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外国人是如何评价中国人的?

古代外国人是如何评价中国人的?

昨天下班路上,听《大汗之国》。光听名字,或许你们和我一样也以为这是写蒙古,但其实不是。这是一本古代外国人对于中国人的评价,就是截止清朝来过中国的外国人,他们对于中国的评价。


为什么叫《大汗之国》?因为欧洲最早接触中国最重要的一本书就是马可·波罗的《寰宇记》,而当时马可·波罗这个书写的就是元朝时期,所以在欧洲人的第一概念中,就认为中国是可汗统治的,所以叫《大汗之国》。


在这本书中,有印象好的,也有印象不好的。比如马克吐温就老是吐槽中国,再比如写《鲁滨逊漂流记》的那个作者,后来写了第二部关于鲁滨逊的小说,这部小说的背景就是中国,而这个作者没来过中国,但是他的小说用了很多负面的词来写中国。


其中有个清朝时期来过中国的外国女人,她对中国的评价让我感到羞愧,甚至有点坐立难安,她说:“中国人对于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不幸毫无感觉”。


让我感到羞愧和坐立难安的是,这个外国女人的评价在那个年代,是正确的。这个女人是清朝时期来的中国,太平天国运动那会。


后来鲁迅先生也说,中国人是麻木的,冷血的。菜市场的刽子手砍头杀人,旁边的老百姓们还抢人血,做人血馒头,被杀的人和他们没有半点关系,更不会去关心他,这就是她说的“中国人对于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不幸毫无感觉。”


诚然,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系。那个时候,大多数人没有读过书,受到的教育程度很少或是几乎没有,人们处在一个愚昧的时代。


因此那个时期的中国人,对于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不幸没有感觉,我们除了说他们蒙昧,还能说什么呢?


然而到了今天呢,事情变得不一样了吗?


上大学的时候,我记得一个很火的新闻是“老太太摔倒没人扶”,除去最初有个别老人碰瓷外,后来事实证明,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很多人还是选择了去搀扶,甚至有老太太说“不要怕,我有医保”这样的话。


其实在很早之前,全世界的人都是蒙昧的,比如电影《勇敢的心》里,男主结尾被抓了之后,刽子手用刀一片片的割他的肉,让他慢慢死去;还有耶稣也是被钉在十字架上,慢慢流血而亡。在当时,杀人者包括观看者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甚至有说有笑,像是在看剧一般,从来没有对别人的痛苦和不幸表示关心。


当然今天不一样了,我们的社会飞速发展,人人接受教育,人们向善而行,人们不再冷血和麻木。(除了故意作恶的人)


我想起小时候,村子里有人去世下葬,除了自家人哭得难过,我还瞥见人群中用手帕擦眼泪的妈妈。现在想起来,妈妈的那种无形的良善,那种对于别人的同理心,早就潜移默化地传给了我们。


我很多时候也总是容易被有些人或事触动。看见丧葬场面,看见拾荒者,看见在外奔波的老年人,看见一段文字或视频,总是心有戚戚,眼角湿润。


我想每个有同理心的人都会这样,毕竟我们的心中都有良善。


今天再看《大汗之国》这样的书,不仅是从别人的角度了解我们这个国家,也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去了解我们这个国家,了解我们自己,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好,让国家更加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鲁滨逊   马克吐温   波罗   中国人   评价   蒙昧   良善   刽子手   清朝   大汗   中国   不幸   身上   时期   古代   外国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