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着给孩子鼓气

有一个孩子写作业特别慢,老挨妈妈的批。有一天,孩子好不容易把作业写快了,可是家长不是抓住这个机会让孩子找写作业快的感觉,而是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写字潦草,然后又是一顿批评。孩子本来心气很高,却一下子泄掉了。

有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不是很好,被妈妈训来训去,自己暗暗下决心,加倍努力,有一天终于考了100分,他拿着考卷蹦蹦跳跳冲出校门,路上撒下了孩子兴奋的声音。还没进门,就冲着妈妈高喊:“妈妈,我考了100分!我考了100分!”妈妈人没出门,就对孩子喊:“瞧你这幅德行,不就是考了100分吗,骄傲什么啊!”但是孩子必定很诚实的,以为妈妈不相信,拿着试卷高高举到妈妈面前说:“我真的考了100分了,真的!”结果妈妈还是不依不饶:“撒泡尿照照,自己是什么东西自己还不知道。说,抄谁的?”

以上这两位家长把孩子的心气给泄得干干净净。家长不是给孩子打气的,而是专门给孩子泄气的,是专拔气门心的。

学着给孩子鼓气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同一个教室,接受同一位老师的教育,所使用的都是同一套教材会出现三六九等的区别?原因是孩子之间存在着差异。当今的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背后,就是孩子与孩子之间学习能力的竞争,还有家长之间教育方法的竞争。说白了就是孩子素质的竞争,家长素质的竞争。

教孩子走路允许失败。哪位家长在孩子走路的时候不允许孩子摔交的?孩子摔倒了,父母还要鼓励孩子说:勇敢点,站起来,没问题的,继续走。有哪位家长看到孩子摔倒了,上去就是两个耳光?没有这样的父母。而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的心态就变了。只要是健康的孩子,学走路是有差异的,所以要给孩子时间,要允许孩子摔交,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百分之百地学会走路。再想想,当我们的孩子第一次学会说出一个单字时,我们的快乐心情到哪了?妈妈会赶紧打电话告诉老公、告诉爷爷奶奶,我们的孩子会说话了。你看,快乐到了什么程度?所以,孩子每天学会一点知识,你就要惊讶,用惊讶的表情去赏识孩子。可是,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家长的宽容慢慢地变成了一种奢侈,尤其是面对分数的时候,我们的家长开始怀疑孩子不行了,孩子也开始怀疑自己不行了,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就遗失了教育的宝藏。其实想想,和刚生下来相比,孩子上了幼儿园,上了小学,优点多了上千倍,可是我们的家长却看不到。到底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家长的眼光出了问题?

学着给孩子鼓气

现实生活中,希望孩子做事快,老说孩子行动慢;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蛋。一切都翻了,这就是家长的着眼点出了问题

素质教育的一个黄金定律叫做: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为什么说你行你就行呢?这就是运用了心理学上的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也叫做正强化。可是我们的家长有多少这样做了呢?

俗语说的好:好汉不提当年勇。有这样一位爸爸,把大拇指指向自己对孩子夸口:你老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数理化怎么怎么的棒,从来没像你这么窝囊啊,瞧你每次考试这点分数,你窝不窝囊,尽给我丢脸,你比老爸差远了。结果这孩子一听傻了眼:完了完了,老爸这么优秀都下岗了,我还没他小时候强,那我长大了还不得去要饭?这位爸爸在让孩子找什么样的感觉?后来我问孩子,爸爸和你说这些话后有什么感觉?他告诉我说,我听了爸爸这番话后,彻底地没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了,你看他下了岗,天天喝酒,瞎混,照他这样说我还没他强,那再过两三年我还不完了吗?所以要让孩子找到什么样的感觉关键在家长。人家是人,你也是人,人家一个脑袋,你也一个脑袋,人家作文写这么好,你为什么就写不好?

学着给孩子鼓气

有这样一位爸爸,看到孩子作文写得不好,他查找原因,结果发现,是自己教育出了问题。于是,在孩子写完一篇作文后,就在好的句子、好的词语下面划上一条波浪线。再好的,划双线,每天晚上吃饭时就让孩子拿着自己的作文当着全家人的面大声朗读,然后爸爸再把孩子的作文拿过来有感情的朗读一遍、夸奖,并对孩子说:孩子,你太了不得了,你这么小小的年纪就写出这么优秀的作文,你这么多好词儿好句是从哪里学来的?于是孩子就滔滔不绝地给爸爸讲,这些好词儿好句是怎么怎么得来的,我还有什么样的好句子没有写上去呢。结果好句子越来越多,作文也越来越好,连做梦都梦见写作文,这个孩子找到了作家的感觉。所以家长一定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教育就无从谈起。我们的家长懂不懂教育,懂不懂孩子,一试就知道。比如说孩子犯错误了,或是考试考砸了,当你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你的第一反应是生气还是心疼?如果你生气,你心底对孩子的这份爱,已经被功利给污染了。如果是心疼,那说明你跟孩子之间的血脉亲情在无限的延续。生气你一定会不停地埋怨孩子,甚至左右两个耳光。你心疼是雪中送炭。会做和不会做,就会有雪上加霜和雪中送炭的区别。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是口口声声为你好,其实孩子的真实感受是什么?受不了!所谓庄稼长得好不好不是看庄稼,是看农民会不会种! 同样道理,孩子好不好不是看孩子,是看家长会不会教育!所以我们的家长只管庄稼高不高,不管叶子黄不黄。

学着给孩子鼓气

有一孩子,在外婆家和奶奶家判若两人。在外婆家,学习积极,有礼貌,做事很认真。而在奶奶家,把帽子反戴着,衣服反穿着,东西随处扔。奶奶数落:像你这么调皮捣蛋的孩子,真是天下难找。为什么同一个孩子在外婆家和奶奶家会有这样的表现呢?因为在外婆家,外婆总夸他,越夸越好,在外婆面前,心中的好孩子被唤醒,好孩子当家,所以他就是好孩子。而在奶奶家,奶奶总批评他训斥他,坏孩子被强化了,孩子心中的坏孩子被唤醒,坏孩子当家,所以他就是坏孩子。家长的言语举动,着眼点要放在孩子做的好的地方,要把孩子心中的好孩子唤醒,孩子就会向着好孩子的方向去做。所以说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如果你没听过我的现场讲座,请走进“忠诚家庭教育”千聊直播间,120多堂家庭教育课程等你来学习,说不定其中某一堂课程就是专门为你所讲,只要扫描下面二维码就可以进入。

学着给孩子鼓气

也请关注我的家庭教育公众号:“忠诚说”。我会时常发表一些自己的独到家庭教育观点,说不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请记住:教育不能等待,不能错过时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好孩子   着眼点   心气   词儿   婆家   在外   庄稼   家庭教育   句子   爸爸   家长   竞争   妈妈   感觉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