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一个人很简单,只需要毁了他的童年

弗洛伊德的学生阿德勒说过的那句至理名言: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毁掉一个人很简单,只需要毁了他的童年

首先童年到底是哪个时期?到底多大?有的说从记事起,有的说0-3岁,一般来说2-12岁算是儿童时期属于童年,在儿童心理学里,儿童的年龄段很长,从初生至十七八岁都属于儿童,而且根据心理发展的特点,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初生至1岁)、 婴儿期(1至3岁)、学前期或幼儿期(3至6岁)、学龄初期(6至12岁)。

当我们知道了童年,回避不了的话题就是原生态,无法选择的父母和出身,就像每每头条上出现争议性的话题,比如拆迁款都给了儿子,赡养时候又提倡公平公正了,还有"扶弟魔"很多女孩理所当然觉得这就是应该的,因为自己嫁出去了,娘家还有弟媳,嫂子,往往看到评论区有女方评论时候,大义凛然的说我就是那个女方,只求父母过的好,自己不惦记父母的家产,任劳任怨的付出,其他人一阵的点赞,夸她好闺女好姐姐,好妹妹之类的词眼,实在不敢苟同。

还有另一种评论很不可置信的评价,天底下怎么会有这样的父母,然后慢慢讲述自己的家庭平淡温暖瞬间和细节,恭喜这类朋友,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不知人间疾苦,不用懂得亲人之间的算计,因为他的生活都是美好的所以这些遥远的事对他而言是故事。

但是对于没那么幸运的女孩来说都是事故了,深陷其中,往往结局是什么,扶弟魔越扶越穷,越是帮衬他,越是无底洞,甚至那天拒绝了,父母骂你,兄弟姐妹骂你,弟媳嫂子更骂你,然后一直到自己给予不了,把自己累倒心寒了,也就决绝了。

一种是情商比较高的,在自己能力范围之类时不时给点,但是给的恰到好处,让别人能记住你的好,并且感恩戴德,这是有一种界限感,对自己对他人都是好的。

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呢?一个个扶弟魔背后必定有一个重男轻女的父母,扶起来的儿子们,更是一个个女孩的隐忍和委屈眼泪换来的人血馒头!

女孩为什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这就要追溯到她的成长环境和童年了,无论做什么多么努力总是不被看到,做的好的是应该的,做的不好的就会被指责抱怨,久而久之,透明化,久而久之要么化悲愤为力量逃脱出去,不断证明自己,越努力越优秀,庆幸当初努力的自己拜托了原生态,可往往这种女性的后遗症是到恋爱,婚姻时候,一开始都是不会经营亲密关系,经营不好自己的婚姻,这就需要靠后天的自我修行了,要么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一点不为过,运气好的遇到良人,进入到一个有爱氛围好的婆家,被慢慢治愈。

还有一种从小到大彻底被父母洗脑的乖乖女,扶弟是应该的苦情角色,把自己推到圣人标准上,这样享受到大家依赖自己认可自己的喜悦,乐此不疲,这种情况,就是上文提到的,越扶越穷,最终把自己也扶进入了,甚至更大可能的,当有了自己的小家后,夫妻决裂。得不偿失。自己最后除了感动了自己,其他一无所获。

我上文提到的只是自己的看法,正常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帮衬是应该有的,如何往前进一步变成扶弟魔,那种是正常的,这就看每个人的认知了,跟扶弟魔相比又是另一种含义了。

愿我们都能与自己和解,跟自己内在的小孩和解,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当意识到问题才能解决它,为人父母者,都不要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经营好自己的小日子。

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弗洛伊德   乳儿   儿童心理学   童年   弟媳   上文   女方   嫂子   久而久之   时期   父母   婚姻   努力   儿童   女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