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管不了自己的孩子

现在很多的家长对于教育还是很迷茫,对于孩子的教育还是力不从心,不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更不知道如何去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从几个案例入手进行分析一下。


为什么我管不了自己的孩子


案例一:

最近一个朋友一直给我抱怨她的孩子,她说怎么骂都不肯学习,一直抱着手机,饭不离手,睡觉的时候人躺下了,手机也不停。这周到了她家才发现事出有因。

场景一:一进门就发现爸爸坐在沙发上打游戏。

场景二:从门缝里传来抖音声,闺蜜看到我诧异的眼光,尴尬地说是娃和奶奶在房间玩抖音。

我问闺蜜怎么不让娃写作业,她说喊他写作业但是娃根本不理会,还哭闹,老年人听不得小孩哭,就带娃去房间玩会手机转移一下注意力。

……

教育应该是全民教育,不光是孩子,身为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活到老学到老,言传身教大于一切口头说教,当你管教孩子之前必须先审视自己身上的问题。

当你放下手机拿起书的那刻起,正面教育就已经在孩子的心里潜移默化的开始了。

案例二:

有一个孩子爸爸妈妈上班,平时都是爷爷奶奶负责照看,六岁的他长得白白胖胖的,他是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爸爸妈妈对他又爱又恨,他是老师心目中的大难题,小伙伴们不喜欢跟他玩。

场景一:幼儿园门口,老师给奶奶反馈说:“孩子在学校吃饭太少,一直很挑食,每次都是吃得最慢,剩得最多的一个。”奶奶很是心疼地对着孩子说:“是不是学校的饭太难吃了,你看都饿瘦了,赶紧回家吃饭。”留下了一脸无奈的老师。回到家后爷爷奶奶把做好的饭菜用专门的剪刀剪好,再用勺子捣捣,喂给他吃,生怕少吃一口。

场景二:小孩被一个石头绊倒了,奶奶爷爷赶紧跑过来,爷爷抱着孩子哄着,奶奶使劲用脚踹着石头,嘴里念念有词:“都怪这个石头把我孙子绊倒了,打死它,打死它。原本没啥感觉的孩子开始了不掉眼泪的哭泣,并跟着踹石头。

场景三:周末亲子时光,爸爸妈妈想着平时太忙都没空管孩子,要好好陪着儿子出去玩,一家三口玩得很开心,直到孩子说要吃雪糕,恰好附近没有便利店。爸爸妈妈告诉他等一会给他买,孩子一听要等一会,瞬间崩溃,直接在地上打滚,妈妈赶紧安抚,孩子直接用脚踹妈妈的腿,甚至用手打脸、拽头发。爸爸嘴里抱怨着这孩子怎么这样,一把拖过去直接用脚踹孩子。妈妈赶紧拉着说:“他还小。”这个时候孩子说:“我讨厌爸爸,我要去找爷爷奶奶,我要让爷爷奶奶揍你”妈妈一边抱怨爸爸:“我们平时陪他的少,他提个要求满足他就是了。”妈妈边抱怨边让怒气冲冲的爸爸想办法去买雪糕,吃到雪糕的孩子才停止了哭闹。

场景四:隔天,爸爸去出差了,晚上妈妈让儿子给视频中的爸爸打个招呼,儿子一扭头说:“我不要,我讨厌爸爸。”然后跑到爷爷怀里,爸爸给妈妈说了一句以后一定要使劲揍他,不能再宠着了。娃对着爷爷说:“爷爷爸爸说要揍我。”爷爷说:“他要敢揍你我就揍他。”


孩子的成长的样子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家人的言行举止,特别是父母,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且具有很强的模仿性。爷爷奶奶的隔代亲本是好事,但是作为父母应该在爷爷奶奶刚开始过度宠爱之前就参与进来,并为爷爷奶奶分析利弊,他们如果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他们肯定也愿意改变。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父母有去全程参与孩子的教育,并且知道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对的。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先观察孩子的外在行为,并通过这些外在行为分析内心想法,并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大环境中分析问题,并要始终坚持:父母教育永远都是孩子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对于孩子的教育绝不推脱,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请把孩子当成你的朋友,请学会换位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孩子   言传身教   雪糕   爷爷   奶奶   场景   平时   石头   爸爸   儿子   父母   案例   妈妈   老师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