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宝宝的”灭火器“,我们用得对吗?

真是时光如飞梭啊,转眼又到月底了,狮虎承诺的一月一更的科普还没有着落呢,一来实在忙(lan),二来也不知道写什么好,好在我们喘息群里的妈妈们前两天给了我灵感。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一个对于喘息宝宝必不可少的药物:短效支气管扩张剂(SABA)

SABA(Short-Acting Beta-Agonists )翻译过来也叫短效β受体激动剂,我们也称为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在哮喘指南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通常作为“救援”药物,以快速缓解气喘的症状,通过松弛环绕支气管周围缩紧的肌肉,而暂时扩张痉挛的呼吸道,让宝宝能正常呼吸。

对于会反复喘息的宝宝们,SABA是我们在家庭里需要常备必不可少的药品了,我们今天用问答的形式来给大家梳理下一下这个重要的“灭火器”相关知识。

问题1. SABA是一个药还是几个药呢?效果有差别吗?安全性有差别吗?

在国内容易获得的SABA通常有两个药物,沙丁胺醇(雾化液;气雾剂;口服药)、特布他林(雾化液,口服药)。

喘息宝宝的”灭火器“,我们用得对吗?喘息宝宝的”灭火器“,我们用得对吗?

绝大多数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可在5-15分钟内起效,药效持续约3-6小时。其可能出现的主要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心悸,肌肉震颤,消化道症状以及低钾等,不管是从副反应更少的角度还是起效更快的角度出发,气道吸入用药(雾化或储雾罐)都会明显优于口服给药,所以口服用药,仅作为无法吸入给药的替代方案。

问题2. 喘息发作时,雾化或者储雾罐使用SABA时,到底一天用几次呢?

可以很多次。

前面提到:此类药物药效持续时间为3-6小时,所以在急性喘息发作时,我们通常建议可以每4-6小时完成一次SABA的吸入治疗,以达到短期持续改善气道痉挛的状态,随着病程的缓解,可以逐渐延长使用频率(减少次数)到8-12小时一次当喘息完全停止则不再需要使用。

甚至在严重的喘息发作的初始用药时,可以每20-30分钟重复使用一次,当然,这样副反应出现的机率也会增大,所以通常3剂后还是建议切换到常规的用药频率

从这样的描述来看,说SABA是“灭火器”,再形象不过了,简单来讲就是四个字“按需使用”,不喘,就不需要用。

问题3. 可以和其他的药物一起用吗,比如: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

不推荐。我们下面来一个一个说。

布地奈德作为吸入类激素(ICS)在喘息宝宝的治疗体系中同样非常重要,GINA指南里面把ICS称为控制哮喘的基石,但ICS作为基础性用药(也叫预防性用药),通常是长期使用的计划,也就是不管打雷下雨,不管你喘与不喘,我们都需要每天使用的药物,我们使用ICS是为了防火(预防气喘反复发作),而不是为了灭火,而且,前面我们提到,SABA使用的频率可以是一天4-6次甚至更多,而ICS的药物说明书则建议每天不超过2次(成人可以每日3次)。

当然,如果某天早上或者晚上,宝宝同一时间既需要使用SABA,又到时间使用ICS了,出于省事,把它们放在一起使用,也是可以的,但我们必须清楚,它们只是“偶遇”,而不是就该“结合”在一起。

至于异丙托溴铵(抗胆碱能药),作为一个辅助类缓解气喘的药物,仅被推荐为中重度哮喘发作时使用,换句话说,能用SABA解决战斗的,是不需要它出场的。

所以,对于任何喘息的宝宝,我们随意祭出上述三联雾化的处方,是很不规范的治疗方式,其结果很可能是要么SABA给的次数不够,要么是ICS给予了过大的量。

问题4. 储雾罐和雾化,哪个效果更好,狮虎你更推荐哪个?

喘息宝宝的”灭火器“,我们用得对吗?

有足够的数据证明:储雾罐可以达到等同甚至优于雾化的效应,同时储雾罐用药成本更低,更方便,对于二次感染的风险也更低。

所以这点上,狮虎更推荐储雾罐,在深圳知贝诊所,狮虎几乎不安排宝宝在诊所雾化(家里有雾化机并且要求用雾化液的家长除外)。

还有需要备注的是:上述观点和数据都是建立在储雾罐做工良好并且使用正确的前提下。

问题5. 频繁使用SABA,会增加宝宝以后成为哮喘的风险吗?

目前的研究的结论是:会的。

所以,我们手中的灭火器一定要正确使用,该用则用,不能滥用。

换句话说,如果宝宝真的频繁的气喘发作,需要频繁的使用灭火器,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防火方案(长期吸入ICS或者更高级别的治疗)出了问题,需要调整了。所以,每一个喘息宝宝的定期评估指标里面都会有一条内容是:过去的一个周期里面,宝宝有几次需要使用到“灭火器”(SABA)。

另外,最新GINA指南也更新了推荐:建议尽早地(宝宝第一次喘)在使用SABA的同时就开始使用ICS(间歇性使用也可以),为了更好地改善孩子的预后和保护肺功能,但目前此建议仅推荐为5岁以上的宝宝,5岁以内特别是3岁以内考虑为病毒感染相关喘息的宝宝尚没有作此推荐。

以上,是本月狮虎科普的全部内容了。

其实上述内容,在知贝的喘息社群里,狮虎和石磊医生都会定期和家长们定期学习的。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干货啦。

参考文献:

1. GINA 2019(for adults and children older than 5 years)

2. UPTODATE 数据库

3. Castro-Rodriguez JA, Rodrigo GJ; beta-agonists through metered-dose inhaler with valved holding chamber versus nebulizer for acute exacerbation of wheezing or asthma in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f age: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J Pediatr. 2004;145(2):172.

4. Rubilar L, Castro-Rodriguez JA, Girardi G;Randomized trial of salbutamol via metered-dose inhaler with spacer versus nebulizer for acute wheezing in children less than 2 years of age. Pediatr Pulmonol. 2000;29(4):264.

5. Cates CJ, Welsh EJ, Rowe BH;Holding chambers (spacers) versus nebulisers for beta-agonist treatment of acute asthma.;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3;

文章来源:公众号“儿科医生黄菁”

"儿科医生黄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灭火器   儿科医生   宝宝   都会   药效   支气管   哮喘   诊所   必不可少   肌肉   频繁   药物   小时   建议   指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