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神童?看似帮助实则伤害

近日,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的一所小学里,出现了一位年仅11岁的“神童”。据报道,该生陈某某在2019年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凭借其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勇夺大赛三等奖。

11岁“神童”一出,舆论一片哗然。一个几天前还不知道基因是什么的小学生,竟然能够做高深的研究项目,而且骗过了各级的评委,广大网友更是戏称“读博有什么用,还不如小学生”。最终这场闹剧以其父书面道歉承认自己未注意到“必须作者本人撰写”而告终。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希望,同时青少年时期也是人生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价值观养成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孩子应该独立完成的实践中,如果家长对孩子进行了过度的帮助,甚至作弊行为时,孩子会认为这种帮助是被允许的,很有可能会形成依赖心理,这样非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反而是一种伤害。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不应该投机取巧帮助孩子作弊。

创新是要从孩子抓起,但决不能假借协助之名行作弊之实。世上有许多事情是别人替代不了的,只有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习惯,才能让其健康成长。


11岁神童?看似帮助实则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神童   昆明市   云南省   可能会   投机取巧   戏称   独立自主   高深   价值观   小学生   青少年   祖国   家长   孩子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