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氧离子专题讨论1:空气负氧离子及其产生的原理

若问:开门七件事?很多人便会答:柴米油盐酱醋茶。

要问:生命之源四要素?大多数人却都答不上来。

古希腊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之源。”虽然我们每天都要呼吸空气,但是对空气中除氧气之外的负氧离子缺少应有的了解和重视。针对这一状况,研究这一领域数十年的资深专家席伯君同志与@国纳环境酱经过探讨,想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办一个包含如下内容的空气负氧离子专栏:

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欢迎对这一议题提出您宝贵的意见,今天主要来谈谈空气负氧离子及其产生原理。


空气负氧离子及其产生原理

简单来讲:空气经电离产生的自由电子,被空气中占多数的氧分子捕获,形成负氧离子,即空气负离子。

负氧离子专题讨论1:空气负氧离子及其产生的原理

具体来说:空气是由氧、氮、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气体。在正常情况下,气体分子及原子内的正负电荷相等,呈中性状态。但在自然环境中被宇宙射线、紫外线、打雷、瀑布、风暴、喷泉以及森林中的树梢摆动、海浪冲击岩石、雨水冲刷等能量作用下,气体分子中某些原子的外层电子会离开轨道,成为自由电子,呈负电极性;而失去电子的原子呈正电极性,这一现象就是上面所说的“空气的电离”。游离的自由电子又会与其它中性的分子结合,使得到多余电子的气体分子呈负电极性。组成空气的各种气体分子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子“捕获”自由电子的能力较强,而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空气电离产生的自由电子大部被氧分子“捕获”,形成负氧离子。这就是我们在森林、瀑布、大海等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空气特别清新,就是因为空气中负离子增多的原因,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负离子的计量单位是以每立方厘米多少个来表示,即(个/cm3);负离子化学符号:负羟离子H­3O2-;负氢氧离子OH-;负氧离子O2-。下面,我们用几张图片来表述负离子产生的源头

1、太阳光紫外线产生负离子

负氧离子专题讨论1:空气负氧离子及其产生的原理

2、宇宙射线产生负离子

负氧离子专题讨论1:空气负氧离子及其产生的原理

3、雷电产生负离子,雷以后空气特别清新

负氧离子专题讨论1:空气负氧离子及其产生的原理

4、树稍摆动,海浪冲击产生负离子

负氧离子专题讨论1:空气负氧离子及其产生的原理

5、瀑布冲击产生负氧离子

负氧离子专题讨论1:空气负氧离子及其产生的原理

负离子也可以用人工产生,国内外通常采用的负离子发生技术:(1)紫外线照射法;(2)热离子发射法; (3)利用高压水的喷射法; (4)电荷分离法;(5)电子释放法;(6)放射性物质辐射法;(7)电晕放电法 。这些负离子发生器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负离子浓度,但同时都带来了很多副作用,例如电晕放电法,产生的是高浓度的负离子,同时伴随有许多的副效应,如产生大量的异味,提高了臭氧和氮氧化物的浓度,易诱发动脉硬化和癌症等;而且利用电能作动力,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仪器寿命短,不符合环保要求。

负氧离子专题讨论1:空气负氧离子及其产生的原理

1989年,日本学者Kubo发现并提出电气石(也叫做托玛琳,碧玺)具有永久性自发极化效应。电气石结晶体具有电位差,带有永久电荷,同时具有压电效应和热电效应的特性,无需任何能源,具有释放高浓度、小粒径负氧离子、发射远红外线、屏蔽电磁波辐射、治臭灭菌和水处理等优良的环境功能属性。不会产生臭氧,不含有放射性物质,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任何影响。其寿命与永磁材料相同,因此被科学家称为生态负离子。#健康2021##空气净化##负氧离子#

未完待续……

我是@国纳环境酱,百家科技达人,优质科技领域创作者,专注空气净化、节能科技、纺织技术和电气石,欢迎关注。


重要声明:此处所发表的文章为无锡新跃环境科学发展有限公司席伯安原创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拥有。同时经过席伯安同志书面授权,国纳环境酱拥有在自媒体账号进行复制、翻译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所刊发图片为今日头条授权免费使用的图片。@国纳环境酱与席老相识虽然不长,但深为其专研空气负离子事业的匠人精神所感动,也为其信任深感责任重大,愿一起为空气负氧离子科普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离子   宇宙射线   负电   空气   自由电子   电离   专题讨论   电荷   电气石   负离子   紫外线   浓度   氧气   气体   分子   原理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