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有几个版本?画中景象到底是不是清明节?

《清明上河图》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有的一幅存世作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生动地记录了北宋都城开封的城市风貌。

《清明上河图》有几个版本?画中景象到底是不是清明节?

千百年来,《清明上河图》出现了众多版本,对它的解读、猜测、争论也从未停止。其中最大的争议之一就是图中场景到底是不是清明节?

《清明上河图》有几个版本

据不完全统计,《清明上河图》现存30多个版本,其中大陆藏10余本,台湾藏9本,美国藏5本,法国藏4本,英国和日本各藏1本,光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8本。最著名的是以下3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被称为故宫藏本。

第二个版本是明代著名画家仇英根据“清明上河”这一题材,参照“宋本”的构图结构,以明代苏州城为背景,重新创作了一幅全新画卷,与宋本风格迥异。“仇本”也是后世众多仿本的鼻祖。仇英的仿本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网上流传的众多《清明上河图》大多是“仇本”的图片。

《清明上河图》有几个版本?画中景象到底是不是清明节?

仇英“清明上河图”

第三个版本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由清宫画院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长,合作绘制的作品。画中增加了众多明清时期如踏青、戏剧、猴戏、特技、擂台表演等娱乐活动和风俗,还受西洋画风的影响,街道房屋都是用透视原理画成,街边还有西式建筑。虽然与宋代风貌大不相同,却是研究明清社会风俗的重要素材。这个版本色泽鲜亮,笔法纯熟,是宫廷画中的精品。该版本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被称为清院本《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名字由来

很多人把《清明上河图》当成描绘清明节时北宋开封城。“清明”就是指清明节,因为清明节正是汴河开春后最繁华的时刻。

为什么呢?

因为每年入冬十月,北宋政府都会在汴河连接黄河的河口上筑起冬坝,阻止黄河冰凌进入汴河威胁沿河城镇。这个临时筑起的冬坝要到第二年清明节当天才能掘开。所以清明节当天,汴河刚刚恢复漕运,休息了一整个冬天的船只都会在这一天出航,盛况空前。直到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引洛通汴工程竣工,将冬天不会结冰的洛水引入汴河,才结束了修筑冬坝的历史。从此汴河一年四季都能通航。但清明节当天“上河”的习俗却保留下来,成为北宋开封市井繁荣的缩影,因此用“上河”来展现“清明”盛景是合情合理的,并且图中也有不少清明节的元素:

进城的轿子上插有花。

清明后的三月底就是三年一次的考进士之日,"解"字铺外挤满了求解科考仕途的读书人。

方井旁边是一家张伞卖纸马的铺子,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纸马。

售卖花苗的花农在向顾客展示花苗,花铺前的花篮里插满了红色的花枝,清明节正是采买花苗、装点院子的时节。

《清明上河图》有几个版本?画中景象到底是不是清明节?

但也有很多人认为《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不是清明节,而是“清明坊”。

唐宋两代,大城市,特别是都城,都会被划分为不同的街坊。每个坊用围墙隔开,坊与坊之间是道路。这一制度在唐代被严格执行。

《清明上河图》有几个版本?画中景象到底是不是清明节?

图中150是朱雀大街大宽度,足见唐代长安城之大气图中150是朱雀大街大宽度,足见唐代长安城之大气

到了宋代,这一制度开始松动,坊与坊之间的围墙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林林总总的沿街和沿河店铺。

《清明上河图》有几个版本?画中景象到底是不是清明节?

开封城不像长安那么规整大气,但规划更加灵活,方便市民商业活动

如果“清明”两字若指清明时节或清明当天的话,图中应充分展现清明节的独特风俗,但纵观全画,清明节的迹象并不鲜明。

《清明上河图》有几个版本?画中景象到底是不是清明节?

清明节上坟扫墓的时候,图中即便是边角处也找不到一处坟墓。

清明习俗,家家插柳,而图中见不到庭院插柳。

清明时节纸马铺生意当兴隆,而图中“王家纸马”铺前冷冷清清。

图中有卖西瓜的小摊,清明节时西瓜还没有上市。

总的来说,画中确实有清明节的元素,但又不够多,不够密集。

画的是不是清明节

那么《清明上河图》到底是不是清明节的景象呢?

有学者大胆推测,说根本用不着去争论这个话题,因为图中所画根本不是春天,而是秋天!

首先看细节。图中木炭是秋冬取暖所需,石磙是秋收后加工谷物所需,西瓜是夏末秋初才有的水果,百姓的衣服也符合夏末秋初的特征。

其次,当时开封城被划分为136坊,外城东郊有3坊,第一坊就是“清明坊”,是入城的必经之地。所以《清明上河图》正是取材于“清明坊”。

最后还有人认为,《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既不是清明节,也不是“清明坊”,而是意喻当时国泰民安、社会清明。“上河”则是指横穿北宋都城开封的汴河。

为什么这么说呢?

据考证,这幅画极有可能是作者张择端陪宋徽宗赵佶出游时看到的东京城景象,画完了是要献给皇帝的。献给皇帝的作品,自然要有所意指,在内容上刻画东京城的盛世繁华,在名字上歌颂皇帝治下政治清明,国家欣欣向荣。

《清明上河图》有几个版本?画中景象到底是不是清明节?

这就更加讽刺了。

细看《清明上河图》,我们会发现到处都是混乱场面:军营荒废、城防不见,官员争道、小吏懈怠,摊贩占道、船桥相撞……貌似盛世繁华,实则充斥着各种社会矛盾。再结合《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年代——宋徽宗时期——梁山泊起义、方腊起义,全国各地民变不断。一幅《清明上河图》,实则是整个北宋末期混乱社会的缩影。

聪明人宋徽宗会看不出来?

如果说张择端是以“清明”盛世之名来加以讽谏,万一皇帝觉得张择端是在挖苦,还要不要命了?

时至今日,对《清明上河图》的解读依旧众说纷纭,或许只有作者本人才知其中真正奥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清明节   都城   纸马   花苗   版本   都会   北宋   唐代   风俗   盛世   时节   清明   景象   皇帝   当天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