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内心觉醒,改变认知,才能不做认知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经常能看到朋友圈有人打卡,打卡学英语,打卡keep健身,打卡阅读,甚至打卡听了几门课,如果仔细观察,没过多久,就看不到他们打卡的身影了。

即使你没有去打卡,但是否每天下班都是葛优躺,刷着抖音,看着段子,时间就这样溜走了。有时就会陷入焦虑状态,自己想要改变,想睡前读几本书、看几篇英文文献,或者跑多少公里的步,但最终仍然重复自己之前的老路,丝毫没有改变。

自媒体人周岭曾经跟你我一样,毫无自律,陷于焦虑与鸡血的恶性循环中,36岁之前仍是这样。

但他从2017年开始了改变,不再假装努力,而是发自内心实现了觉醒,成为了自律、涉猎广泛的成长咨询师、自媒体创作者。

他的《认知觉醒》记录了他转变的方法,让他从混沌到警醒,从迷茫到清晰,解开了觉醒的秘密。

只有内心觉醒,改变认知,才能不做认知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觉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

他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很多地方都有共鸣,甚至让我找到了行动力不足的答案,他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焦虑其实是人的本性,取决于人的大脑构造,而改变焦虑的方式就是制定清晰目标,找到更好的方法,让自己行动起来。

行动的关键在于消除模糊,提高清晰力

是否有很多人像我一样日常焦虑:觉得自己想要改变现状,但书没读几页,就又陷入了娱乐消息之中;时间过去之后,又惊觉自己该好好利用时间,而不应该娱乐至死。

书中认为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又极度缺乏耐心。焦虑就是因为欲望与能力之间差距过大。

解决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变得清晰,做持久打算。

第一步:把目标细化、具体化

常常思考确实有用,但如果只思考不行动,则是无效,确定目标,并把目标细化、具体化,这才能让自己不再只满足于看上去学习了的怪圈里。

只有内心觉醒,改变认知,才能不做认知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作者周岭用了一个看似简单的方法:写下来。把每天的目标都清楚地记录下来,并进行复盘。

他的方法有个特点,将“计划完成”与“实际完成”都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时间有把控,主动约束自己。

做规划的目的并不是让自己严格地按计划执行,而只是为了让自己心中有数。不要觉得太死板,我们的目的就是消除模糊,让大脑找准目标。

第二步:傻瓜式坚持

前面说过焦虑也是因为缺乏耐心,太想快速看到成果,但根据复利曲线,坚持到某个拐点之后,会由增长缓慢,变成飞速增长。而很多人还没坚持到拐点,就已经放弃了。

畅销书《异类》中指出的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而周岭也认为:想先看到结果再行动的人往往无法看到结果,担心付出没有回报。

只有内心觉醒,改变认知,才能不做认知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周岭在《认知觉醒》中有个章节是“这个世界会奖励那些不计得失的傻瓜”,让我想到了阿甘。作为智商只有75分的低能儿,却因为坚持跑而成为了橄榄球巨星。

在面对长期的冷寂或挫折失败时做出与他人不同的选择:有人选择放弃,而我们继续坚持。

学会利用舒适区边缘提高自己

想要健身时,给自己定下跑步1小时的目标,最初几天信心满满,但没过一周,以各种理由不坚持了;

想要学习英语,看了很多攻略,说要阅读原文文献,把文章打印出来,却从没翻出过摘要那一篇,每天还烦躁地不行。

其实,这种方式陷入了一种误区:认为改变自己首先要定一个高目标,不断给自己“打鸡血”,但放弃的速度也很快。

根据舒适区边缘理论,快速提高自己的方法是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

也就是我们要找到在拉伸区-舒适区边缘,既有成就又有挑战,这样才能最快进步。既不要太难,也不要太容易,难易适中的地带才是学习的心流通道。

只有内心觉醒,改变认知,才能不做认知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寻找自己的舒适区边缘的方法还是要有关注点,关注点越多、越细致,注意力就会越集中。跳出舒适区最好的方法就是发现和收集要点,即每次行动的小目标。

比如阅读方面,很多人信赖大神们的书单,兴冲冲买回家,却发现超过自己认知特别多,只能放在角落里吃灰了。

可能大神们阅读这些作品是在他们的拉伸区,却在我们的困难区,不放弃也没办法。

好的方法是找到那些适合自己的书籍,阅读对自己有帮助的那些,不断拓展自己的舒适区与拉伸区的边缘。

拥有反馈才能持续行动

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中,如果能够得到正向反馈,自己就会动力十足。反之如果没有反馈,甚至是负面反馈,则会出现厌学、破罐破摔,工作中长久得不到突破。

有人每天从早学到晚,收获的却是无力和疲惫;有人为了应对生活危机,学习瑜伽、写作、肚皮舞、绘画、茶道等,但内心仍然不满足,感受不到自我价值。

作者周岭认为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要尽快产出点什么,以换取反馈,通过另一种方式激励自己。

脑科学家也认为持续的正向反馈才能真正激发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强大行动力,如果让它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样会展现强大的行动力,让自己像沉迷娱乐一样沉迷学习。

只有内心觉醒,改变认知,才能不做认知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书中列举了刘传的学琴经历,他从零开始学电子琴,2年时间考到十级,同龄人要4到5年的时间。主要是因为他的老师没有教授理论知识,而是给他示范弹琴的指法,让他练习,直到弹对。

得益于老师给他的反馈,而他在台上表演时得到的夸奖和赞扬,让他沉浸在弹琴的快乐中。

如何才能让自己也拥有这样的反馈呢?拥有清晰而强烈的作品意识,更加重视输出和运用,倾心打磨作品,主动换取外界的反馈。

比如想要学英语,那就去读一篇美文,或者阅读原版英文书等;想要学习某一领域知识,不仅学,也学着输出到网上,肯定有可以帮助到的人。

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我原来只看大神的文章,觉得这些离自己很远。有天我要安装某个东西,折腾了一周时间才装好,我就把安装过程中遇到的坑,需要去哪里下载相应的软件,如何找到自己电脑匹配的软件等,详细写到了一篇文章中。

只有内心觉醒,改变认知,才能不做认知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没想到得到了多人的点赞、反馈,觉得我的这篇文章解决了困扰他们很久的问题。而我也因此输出了多篇文章。

如果想要行动,先让自己有知识之后,有输出,得到外界的反馈,这样才会更有动力继续下去,否则只剩疲惫和毫无价值感。

《认知觉醒》这本书干货满满,有很多平常可见的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从中找出一个触动自己的点,坚持下去,会看到改变后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认知   目的   关注点   矮子   拐点   大神   巨人   焦虑   大脑   边缘   耐心   舒适   内心   反馈   清晰   目标   时间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