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宗师们的德与艺(一)

文/单继德


太极拳宗师们的德与艺(一)

杨澄甫宗师,字兆清。1883年生于北京。父亲健侯临终痛斥他:“你大哥随伯父练拳,刻苦异常,早已功成名就。你开门授徒,我在后面撑着。现在我走了,如有高手前来比试,你万一失手,杨家威名扫地。你不用功,杨家功夫失传,真是不孝之极。我死不瞑目。”自此,他发愤用功,闭门谢客,大器晚成。他把父亲的弟子资助他的费用,每月雇个人当桩子。以人为目标当活靶,推手散手之身法、步法均合乎太极门内的规矩。苦练六年,内劲通灵。一次与吴鉴泉推手,将其粘住,点到为止,知道自己长进了。便开门授拳,上门讨教者络绎不绝,都被腾空击出二、三丈远,名声大震。

太极拳宗师们的德与艺(一)


他用意气于无形之中,善用丹田内劲,发劲必出声:"好"、"去吧!"有一次,他和陈微明在楼上推手,突然发劲,陈如脱弦之箭往前穿跃,他顺手抓住脚踝,大喝一声:"回来!"陈双足落地,面如土色。高手张秀琳刀枪出名,也被他制服。他却谦虚地说:“大哥年迈,出手稍缓,否则难以近身。”然而,杨健侯的弹弓暗器、点穴法因其年少时不用功,失传了。

太极拳宗师们的德与艺(一)


他的武德高尚,性情憨厚,不善言辞,以身姿授拳,从不多言。平生一再告诫弟子不妄议别的门派,说:"练功不易,练到这地步,也算难得了。"口德极佳。

杨家有出手见红的传统。用长劲,不用冷短劲伤人内脏。他内劲充足,难免有时伤人。与人比剑,用竹剑点人手腕,不料对方剑落臂折,他懊悔不已。自此经常把手拢于袍袖之中一般不肯出手。手德亦佳。

太极拳宗师们的德与艺(一)


他尊重其他门派。1928年南京中央国术馆聘请他为太极门门长,因故误了行程。副馆长便请孙禄堂为代理门长。孙不知杨来,改作武当门。杨率众徒来,馆长设宴,酒过三巡,道:“国术馆不能有两位武当门长。可否请两位比试一番,胜者留,败者去。”杨坦然说:“孙二哥是我义兄,应该由他当门长,不用比试。”因众门徒无处安插,便告辞。事后,他对大家说:“我与孙二哥情同手足,闭门切磋自然可以。岂能为了蝇头小利,当众比拼?岂有此理!”张之江馆长自知理亏,便介绍杨任浙江国术馆教务长。孙禄堂知悉此事,挂冠而去,至江苏国术馆任教务长,表示和杨平等地位。可见两位前辈高风亮节。

太极拳宗师们的德与艺(一)


杨澄甫到上海,吴鉴泉已在教拳。听说杨来,便带着礼物拜见。说:“三爷您可好?我吴家父子,在杨家学拳,至今以此为生。杨家之恩,没齿难忘。”杨澄甫郑重地说道:“杨、吴本是一家,何分彼此?你教过的学生我绝不收留,你可以放心。”后来不是本门师尊推荐,他绝不收留。他与内、外名家各派,均能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其武德崇高感人至深。

太极拳宗师们的德与艺(一)


成名之后,特别是晚年,他不再苦练,原来每餐食高庄馒头30个,猪蹄、家禽各一只,现在食量不减,体重增至288斤,因心脏病,血脂过高而过早离世。病从口入,和太极拳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闭门谢客   没齿难忘   义兄   教务长   国术   太极   武德   馆长   太极拳   宗师   用功   门派   伤人   弟子   出手   大哥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