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明什么都没做,却莫名觉得累?


为何明明什么都没做,却莫名觉得累?

有一类孩子

明明处于精力旺盛的年纪

却总是唉声叹气

没有精气神

其中罪魁祸首

可能正是精神内耗

为何明明什么都没做,却莫名觉得累?

什么是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即因为过多的内在纠结形成的无谓消耗。因为花了太多的能量来处理和控制内心的纠结,以至于没有多余的力量来应付外界的事情。

长期精神内耗的孩子一般会有以下表现:

◎ 做事拖拉,明明1个小时就能搞定的事,硬是要磨磨蹭蹭;

◎ 犹豫不决,害怕改变又害怕不变,不清楚自己的目标,难以独自做出选择;

◎ 即使有目标,也没有多大的驱动力,还没开始干就累了。

精神内耗在人际关系上的表现会更突出,总是异常敏感,总担心自己哪里没做好,得罪了对方,最后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厌弃的状态。

精神内耗会有哪些影响?

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精神内耗长期存在,得不到疏导,会造成精神萎靡、恍惚,甚至精神失常,还会引发多种身心疾患,如常见的偏头痛、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等,与心理损耗也有很大关系。

成年人大脑只占体重的2%左右,但消耗的能量却占20%。当一个人在思考的时候,大脑内的数百万个神经元会相互传递信息,并把大脑的指令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现在的孩子营养充足,甚至很多时候营养过剩,因此也容易忽略头脑中超负荷的运转。这种损耗是潜移默化的,看不见摸不着,每天啥也没干,却又感觉很累,最终动力全无,除了躺着啥也不想干。

精神内耗的原因?

☑过于敏感

高敏感这一特质,会让外界环境过多的信息进入大脑。敏感的人一般共情能力高,很容易被他人的负面情绪影响,自然比神经大条的孩子生活得要更累,负担更重。

☑过于严于律己

不管是成绩,还是人际关系,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特别在意外界的反馈,只要有人表现出不满意,内心就会无比忐忑。

☑想得多说得少

内耗的孩子很容易因为对方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而过度解读。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活动都在内心中完成,不管怎么纠结也不求证,对方会知道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想得多,却什么也不说,是内耗孩子的普遍特点。

☑害怕冲突

还有些孩子是自己吃了亏,心里不满意,却不敢表达,只能生闷气。表面上避免了冲突,实际上问题并没有解决,在内心里反复搅扰,弄得不安。

如何帮助精神内耗的孩子

☑ 理解孩子的颓废

很多家长看着孩子整个没精神,气就不打一处来:为什么别的孩子那么积极进取,努力上进?

其实,仔细观察便会发现,精神内耗在成年人当中也普遍存在。只是成年人迫于生存压力,状态再不好也必须正常工作。

因此,在批评之前,尽可能找机会了解孩子的内心,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困难和担忧,说不定他的内心正承受着不堪重负的争斗呢。

☑ 制定小目标

精神内耗的一个最大表现是拖延,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理想化的大目标分解成切实可行、具体的小目标。只有在接近目标的期限时,才能集中注意力去完成,在心理学之中,这被称为“最后通牒效应”。因此,不妨将一个大任务分成阶段性的小目标,每个小目标有一个最后期限。

☑ 先让孩子动起来

对于精神内耗的孩子,最难的是启动。遇到不想做的事,可以让孩子先做两分钟。不要一上来就要求孩子坚持到最后,那往往会让他们因为感觉太困难而直接放弃。

☑ 敢于拒绝

鼓励孩子不要强迫自己或碍于面子勉强答应一些事情,要敢于拒绝,否则,自己不情愿或实在无能为力,心里就会反复纠结:我不想做的不该答应,我怎么不敢做自己呢?再次形成精神内耗。


作者 | 周治琼

编辑 | 阿芒 吴秋秋

来源 | 《人之初》杂志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在线   内耗   人际关系   成年人   外界   消耗   能量   大脑   冲突   敏感   害怕   内心   目标   精神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