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孩子更输不起的是家长!网友:育儿之前先育己

昨天跟儿子玩跳棋,开始时我们都玩得蛮高兴,下到最后,儿子发现自己要输了,就开始屡次悔棋,棋还没下完,他已经哭开了,还闹着:我不管!我赢了!你输了!妈妈太讨厌了!

问过身边的朋友,发现孩子输不起是个普遍现象,都是赢的时候欢天喜地,输的时候哭天抢地,大家谈起这个都在摇头:这么小的娃就这么输不起,长大可咋办啊?

大家还记得这类新闻:

曾经的学霸,因无法接受以前的好朋友超越自己而对好友痛下杀手,酿成大祸!

让人心惊胆战!


比孩子更输不起的是家长!网友:育儿之前先育己


孩子为什么输不起?

从儿童心理学上看,孩子“输不起”是很正常的。孩子天然想得到父母,老师和周围人的认可,因为心智不成熟,他们无法把某一方面或某一次的失败进行单独分析,而是会把那一次的失败当成是自己彻底的失败,这种全面的失败感会让他们焦虑,崩溃。

孩子输不起和父母的养育方式也很有关系。父母如果平时对孩子过度赞赏,孩子稍有进步,就一个劲地“你真聪明”“你太棒了”地夸,久而久之,孩子真的认为自己天下第一,当他遭遇挫折,做事不成功时,内心会产生极大的落差和挫败感,哭闹耍赖。

父母的言传身教也很关键。如果父母随时把输赢挂在嘴边,成功了就兴高采烈,失败了就垂头丧气,会在孩子的大脑里植入一种输很糟糕,一定要赢的想法。当赢不了的时候,孩子就会从心底里否定自我,丧失信心,或是为了赢,而不择手段。


比孩子更输不起的是家长!网友:育儿之前先育己


其实,家长比孩子更“输不起”

为什么呢?

我们喜欢把孩子成功当成自己的成功。每当提到一个孩子多么优秀,孩子身后的父母也荣耀加身。在我们看来,输不起的孩子怎么看都是成不了大事的,孩子赢不了,我们怎么赢?

12岁的孙奕东闯入《最强大脑》12强, 王琢15岁就考上重点大学,18岁保研北大……

这些“别人家的孩子”让我们深感焦虑,看多了就被带节奏。我们不惜投入大量的金钱,时间,精力,努力让孩子变优秀,让孩子去赢,赢在起跑线,赢在每一个人生节点。

我们担心孩子输不起,心灵过于脆弱,将来遭遇挫折时走上绝路,让自己老无所依。近年来,大公司高管,名校博士,这类高学历,高收入,人们眼中的成功人士因承受不了工作压力而自杀的事件屡被报道。如果我们的孩子也走向这样的结局,就是我们的彻底失败,我们必须防微杜渐。

我们对孩子“输不起”反应过度,表面是不能容忍孩子输不起,其实是不能容忍自己的输不起,孩子更像是我们内心那个我的投射。成年人有几个是真正输得起的?输不起就像一种恶习,我们恨不得马上从身上分离掉。当我们在孩子身上发现了这种恶习,也恨不得立刻让它消失掉。


比孩子更输不起的是家长!网友:育儿之前先育己


中国的教育是倾向于成功教育,从小时候,我们就听过,“铁杵磨成针”“程门映雪”“卧薪尝胆”,这些故事的主角无一例外都成功了,成王败寇的思想深深地植入我们内心。

我们在指责孩子“输不起”时,应反问自己:我们自己输得起吗?自己输不起,却要求孩子输得起,这合理吗?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疏导自己的压力和情绪,重过程轻结果,心胸豁达,怎么教出一个豁达的“输得起”的孩子!

著名央视主持人董卿说: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

我们中的大多数大概率会成为一个平凡的人,过平凡的一生。而我们的孩子大概率也是如此。

所以,相对成功教育的各种打鸡血,失败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毕竟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人的一生本就是大量的失败和少量的成功构成的。所以,进行失败教育更重要。而家长,别忘了在育儿前先修炼自身,给孩子作一个“输得起”的表率!

那么如何教“输不起”的孩子呢?

失败教育≠佛系育儿

不给孩子提要求,定目标,任其自由生长,弱化竞争,淡化输赢,这种方式固然是卸下了孩子的压力,但也截断了让孩子变得更好的途径。人都是有惰性的,当外界变得毫无压力之后,人会越来越失去前进的动力。

失败教育≠挫折教育

在有的家庭,为了给孩子进行失败教育,让孩子以后更皮实,更抗压,会有意无意地给孩子制造挫折,他们坚信,犯错就要狠狠地打,而在爱孩子方面特别吝啬,他们人为地制造困境和挫折,期望着孩子能对失败和挫折免疫,形成大气豁达的性格。可往往事与愿违,没被深爱过和接纳过的孩子,将来很可能在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的建立上出现障碍,很难真正幸福。


比孩子更输不起的是家长!网友:育儿之前先育己


怎样进行失败教育?

可以带着孩子看一些关于宇宙和历史的书,让孩子在浩渺的宇宙和跌宕起伏的历史演进中去感受个人的渺小。我常给儿子讲刘邦,讲刘备,讲司马懿,偶尔也恶补一下天文宇宙知识给他灌输一下,宇宙之大,地球在当中也如尘埃那么微不足道,更何况我们?他现在听不太懂,但我相信,慢慢地渗透,会有很大的改善。至少他蛮喜欢听的。

让孩子参加一些团队运动。比如篮球或足球,这类运动在进行过程中变数很大,孩子不会总是顺利,也不会一直失败,可以让孩子在抢球,丢球中增加成功与失败的切换频率,让他去适应,他会发现其实失败并不可怕,这一刻失败了,下一刻也许就成功了。现在的情况是,孩子在球场上很守规矩,不会耍赖,不论是被抢球,还是自己踢的球没进,他会短暂的失望,但马上就会高兴地继续踢。

但孩子在家里玩输了还是会耍赖,我想跟我们大人的做法大有关系。家里的长者总会在孩子小有成绩时大加赞扬,让小孩自信心极度膨胀,捧得越高,跌得越痛。所以,现在我们都会尽可能避免这种夸张的表扬,更多称赞他努力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铁杵磨成针   儿童心理学   孩子   输赢   恶习   豁达   概率   焦虑   挫折   大脑   宇宙   内心   儿子   家长   父母   压力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