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文化印记 那一口的枯井

家乡文化印记 那一口的枯井

记忆中的故乡

离开家乡很多年了。

但是肩头那一道不浅不深的勒痕会时时提醒我,我的故乡在远方。

回忆幼年,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到傍晚时分,家家户户都会到村头唯一的水井处挑水。家人吃的,牲口用的,全村所有的水,都来自于这口小小的水井。

因为大家几乎都集中这个时间段来打水,所以,需要排队,需要等待。

劳动力比较充裕的家庭,可能是大人来挑水。

但是,爸爸在外地,妈妈总有干不完的活。为了利用这段时间做更多的事情,挑水这件费时的小事就变成我的“工作”了。

家乡文化印记 那一口的枯井

日落时分挑水

瘦小的我,挑起水桶,把握好平衡,正好能够让水桶离开地面。

而且,即便是只有半桶水,也需要花费我全部的力气。

所以,别人家是因为用水多,需要多跑几趟,但是,对于我而言,因为每次挑的水太少,所以需要反复跑好几趟。

为此,小小年龄的我,肩头不知何时就出现了这道不浅不深的勒痕。幸好,它没有影响我长的更高。

不过,因为人群聚集,打水的时候总能听到不少好玩的消息。

而且,人们从一天辛苦的农活中抬起头,每个人都洋溢着舒心的笑。

这里更是孩子的天堂,大家在周围捉迷藏,嬉戏。

家乡文化印记 那一口的枯井

快乐活泼的孩子

随着改革开放,随着经济的发展,自来水进入家家户户,这口水井就开始闲置了。

不过,那时候经常停电的农村,还是需要这口水井。它依旧忠实的为我们提供着甘甜的水。

可是,前年,回家乡,这口水井没了。

附近晒太阳的已经没了牙齿的老奶奶说,村里的人变少了,水井彻底用不上了,也变成枯井了。

孩子在附近玩耍的时候,周围不一定有大人照看。

去年一个孩子独自在水井旁边玩耍,一不小心就失足掉进去了。幸好发现的早,救上来了。从那开始,村委会就商议把水井填上。

“为什么不用栅栏围起来呢?”

“孩子,谁会关心它呢?它已经很多年都没有人用过了!”

家乡文化印记 那一口的枯井

老井

伴随着我、见证我成长的那一口水井,就这样,消失了。

我儿时的记忆,变得更脆弱了。

那一切人和物,只能是记忆了。

我的故乡,再也回不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枯井   水井   舒心   都会   村头   农活   牲口   家家户户   水桶   肩头   印记   时分   故乡   打水   家乡   记忆   孩子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