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看老,是个怎么看法

一个3岁孩子因为愤怒竟然朝你吐口水,你作何感想?

这是真实的一幕,我从来没想过3岁孩子,如此天真烂漫的年龄,竟然学会了如此恶心的动作。当时看到这一幕,我竟有恶心的感觉。我不知道家长是怎么教育的,但当时那么多人在场,家长看到这一幕竟也没有制止,只是轻轻的说了一句。其他家长看在眼里,不知道是什么想法,而我确实难过。

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老话不是没道理。研究显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3岁之前的生长发育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变化。

 科学研究显示,3岁之前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孩子出生时脑重量只有370克,等到第一年的时候能达到成人脑重的60%;第二年的时候,能达到成人脑重的75%;到3岁时,孩子脑重量已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三岁后,大脑的发育速度就变慢了。所以孩子在出生后2~3年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儿刺激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而大脑是我们产生思想的根源,甚至这些思想和性格的形成就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已逐渐形成并随着大脑的成熟而成熟。所以三岁前的性格教育,对孩子极其重要。

上个世界八十年代,英国一个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和同事们进行了一项别具一格的观察实验。

研究者以当地1000名3岁孩子为研究对象,根据他们的性格将他们分为5类:自信型、良好适应型、内向型、自我约束和坐立不安。到二十一世纪年,当这些3岁孩子都长成了二十多岁的成人时,卡斯比教授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走访。得出以下调查结果:

自信型:占有比率28%,幼年时的表现:活泼热心,为人外向型性格。成年后的表现:性格开朗、坚强、果断,领导欲较强。

良好适应型:占有比率40%,幼年时的表现:自信、自制,不容易心烦意乱。成年后的表现:到26岁时,他们的性格与幼年时期相比没什么变化。

内向型:占有比率8%,幼年时的表现:性格沉默,言语较少。成年后的表现: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倾向于隐瞒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去影响他人,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

坐立不安型:占有比率:10%,幼年时的表现:行为消极,注意力分散等。成年后的表现:与其他人相比,这些人更易于对小事情做出过度反应,容易苦恼和愤怒。熟悉他们的人对其评价多为:不现实、心胸狭窄、容易紧张产生对抗情绪。

自我约束型:占有比率:14%,幼年时的表现:自我约束力强,不轻易被外界干扰。成年后的表现:长大后的性格也和小时候一样。

这些3岁孩子的言行竟然准确预示了他们成年后的性格,为“3岁看老”的说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不是没有道理的。

卡斯比教授指出,一个人对3岁之前所经历的事情会像海绵一样吸收。这意味着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就在3岁之前,这个阶段的孩子跟随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将会形成相应的性格。和其朝夕相处的成人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会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由此可见,在孩子3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担当着不可推卸的重任,抓住3岁这一关键期,才能赢得孩子未来的成功和胜利。

同时,在孩子3岁这个阶段,有一些不好的性格也可以及时纠正的。

回到最开始那件事,此时那孩子刚好三岁,也是上幼儿园的年龄,他的这种吐口水的行为如果不加以制止,到成年后恐怕就是一流氓的样子。当然孩子还小,现在说这么严重也许不切当,但是这种恶劣的行为发生在幼儿了,就应当及时教育,为人父母也不能一味的宠爱,到时候害的只有孩子。

如何教育3岁的孩子呢?

这个时候我们要认清孩子这个年龄的特点,了解他们。其实这个时期的孩子的性格跟青春叛逆期类似,也不是不能教育。相反,与其在孩子12/3岁叛逆期遇到问题及时教育,不如趁早教育,而且这时候的教育更容易些,孩子也更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个阶段孩子的性格也往往以任性的形式来体现的。
你要理解他,但不要纵容他,过于纵容会使孩子形成任性霸道的个性,对将来溶入社会没有好处。
给孩子一个选择,避免矛盾激化,使孩子的行为既在合理范围内又能满足独立自主方面的成长需要。

希望能给带孩子的父母一点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关键期   坐立不安   幼年   比率   大脑   成人   自信   性格   看法   时期   年龄   家长   教授   父母   阶段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