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明确:信息技术教育按非学科管理

7月30日,教育部官网发文,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原文表述如下:

在开展校外培训时,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教育部明确:信息技术教育按非学科管理

划重点:

信息技术教育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这意味着,包含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编程[注1],周六日和寒暑假也可以正常开班学习。


注1:在北京市海淀区教委2020年11月25日印发的《北京市海淀区初中音乐、美术、 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数据处理、程序设计(即编程)、图像处理、音视频处理五个部分。

教育部明确:信息技术教育按非学科管理

包含机器人编程?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什么课?

这个听起来有点陌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是什么?实际上这门课在中小学开展已有20年时间,教育部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于2000年就决定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教育部明确:信息技术教育按非学科管理

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有三点:

01

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02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03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再次划重点:

信息技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育部明确:信息技术教育按非学科管理

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三个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这正是雄孩子机器人一直倡导和实践的!

雄孩子机器人从成立之初就始终致力于中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和科技素养的提升,通过编程和机器人教育,培养孩子的机器人编程思维,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当前的信息化社会。

雄孩子机器人深入发掘中国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基本特点,量身定制,开发出一套融合科技和趣味, 探索和运用,竞争和协作的科技课程体系。坚持小班化、男性老师授课,在动手能力、逻辑思维、创新能力、专注力等方面为中国儿童提供360°全方位保障。

雄孩子机器人将课程定位为“科学教育的游戏启蒙”,并将上课的模式流程精炼为:“情景导入—探索体验—反思学习—总结重构”,吻合学生获取和建构知识的特点。教具使用小型6面非对称结构件,传感器以及图形模块化编程,带领孩子走进神奇的机器人世界,充分感受机器人对人类生活的帮助以及科技的力量,并完成各项创意和挑战。基于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也称作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创造,在探索问题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孩子做一个“小小工程师”,成为真正的小英雄,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教育部   信息技术   学科   海淀区   北京市   校外   素养   机器人   手段   能力   孩子   社会   学生   科技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