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皆学问之女孩子篇—成长日记之三百五十四

我公婆有五个孩子,四个儿子一个女儿。我先生是家里的老大,除了他之外,弟妹还都在乡下务农。

生活处处皆学问之女孩子篇—成长日记之三百五十四


公婆家只有先生靠念书出了农村,我有时揶揄先生自私,连考三年中专都不去,非要考大学。如果是我,一定要当年就走的,早点出来工作供弟妹读书改变命运。先生就厚着脸皮说,之所以非要上大学就是为了遇见我。

先生有三个弟弟,据公婆说也不是读书的料,但小姑是挺喜欢读书的,当年没有考上大学,也就没有复习再考,因为公婆和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女孩子更应该读书走出农村改变命运。

小姑人长得不错,身材高挑,脾气又好,在村子里女孩子念到高中毕业的也不多,小姑就是村花级的待嫁女孩了,有条件选择村子里最富裕的人家和最优秀的小伙子做为结婚的对象。很幸运的是,小姑的这个对象这两点都具备,村长家的大儿子,家里条件好,小伙子人品又好,还特别的能干。

村长我们喊他四叔,家里除大儿子外还有一个小儿子在镇上的信用社上班,是吃公家饭的。四婶的哥哥是县里的部门领导,家里多少也借了点光。

乡下人结婚都早,基本上是不上学就会谈婚论嫁,如果不到法定年龄,就先过着日子,等到了年龄再补结婚证。小姑婚后顺利的生了个儿子,一家仨口与公婆生活在一起,日子过得很和美。

我刚结婚那会儿回乡下,经常被邀请去小姑家吃饭,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屋里装了暖气,大大的庭院,放着农机具,院子里养着鸡鸭鹅狗,小姑家吃得面、米、蔬菜都是自产的,生活很是富足。

黑龙江的计划生育工作做得相当到位,农村也大都一个孩子,第一胎是女孩的允许生二胎,但多数人都放弃了,现在种庄稼,机械化程度高,也不是非得有男孩才能干得动农活。先生的弟妹,除了我二小叔家老大是先天性心脏病,才不得已又生了老二,其余都是一个孩子,都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呵护大的。

小姑的公婆后来搬到县城去住,把200来亩的开荒地卖给小姑一家,近些年,旱田改水田,种地的经济效益还是不错的。她公婆在县城由亲戚帮忙还找了一份单位给缴保险的工作。可以说,在乡下,我小姑是上没有养老压力下没有经济压力的令人羡慕的仨口之家。

小姑的家境在农村是很好的,但儿子却不喜学习,为了让孩子成才,小姑舍得下大价钱给儿子送到哈市新东方去读书,没用,初中毕业后就说啥都不读书了,出去一趟反倒像是开了眼界似的,学会了穿名牌,用名牌。

这个外甥18岁那年来我家住过一个月,当时公婆在我家,这孩子又高又胖,二百多斤,他和我说,穿衣服和鞋子都只穿名牌,就连牙膏都只用一种大牌子的。我当时还想,这孩子怎会虚荣到如此地步,父母那赚得也是血汗钱啊。虽说是有机械,但小姑俩口那也是起早趟黑的,一个个累得又黑又瘦的,这孩子咋不知道心疼父母呢!

我和先生给他报了游泳班,每天带他去游泳减肥,原本打算把减肥进行到底,结果被小姑打电话叫回去了,说是回去相亲,媒人给介绍了一个外村的女孩。

这外甥回去后就忙着相亲,谈彩礼,订亲,我记得贝贝那年四岁,据说是当年小姑家给的彩礼创了十里八村的新高。回去不到半年就结婚了,我还唏嘘得和先生说道:“这乡下结婚也太早了,自己都还是个孩子,怎么撑得起来一个家呢!”先生说,习俗就这样,下手晚了好小伙好姑娘就都被人挑走了。成家后也不分家,都在一起过,一起干活,也不用年青小俩口自己独门过日子。

小姑给儿子娶了媳妇,原是应生活得非常幸福的,一个非常能干又特别宽厚的老公,一个貌似孝顺的儿子,美貌的儿媳妇,生了一个聪明的孙女,家里的承包地有二百多亩,各种农业机械四眼齐,在整个屯子里,是数一数二的富裕人家。

我们也都认为小姑是弟妹中过得最好的,最不用操心的那个。家里每年种地的纯收入也能在十几万,典型的龙江农村小康之家。公婆说,现在年青人都不肯安心在乡下种地了,都在城里买了房,有孩子上学的,更是以陪孩子上学为由不回乡下了,乡下住得都是老头老太太,离婚率也高了许多。

女儿小学时我们回乡下去,看到外甥贷款买了轿车,贷款在县城买了楼房,他媳妇在县城开了一家儿童服装店。这个外甥媳妇,长得很好看,白白净净地,一看就不是干农活的。那年她大概二十三四吧,女儿已经四岁了。平常一直在县城经营服装店,乡下是小姑俩口子忙乎,种地农忙时外甥回家干活,听说身体太胖,也比较懒,基本上都是父母在干,他平时都在县里玩,还大手大脚的花钱。

我和先生长期分居两地,有一天他请假去北京护理病号,我才晓得这个妹夫忽然被检查出了脑癌,这细一打听才明白家家有难唱的曲。原来外甥小俩口闹离婚,这一离婚居然离出来六十多万的外债来。小俩口都借钱挥霍,家里有地有车有楼房的,乡下私下借贷也很盛行,小姑他们除每年种地到信用社正常的贷款之外,这不争气的俩孩子额外借出来六十多万的外债,父母都懵了啊。

小姑俩口咬牙担了下来,谁让儿子是自己的,有地在,就不怕还不上,当时他俩乐观地估计,辛苦个四五年,也能还差不多了。

他俩辛苦劳作了一年,先挑利息高的还了二十万。第二年开春种地时,信用社又贷款十五万,妹夫分配完用钱计划后,混球儿子又补了一句,“爸,我那还有二十万”。就是又和别人借了二十万!妹夫一下子被击倒了。

他们原本是村里最富裕的人家,现在变成了村里欠债最多的人家,而且这个儿子居然没有一丝的悔改,妹夫又是极要强的一个人,平时不善言谈,有事闷在心理,后来头痛难忍,到县里检查,县里让马上去佳木斯,佳木斯又让去哈尔滨,哈尔滨又让去北京,这个层层加码的检查也让妹夫的心跌入谷底。

妹夫从发现脑瘤到作手术,之后化疗到离世,好像也就半年。这期间的救治又增加了家里的外债,新农合报销了一部分,花费的大部分是无处报销的。小姑说,能做得都做了,能花得都花了,救不回来,心意尽到了。

我们很心疼这个小姑,出事以后,能帮得尽力去帮。小姑比我刚大两个月,丈夫去世了,儿子离婚了,不仅欠着六七十万的外债,还有一个孙女,没人养,她也只好带在身边。家里的地多,儿子又不像样,整天眼高手低的,种地时三个兄弟帮衬着才能种上,孙女没妈疼没爸管的,她还要经管她上小学,好在几个兄弟都不错,原来妹夫活着时,家里条件好,农机具齐活,妹夫都是先可着几个舅哥种完地再种自家的,受了多年照顾的兄弟开始帮忙,但不懂事地外甥依旧是不屑于农村向往着星辰大海的感觉,跑到南方给饭店送啤酒幻想着哪天成为大老板。

我们认为妹夫的病是从气上得的,中医说郁结于心是很有道理的,我看过中央七台的一个健康讲座,能让人机体发生癌变的,不是熬夜,不是暴饮暴食,是气,是压力。妹夫家没有遗传史,父母至今都健在,却白发人送黑发人,是外甥的不成器。

在农村,成家是能要了父母亲大半条命的,要彩礼,要地,要楼房,要农机,离婚了就意味着将来还要再结婚,父母还能有命在吗?况且这小俩口还弄出来这么多的外债,压力大呀,又恨铁不成钢。妹夫遭了一通罪,把一大摊子扔给小姑撒手而去。

小姑咬牙坚持着向前走,三十那天,小姑和我们聊视频,看着状态还挺好的。儿子折腾了两年也灰溜溜的回来了,据说是这回不走了,安心在家种地了,我们也松了一口气,也希望随着年岁渐长能真正地懂事起来,成熟起来,接地气起来,其实,现在如果文化程度不高,在乡下种地还真是不错的选择。

我问婆婆,小姑这么年青,是不是得再找一个呀。婆婆叹了口气,说:外债还完再说吧,再说还带着一个孙女呢。

孙女给我拜年,小女孩十岁了,长得很漂亮,我脱口而出“像妈妈”,小姑在那头赶忙说“像奶奶”。是啊,她妈妈据说去新疆打工了,极少回来,这孩子见不到妈妈,心里一定是极想的,我这嘴真是没把门的。

我告诉小姑,这孩子看住她的学习吧,将来读书考出来,离开农村吧,虽说现在农村也不错,但一个女孩子,还是生活在城市比较好,不会成为传统的育儿工具,农村的女孩子,早早的嫁人,心性都没有成熟就做了妈妈,对下一代的教育认识不上去,浑浑噩噩的养大孩子,与城市的孩子差距越来越大。

我和女儿讨论了一下农村早婚早育的弊端。我小姑就是典型的例子,她早早结婚,早早生子,孩子由公婆带大,公婆把孩子宠溺的一身坏毛病。她儿子又早婚早育,又早早地离了婚,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没有一丝愧疚之心,对孩子实在是太不公平太残忍了,原生家庭的痛将来都会在人生的旅程中慢慢体现出来影响人的生活。我真是非常心疼这祖孙俩。女儿也是直叹气,希望这个小外甥女能够珍惜时间,用功读书。

新年伊始,希望这个小女孩能体会她奶奶的难处,能明白奶奶对她的爱,能用功的读书,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孩子   外债   妹夫   小姑   县里   公婆   弟妹   孙女   外甥   乡下   县城   学问   家里   儿子   父母   农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