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希宽发文中的一个词,露出心虚和甩锅

郭希宽发文中的一个词,露出心虚和甩锅

最甜蜜的日子520之前,一直默不作声的郭希宽突然发文了。这是互换人生事件以来,郭希宽首次以文字的方式发声。

整篇文章已经被很多人解读过了。有人发现郭希宽感谢了那么多人,唯独只字不提田静;有人看穿他在悄悄地转变舆论方向,把姚策的死归结为“网络暴力”;有人痛斥他厚颜无耻的“慈父”面目;有人揭穿他对许敏夫妇虚伪的感谢;有人嘲笑他不同凡响的文笔不知出自谁手;有人质疑他此时发声的动机……

总之,一个大义凛然的、失去爱子的悲伤老父人设,立了起来。

我却从中发现了一个小细节,那就是:其实郭希宽很心虚,而且准备甩锅。

郭希宽发文中的一个词,露出心虚和甩锅

1.心虚、甩锅

到底是错抱还是偷抱,是有意还是无心,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谁比郭希宽更清楚了。再加上许敏已经追加杜新枝为被告人,所以,郭希宽不敢明显指责,但他暗戳戳地表示,是“抱走”的人导致的这场悲剧。大家都知道抱着姚策走出医院的是许敏。

可见郭希宽心中已发虚。

《魏书》里曹操曾说:“故预自制终亡衣服,四箧而已。”

意思是将来墓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你们就不要来挖了。民间歇后语“此地无银三百两”也是这个意思。郭希宽的一个“抱走”的形容,多少给人这个感觉。

而且郭希宽特别强调“从我身边抱走”,这句话让人闻到了一丝要甩锅的意味。

1992年的时候还没有母婴同室,刚出生的孩子都是放在婴儿室统一管理,喂奶的时候才抱到母亲身边。抱进抱出婴儿的都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是护士。

同时,许敏应该不会冲到杜新枝的产床上去抱走姚策,那么能从杜新枝身边抱走婴儿的人,还能有谁呢?

这句话尤其强调了,是抱走姚策的人导致了郭希宽“失去了养育姚策的快乐”。从郭希宽身边抱走姚策的人,不是许敏,不是郭希宽自己,更不是杜新枝,也不可能是其他的产妇和家属,人家的孩子又没搞错。那还有谁呢?是不是就只有医院的人了?

一句话套住了两方人员。不是许敏错了,就是医院错了,反正老郭家没错。

郭希宽发文中的一个词,露出心虚和甩锅

2.指责、脱责

郭希宽夫妇曾经说过“是许敏先出院的”,意思是如果错抱也是许敏先抱错的。郭希宽此时又轻轻一个字就顺便砸到许敏,暗指导致这场人间悲剧的根源,是把姚策抱走的那个人。

一颗老父亲的悲怆的心已千疮百孔,依然不忘记甩锅砸人。这得是多么坚强的心灵。

但是,许敏能抱到的,也是医院抱给许敏的婴儿,不可能自己去婴儿室抱出姚策。同样,郭希宽也不可能去婴儿室抱出郭威。

郭希宽的一句话,既指向许敏要担责,又指向医院需负责,唯独自己是脱责的。

有位作者@白猫叨叨认为也许郭希宽是无辜的:“说不准郭希宽也是个受害者,蒙在鼓里也未可知。”

我认为,郭希宽更可能没有那么无辜。

郭希宽发文中的一个词,露出心虚和甩锅

3.开始讲情

前面许敏跟郭家讲情的时候,郭家把许敏当傻子。姚策的DNA检测费,许敏出;去河南认亲的聚餐费,许敏出;亲儿子的治疗费,许敏出;法院判决的精神损失费,郭家拿;许敏跟姚策见面,郭家说了算;姚策的治疗,郭家说了算;九江的房子,杜新枝要求许敏付清贷款余额。

后来,许敏反应过来了,跟这家人讲情面似乎是徒劳。许敏开始捍卫自己的权益,试图跟郭家婆媳讲道理。许敏的哥哥姐姐都跟熊磊通过电话,希望能够沟通。这时杜新枝开始“讲道德”,在媒体上呼吁“做人要有良心,要知道感恩,她说:“你不要伤害别人这是最起码的道德……”

许敏一看,讲理好像也讲不成,最后,许敏无路可走,只有讲法了,并且很坚决。许敏开始就房产、就孩子互换等事件一一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我们看到的是,那边,开封开庭杜新枝被追加为被告人之后,这边,先是杜新枝申请保全许敏的微博和通话记录,接着郭希宽发文抒发感激和悲愤之情。郭家开始讲情了,同时不忘用法律保护自己。

那么,姚家讲情的时候,郭家在干什么呢?为什么要现在开始讲情呢?

郭希宽发文中的一个词,露出心虚和甩锅

结语

哲学认为“情”是世界存在的本源动力,“理”是宇宙的自然终极规律,法是社会秩序。情、理、法是社会有序运转的保障,而不是某个人手中的玩具。中国人讲王法,有道是“王法本乎人情”。

孔子认为法律是“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

姚策生父郭希宽的一篇长文,洋洋洒洒声情并茂,诉说了自己的悲痛和无辜,感谢了熊磊和许敏夫妇,真正想说的话也藏在字里行间,等着读者去自行发现。

郭希宽的长文,通篇一个脏字都没有,就把广大关心真相的网友指责为“犯罪的刽子手”,要网友担负姚策病逝的责任。那么,请问,当初是谁邀请媒体跟踪拍摄的?又是谁授权媒体独家发布姚策过世的消息,而且从中获得丧葬费的?

郭希宽的文字,通篇感人、感恩、感情满满,却又皮里春秋、草蛇灰线,把矛头指向许敏、指向医院、指向广大网友,唯独没有反思自我。姚策的生和死,作为亲生父亲,就一丁点都没有反思过自己的行为吗?

一开始认亲的时候,两家都认为是从此多了一个儿子,两家成为没有血缘、没有姻亲的亲戚。是什么导致了两家反目为仇?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诗人北岛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我们都是普通人,也许成为不了高尚的人,但至少,我们不要成为一个卑鄙的人。

郭希宽发文中的一个词,露出心虚和甩锅

(说明:加入网友意见,是为了理智讨论,请大家理解,不要对那位网友使用激烈言辞。)

我是@青衣的书影世界,说书影,聊情感,洞见人生人性。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书影   王法   通篇   被告人   发文   心虚   卑鄙   文中   高尚   无辜   夫妇   婴儿   身边   孩子   医院   网友   媒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