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宝玉娶了黛玉,他还会出家吗?

许多人觉得宝玉娶了黛玉,会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我觉得如果大家这么想,就降低了《红楼梦》这部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事实上,这部小说构建了一个足够庞大而又严密的系统,一个小小的修改不会对这个系统造成根本性的影响。

不要忘记《红楼梦》虽然是一部言情小说,对于宝黛爱情做了较多的刻画,但却是将宝黛爱情放到了整个封建时代背景的大格局当中。因此分析宝的爱情的结局不能脱离整个作品的大格局,即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的结局。

如果宝玉娶了黛玉,他还会出家吗?

我认为,宝玉娶黛玉不可能改变整部作品的悲剧性,反而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剧这种悲剧性。

事实上,到80回前后整个贾府已经显现出了不可避免的衰败迹象:首先是财政拮据,其次是内部矛盾激化,还有一个就是大观园这个富有诗意的、浪漫的世外桃源在外界压力下逐渐瓦解。不少人还预测贾府最后会因为卷入政治斗争而被定罪。姑且,不去讨论最后一点是否合理。仅凭前两点,就可以断定贾府是一定要走向衰败的。而这些状况是不可能因为宝玉娶黛玉这么一个细小的事情就改变。

如果宝玉娶了黛玉,他还会出家吗?

首先来说贾府的财政问题。在小说开头就有冷子兴尖锐地指出过: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人口日多,事务日盛,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须知这样的话并不只有一次,甚至宁国府的败家子儿贾珍也看出来了:

正是呢,我这边都可以,没什么外项大事……比不得那府里,这几年添了许多花钱的事,一定不可免是要花的,却又不填些银子产业。这一二年倒赔了许多……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如果宝玉娶了黛玉,他还会出家吗?

其实,算下来在五十三回以前荣府中“花钱的事”,也无非就是元春省亲。为了准备这次省亲,贾府上下盖大观园,采买戏子、尼姑、道士,准备庞大的迎接仪式,耗资巨大。单单采买小戏子,就花了足足三万两银子。可见这次省亲耗费之巨。

贾珍的儿子贾蓉接话茬儿说道:

这二年,那一年不赔出几千两银子来?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我算算,那一注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二年,再省一回亲,只怕就精穷了!

出的多进的少,真是正应了冷子兴前面那句话“如今人口日多,事务日盛,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

书中还有不止一次提到,凤姐准备偷老太太的私房钱去周转度日。虽说贾珍对此做出了反驳,认为这是凤姐装穷。但是事情到了装穷的地步,也能看出一些问题了。

问题还在于,这么明显的事情,贾宝玉是没有看到的,或者至少说是不重视的。在宝玉生日这一欢快的日子里,黛玉出人意料地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也太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他们一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不短了咱们两个人的。”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如果宝玉娶了黛玉,他还会出家吗?

许多人根据这一节,认为林黛玉也有理家之才。这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重点在于黛玉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之后,贾宝玉却哈哈一笑。虽然鲁迅先生说过:“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但财政这一重大问题,宝玉显然是没有领会到的。这可能与宝玉的性情有关。

还有就是贾府的内部矛盾。探春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最为深刻,她先后有两次论述。一次是在抄检大观园时:

你们别忙,自然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是议论甄家,自己盼着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避嫌隙杜绝宁国府》

“你们别忙,自然你们抄的日子有呢”这句一般被认为是贾府最后被抄家的谶语。但是探春乱说的重点显然是后面,也就是家族内部自相残杀,自杀自灭,最后一败涂地。第二天,探春对于这个问题说的就更清楚了:

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如果宝玉娶了黛玉,他还会出家吗?

综合来看,贾府内部的矛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

一是贾宝玉和世俗的矛盾。突出表现为贾宝玉与父亲贾政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前期表现极为明显,贾政发狠的打宝玉就是一个例证。在八十回回前后表现为弱化,不过我觉得这可能是为后面更大的矛盾冲突做铺垫。

二是贾母和儿子贾赦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牵涉全局,又可以与邢王斗法相联系。主要体现为对于家族领导权的争夺。

三是贾琏与王熙凤之间的矛盾。让我们先看一看早期的贾琏与王熙凤之间的谈话:

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可赐光谬领否?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简单来说,这叫夫妻间的正常生活,打情骂俏,恩恩爱爱。再看看后面贾琏对待王熙凤的态度,可以用绝情来形容,先是在公然和情妇鲍二家的讨论王熙凤死,后来又在外面偷取尤二姐,把私房钱全部给了尤儿姐,可以推测贾琏的目标是把尤二姐推为正位。如果有二姐能够怀孕生子,那么贾琏就有充足的理由光明正大地把尤二姐接回家里。

事实上,贾琏与王熙凤的结合,是缓和荣国府矛盾的缓冲器。贾琏是贾赦的儿子,王熙凤则是王夫人的侄女。两者结合,邢夫人当上了管家媳妇的婆婆,王夫人则获得了荣国府的实际操纵权。而夫妻二人的矛盾激化,无疑成了贾府矛盾激化的助推器。事实上,邢夫人动用婆婆权利的时候并不多,主要是为贾赦讨鸳鸯为妾和抄检大观园这两次。而这两次都可以解释为贾赦和邢夫人试图去争夺荣国府的实际管理权。

一般情况下贾府的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大部分情况下不会斗得你死我活。但是在贾府衰败的大背景下,也有可能转化为对抗性矛盾。巧姐的最后遭遇就说明了这一点。如果我们再考虑到贾宝玉在成长,就可能使这一矛盾更为复杂化。

贾府矛盾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矛盾的双方都毫无生气,对此冷子兴的评价十分得当:谁知这样钟鸣鼎食的人家儿,如今养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如果我们去读一读三国,看看那里面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我们都能感受到魏蜀吴三方开国君主那种雄才大略、一统江山的豪情壮志。不可小觑这种勃勃生机和豪情壮志,因为这是吸引后人阅读《三国演义》的一个重要原因,读完总使人感到热血澎湃,荡气回肠。

如果宝玉娶了黛玉,他还会出家吗?

《红楼梦》中的贵族斗争则没有这种感觉,给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衰败之感。这并不奇怪,因为《红楼梦》描绘的就是封建贵族的衰败,这么一个大家族,这么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居然没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力挽狂澜于既倒。整天沉醉于“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争斗。唯一的一个勉强合格的王熙凤还是见利忘义的主儿,其辗转腾挪之手段不可谓不高明,仍旧没有能够挽回贾府的衰败之势。另一个可以称之为改革家的探春也不过是昙花一现,更何况她还要远嫁,在将来对于贾府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基于以上,我不认为宝玉娶黛玉会带来任何的喜剧色彩。最有可能的结果是,两人在凄风冷雨的环境下成亲,虽然满足了贾宝玉的一时诉求,迅却也速激化了贾府内的更大矛盾。随着家族的落寞,经济状况越来越糟糕,内部斗争更加激烈。林黛玉的病情加重,却没有办法根治,最后撒手归天。经历了贾府衰败和爱妻殡天的双重打击的贾宝玉,最后还是会选择出家。

二人小世界幻想的实现而又旋即破灭,更能加重贾宝玉的沧桑之感,从而深刻地理解个人的小时代与整个大时代的辩证关系。贾宝玉的想法,是避世的,是现实没有出路才一头扎进大观园的暂且为乐的。大观园没了,林妹妹也没了,贾府也快没了,他接下来只能面对赤裸裸的现实,面对“呼啦啦似大厦倾”的宿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宝玉   后手不接   省俭   安富尊荣   大观园   钟鸣鼎食   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   国舅   红楼梦   银子   夫人   事实上   矛盾   家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