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大结局:为什么父母口中的爱,孩子却不领情?

《小欢喜》大结局:为什么父母口中的爱,孩子却不领情?

最近电视剧“小欢喜”火了。

无数网友感叹,好像自己的家长上电视了,直呼:太真实了!“小欢喜”主要围绕三个家庭的故事展开,以备战高考为背景,生动真实展现出中国式家长的众生相

电视剧中主要聚焦了黄磊、海清饰演的方家,陶虹、沙溢饰演的乔家,王砚辉、咏梅饰演的季家。三家分别展现出“虎妈猫爸”、“离异家庭”、“留守”式教育三种类型,剧中呈现出生活中的小细节可谓用心,直戳人心。

01

《小欢喜》大结局:为什么父母口中的爱,孩子却不领情?

挖掘孩子闪光点,要鼓励孩子

刚开场,海清饰演的童文洁便受到了无数网友的肯定,太可怕了,这简直就是我亲妈啊。

教育儿子方一凡时连珠炮的话语,仿佛就像自己的妈妈站在对面,网友感叹:果真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妈。

《小欢喜》大结局:为什么父母口中的爱,孩子却不领情?


童文洁一心一意希望儿子把成绩提升上去,能够考上一个好大学。

在与儿子的交谈中,尽显“一考定终生”的教育理念,真实展示出了我国的教育现状,引发无数家长的共鸣

《小欢喜》大结局:为什么父母口中的爱,孩子却不领情?


面对儿子的成绩,童文洁不可避免的陷入焦虑,恐慌,有意无意的打击孩子自信心,十八岁的少年也有自己的想法,矛盾一触即发。

学校畅谈会上,方一凡对父母说的话,猝不及防引爆泪点,真实的向父母袒露自己的想法,“我不是一个坏孩子,我只是个学习不好的孩子”,引人深思。

《小欢喜》大结局:为什么父母口中的爱,孩子却不领情?

方一凡直言自己是真的喜欢唱歌跳舞,也曾对父亲表示出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一学就会,而做题就是不容易学会。父母在成绩上不停施加压力,自己也非常有挫败感。

我们传统的教育,或许过于“简单粗暴”了,将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家长总爱与别家的孩子做比较,打击自己家孩子,成绩不好就是因为贪玩,不用心。

人总想选择简单的路走,但教育孩子没有捷径。

家长应该全面的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包括兴趣爱好、优势短板,挖掘亮点,多给予孩子鼓励与支持。

02

《小欢喜》大结局:为什么父母口中的爱,孩子却不领情?

父母的责任感:要保重自己

这个家庭中还有一个特别的存在——童文洁姐姐的儿子,林磊儿,既呆萌可爱又令人心疼,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妈妈去世,爸爸再婚,本就内向敏感的磊儿更加压抑自己,为了完成妈妈的梦想,学习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誓考清华,妥妥的学霸一枚。

《小欢喜》大结局:为什么父母口中的爱,孩子却不领情?

学校篮球场上,磊儿的手机不小心被同学踩坏,向来情绪稳定,不急不忙的他瞬间情绪崩溃,泣不成声,趴在地上找手机,紧张、无助的模样令人心疼。

《小欢喜》大结局:为什么父母口中的爱,孩子却不领情?


尽管方家一家人都很温暖,对磊儿非常好,但是初来乍到的他还是有一种寄人篱下的尴尬和不适。

而踩坏的手机,是磊儿与妈妈的链接,向妈妈诉诸思念的窗口,长久以来的精神支柱。

在学校举办的畅谈会上,听着妈妈的语音,句句叮咛如在耳畔,压抑的磊儿再也控制不住,泪流满面。

《小欢喜》大结局:为什么父母口中的爱,孩子却不领情?

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坚硬的铠甲,也是最脆弱的软肋

这爱可以抵御很多难熬的时刻,给予富足的踏实感。当受到小小的委屈时,面对家长的关怀,瞬间便能崩溃,泪水决堤。

为人父母,哪能舍得自己的孩子独自面对这世界的艰难与挫折呢,父母也请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

中年父母的健康决定了孩子前半生的幸福,有哲学大师斯宾诺莎曾说:“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

03

《小欢喜》大结局:为什么父母口中的爱,孩子却不领情?

学会放手,是父母的必修课

孩子过早的懂事未尝是一件好事,乔英子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自小成绩优异,懂事乖巧。

剧中陶虹饰演的宋倩和女儿乔英子一起去看电影时,中途得知女儿已经看过,二话没说便走出电影院,直言高三看两遍电影就是浪费时间。

乔英子说看电影也是想要妈妈高兴,女儿的解释和用心并没有获得她的理解,大吼到:“我不用”。

《小欢喜》大结局:为什么父母口中的爱,孩子却不领情?

父母全心全意为孩子付出,孩子也想要通过自己的方式让家长开心。当被告知不需要时,也会感到非常的无助与失望,之后英子流泪感叹到:让你开心怎么就这么难。

有时候孩子让父母开心好像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除了自己努力学习、乖巧听话,猜不到父母的喜好。

因为懂事,理解妈妈独自抚养自己成长的不易,面对妈妈的高压管教,没有叛逆,没有抱怨,没有指责,只是向妈妈道歉,是自己配不上妈妈的爱。

一个充满活力,热爱天文,向往宇宙,有着星辰梦想,眼中有星光的女孩,因为母亲窒息式的爱,情绪崩溃,变得抑郁。


《小欢喜》大结局:为什么父母口中的爱,孩子却不领情?

当父母没有自己的生活时,对孩子的压力与关爱不约而至,有的孩子会通过叛逆的行为表现出来,有的则压抑在心里,郁郁寡欢。

孩子长大了,学会放手是父母必修的课题,应该学会拥有自己的生活,不再将生活的重心过多的放在孩子身上。深爱,但请留给彼此足够的空间。

作家龙应台表达亲子关系


《小欢喜》大结局:为什么父母口中的爱,孩子却不领情?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 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

04

《小欢喜》大结局:为什么父母口中的爱,孩子却不领情?

孩子的成长,千万不能错过

季胜利、刘静、季杨杨一家是典型的“留守”教育,夫妻两人因工作问题常年在外,季杨杨主要在姥姥、姥爷、舅舅身边长大。

面对升学关键的高三,夫妻两人调回北京,开始一家三口的生活。

《小欢喜》大结局:为什么父母口中的爱,孩子却不领情?

说他们是最亲密的“陌生人”一点不为过,尤其是父子二人间,一个想要弥补孩子,却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方法,一个对父亲满是排斥,讨厌父亲的“官腔”。

父子都在疏离与矛盾中挣扎,温柔大方的妈妈在家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努力调和着双方的关系

季胜利夫妻二人为走进孩子的内心做出了很多努力,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愿意尝试儿子最爱的赛车,一点一点拉近亲子关系。


《小欢喜》大结局:为什么父母口中的爱,孩子却不领情?

一家人的关系刚有所缓和时,如同晴天霹雳般,妈妈刘静患病,突如其来的困难,成为了一家人开始变得更加亲密的契机。

这个家开始变得更有凝聚力,季杨杨努力学习,关心照顾妈妈,季胜利回归二线工作,练习厨艺,照顾妻子。

《小欢喜》大结局:为什么父母口中的爱,孩子却不领情?

父母愿意主动走进孩子,缓和关系,而不是一味的去强迫孩子体谅自己是非常好的做法,但是季杨杨那几年缺失的陪伴再也弥补不了。

孩子的成长像是一部连续剧,电视剧我们可以倒回去补看,但是孩子的成长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成长的路上,回忆幼年时关于父母的印象是模糊的,是空白的,缺失的爱与陪伴永远都回不来了。最温暖的教育是陪伴,父母一定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长。

父母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没有一个万能定律能够指导父母,一定怎样教育孩子是正确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不同情况。

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修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父母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亲子一起进步,让教育变得更加温暖,更加美好。

声明 |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小欢喜》大结局:为什么父母口中的爱,孩子却不领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方家   父母   孩子   会上   剧中   父子   懂事   口中   情绪   家人   儿子   家长   成绩   妈妈   真实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