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图画书宝典》——内容太丰富,先写三点吧


上个月,在图书馆,邂逅了一本好书。

陆陆续续看了二十几天了,打算过几天还掉,还之前决定写篇书评,这书写得真好,不写篇书评对不起它。

这本书是《图画书宝典——图画书阅读推广手册》(后文简称《图画书宝典》)。

书名相当直白清楚,对,讲的就是图画书,或者说,关于图画书的绝大部分内容,这样才配得上“宝典”二字嘛!说起宝典,脑子里立刻飘出神秘的“葵花宝典”四个大字,放心哈,虽然同为宝典,读此宝典,不需要你做出什么牺牲的。

书评《图画书宝典》——内容太丰富,先写三点吧

我看书,喜欢先了解作者的背景及写书动机,个人觉得,作者是否热爱自己所写的事物,直接决定能否吸引读者。《图画书宝典》,作者丹尼丝.I.马图卡,扉页上是这样介绍的:美国著名儿童早期教育家、文学家、图画书理论研究者、图书馆员。很多头衔,但少了些让人想亲近的温度。

好在,前言部分,找到了作者亲口说的话,她说:

“如果生活中没有图画书,我简直无法想象那样的日子,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贪婪地阅读了大量图画书。”

“我希望那些缺少相关知识和经验的图画书爱好者,通过我的这本书能掌握阅读和欣赏图画书的方法,我的目标就是给普通读者开启一扇通往令人兴奋的图画书世界之门,期待读者观赏到超乎想象的图画书中的美丽风景。”

从这两段话,我感受到,作者是发自内心喜欢图画书,她想把这份热爱,想把图画书的美好介绍给大家。因为作者带着强烈的热情在写,所以,虽然是理论书,读起来,却一点不枯燥。

当然,书的易读也离不开译者的功劳,本书的译者是王志庚——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他翻译此书的动机是:

“在阅读中发现,中国大陆图画书的引进出版、理论研究、原创出版和阅读推广受到日本和中国台湾的深刻影响但直觉提醒我,图画书是西方近代人的人文成果,我们应该向西方看,也许在那里能够获取一些不同的理论或观念。”

所以,是作者的热情和译者的责任心,合力成就了这本《图画书宝典》为了让读者的阅读体验更好,原版图书的所有黑白插图也都改成了彩色,着实用心了。




书评《图画书宝典》——内容太丰富,先写三点吧

那么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呢?

先借用彭懿的话,做一个总结陈述:

“图画书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图画书创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写得出一个好故事,不一定能做成一本好图画书。短短几十页,每一处你或许注意不到的细节都大有文章。这部理论著作,能为每一个创作和欣赏图画书的人打开新的视野。”

是的,作者写此书的最大目的就是为大家打开新视野,帮助大家掌握欣赏图画书的方法。

全书内容很广,共分为八章,虽然没有把每一部分都写得非常深入,但对于想对图画书有个基础全面了解,此书,是足够用的。


第一章,讲的是图画书入门。

“入门”介绍了什么是图画书,图画书的发展历史,图画书是怎么出版的,图画书的评论及为图画书设立的各种奖项。


第二、三、四、五章,都是围绕“图画书”这个核心来讲。

包括图画书的结构、图画书的设计、图画书的类型、体裁和图文内容本身。

这几章简直就是把图画书给拆解了,而且是拆解成一个个小零件那种。


第六章,讲的是儿童与图画书。

儿童为什么需要看图画书,能从中获得什么,怎么帮助儿童通过图画书爱上阅读?


第七章,讲的是图画书的社会问题。

如书中涉及的文化价值观,国际图画书的标准,图画书中哪些是有争议的部分,经典的图画书为何是经典,经典的是否就是好的,适合我们的?


第八章,讲的是图画书的应用。

如怎么选图画书,怎么看图画书,怎么评价图画书的优劣,以及图画书的相关衍生产业介绍。




《图画书宝典》就像一座宝藏,每一个来探索图画书奥秘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

正如作者所言,这本书献给所有喜欢图画书的同道中人:作者、插画家、编辑、设计师、图书馆员、评论家、学者、书商、教师等。

咦,没写“家长”,有点意外。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妈妈,喜欢给孩子读图画书,也喜欢给自己读图画书,我从这本宝典中,收获了很多,其中有三点,印象最深。

接下来,具体展开说说:


1、图画书的发展。

看完作者描绘的图画书发展史,有三个强烈的感受。


第一,人是观念的产物。

你看,在17世纪之前,儿童期概念还不够人性化,受清教原罪信念理想,认为儿童是邪恶顽固的,必须使用严厉的方式来驯服,自然,此时也没有适合孩子的充满乐趣的书,有的只是各种道德说教的书。

17世纪之后,出现了两位促使图画书市场萌芽的强人,一位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他说儿童是有独特需求和能力。另一位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他提倡为儿童提供适宜的环境,让儿童可以自由探索,可以通过游戏发展想象力。

他俩还一致认为儿童文学缺乏高质量的优秀作品。

受他俩的观念影响,成人开始制作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


第二,图画书的发展,侧面反映时代的特点。

你看,19世纪出现的儿童书店,完全得益于当时印刷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这些中产阶级求知若渴,愿意为子女购买大量书籍。

感觉,我们目前也处于这个阶段,不仅是中产阶级,全民都在为孩子大量购买书籍,当然,不限于图画书。

可以说,儿童书店的出现,不是巧合,而是结果,是大势所趋。


第三,惊叹经典图书魅力,是可以穿越时空和国界的。

你看1928年的《100万只猫》、1941年的《让路给小鸭子》、1942年的《小房子》和《逃家小兔》,还有《阿罗有支彩色笔》、《好饿的毛毛虫》、《田鼠阿佛》、《野兽国》……现在依然被孩子们诵读着。


2、怎么筛选国际图画书?

欧美的图画书起步比我们早很多,现在市面上,大部分图画书也是国外的作者,本土作家相对较少。外国图画书,体现的是外国文化,面对来自不同国度的多元文化,家长们在选书时,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丹尼丝给了一些意见,我们一起来参考看看:

最重要的,图画书需要真实,需要能吸引孩子。


3、怎么读图画书?

作者认为图画书中的图文各有其不可取代的意义,既需要分别对待,也要结合在一起看,所以,读图画书时,最好读四遍。

如果不看图,这个故事如何,情节和语言是否通畅自然?

文字是否有节奏、是否押韵、是否重复循环?语言的特色是什么,是否幽默?

图画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吗,风格、节奏、戏剧效果、布局、字体排版、整体设计如何?另外,图画的色调传达了什么情感,书的前前后后,各个犄角旮旯有没有隐藏什么重要线索?

如果无文字,故事是否不同?

文字和插图是如何互动的?没有互相补充?




以上就是我初次踏入《图画书宝典》所收获的果实,相信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到时有了新的收获再来分享!

最后,借用芭芭拉.巴德的话来为我这篇书评打个漂亮的蝴蝶结:

“图画书是经过整体设计的文字和插画组成的一种图书,是手工艺品和工业制品的融合,是社会、文化和历史的文本记录。最重要的一点,图画书是儿童的一种经历和体验。图画书是一件艺术品,它靠插画和文字共同叙事,由对开的页面来展现场景,看翻页呈现戏剧效果。图画书有无限的可能性。”

是的,“图画书有无限的可能性”,在所有可能性中,有股不可忽视的强大治愈力量,尤其是对成人来说,经历过坎坎坷坷后,再来看图画书,会很容易发现藏在图画书里的深厚情感,进而触动自己的内心,并在不知不觉间收获温暖和力量。

要我说,图画书绝对适合一辈子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图画书   宝典   中产阶级   读图   此书   图画   书评   读者   文字   儿童   孩子   喜欢   作者   经典   内容   文化   图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