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龙降泽|药泥藏式面具匠人50年的坚守与传承

药泥,顾名思义,用藏药碾磨成粉和泥土按照一定的比例掺和而成,故称之为药泥。药泥面具的由来根据**干布《知识总汇》经文记载,起源于1300多年**干布**公主时代。据传说,在一次寺庙因为百姓烧香引起大火之后,**公主再决定重建寺庙时向寺庙中的泥塑像和泥塑面具中参合名贵藏药、香料、宝石,并经僧人念佛加持,从此就有了药泥佛像和药泥面具,寺庙无需在烧香,而百姓也因其神秘的礼佛作用和药用功效而虔诚膜拜。但是在历经千年风雨,到现在,药泥藏式面具的制作技艺已近失传。

四龙降泽|药泥藏式面具匠人50年的坚守与传承

吉祥天母

在四川甘孜州道孚县的县城边上居住着四龙降泽一家,这名67岁的老人正是这门古老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四龙降泽出生于甘孜州新龙县,从14岁开始,他便跟着叔叔学习药泥面具的制作。聪慧、勤奋、稳重的性格,使他逐渐学会并继承了叔叔传授的所有技艺。退休前,四龙降泽在新龙县文化旅游和广播影视体育局任职,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制作药泥佛像。退休后,四龙降泽带着家人回到妻子的家乡—道孚,在这里,四龙降泽几乎倾尽所有精力投入到了药泥事业。

四龙降泽|药泥藏式面具匠人50年的坚守与传承

四龙降泽生活的院子

四龙降泽|药泥藏式面具匠人50年的坚守与传承

面具制作室

随着国家、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与挖掘,藏式药泥面具这一文化瑰宝也逐渐为更多的人知晓,通过各种渠道前来购买也越来越多。可观的经济利益并没有让四龙降泽迷失,他心里十分清楚:不能只顾利益,不顾产品质量,坏了名声。所以即使有超出自身生产能力的订单,四龙降泽也是婉拒。

传统的传承有“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思想,加之年轻一代缺乏对藏式药泥的了解,第六代传承人一直没有着落,导致这门技艺曾一度面临失传的窘境。在巨大的传承压力下,四龙降泽摒弃旧观念,开始收家族之外的学徒,努力扩大人才群体,组建了一支10余人的固定团队。经过四龙降泽的精心培养,目前传承人已有人选:一名本地寺庙的僧人。

四龙降泽|药泥藏式面具匠人50年的坚守与传承

学徒正在制作面具

近两年,四龙降泽的家人们已不在道孚生活了,就连妻子今年也因为孙子的就学,定居在了成都,只剩下他独自坚守在这里。他说:“论生活起来舒服的话,当然是在成都舒服,但我在这里还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听完让人不由得对这名年近七旬的手艺人肃然起敬。对于药泥面具的长远发展,四龙降泽心里有清晰的规划:一方面,在本地政府的帮助下,尽快建设兼具制作、展示、体验、培训等功能的药泥面具博物馆(目前博物馆建设已动工),另一方面依托甘孜州旅游发展的强劲势头,将博物馆打造为川西旅游中的一大景点,吸引更多外界人士了解药泥藏式面具。如此以来,才能将这项宝贵的非遗文化长久地传承下去,这也是四龙降泽心里最大的愿望。

四龙降泽|药泥藏式面具匠人50年的坚守与传承

四龙降泽解说药泥博物馆设计图

四龙降泽|药泥藏式面具匠人50年的坚守与传承

正在建设中的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松赞干布   体育局   新龙县   面具   道孚县   道孚   匠人   泥塑   僧人   成都   佛像   学徒   技艺   寺庙   博物馆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