而对强调素质教育的国际学校有了更多的好感。
记得哥哥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也曾经被老师说过行为、思想只像是一个5岁的孩子,当时我听了并没有太焦虑。


现在,他已经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甚至很多时候还能给我提供一些清奇的角度与思路。这表明,他开始有逐渐成熟的一面,但尚存孩子的天真。所以,孩子总会慢慢接受社会的信息,继而慢慢成长,急啥?


你害怕把孩子培养成傻白甜吗?


我相信,无论是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孩子在学校教育中接受到的信息肯定都是正面的。写这个话题的时候,我突然回想起小学时,有一门课程叫《思想品德》,虽然它从来不考试,但不也是一直教育我们成为诚实、有礼貌、有担当的未来主人翁吗?


公立与私立学校的培养方式和方向自然是不同的,但是,将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好人,还是都是大家最基础的出发点。


你害怕把孩子培养成傻白甜吗?


你害怕把孩子培养成傻白甜吗?


作为家长,摆正自己的位置与心态很重要


我自己最近跟女儿的早教课最大的感受是:孩子接受教育时,家长的配合真的至关重要。我们每天的上课时间只有短短45分钟,但如果我不花时间做家庭作业的话,女儿在第二天的课堂表现就会差。
这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


你害怕把孩子培养成傻白甜吗?


在孩子的漫长的学习历程里面,家长发挥的作用实在太重要了。同一套教材,同一个老师,为何诞生了不同价值观的孩子?家庭氛围的影响不可忽视。就如前文提到的家长,如果她持续给孩子传授成人世界的竞争法则的话,那么她的孩子多半也会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所以,作为家长,摆正自己的位置与心态是多么重要。


你害怕把孩子培养成傻白甜吗?


你害怕把孩子培养成傻白甜吗?


素质教育最终培养的是格局


当然,我们自己曾经是孩子,三观也是不断成长的。


我曾经也跟许多人一样,害怕吃亏。但慢慢地,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对吃亏有了不同的理解。因为我在老实、忍让的朋友身上看到,吃亏其实也是一种人格魅力与优势。


我有一个好朋友,做事从来不争不抢,人又好相处,属于典型的老好人。但正是这样的人,每逢大家都好的项目都会惦记她,带上她。所以,从来不争不抢的她,得到的并没有比斤斤计较的人少。


你害怕把孩子培养成傻白甜吗?


所以,古语有云:吃亏是福,是有道理的。到了一定年纪就会明白这句话说的其实是一个人的格局问题。


我们的教育,最终目的其实也是培养孩子的格局。


在中国,很多中产阶级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国际学校,目的无非是想要实现阶层跃升。但如果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心里想的依然是孩子能不能适合狼性社会;又或是千辛万苦把孩子送出去留学,但心底还是希望他回国后考个公务员求个安稳。那么作为家长,本身格局也是没有进阶。


你害怕把孩子培养成傻白甜吗?


那真的倒不如回到公立学校去,让大小一家都能找到COMFORT ZONE。


From Gigi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害怕   孩子   目的   素质教育   吃亏   朋友圈   格局   私立学校   心态   家长   观点   学校   社会   朋友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