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的原则,公共说理的前提

以下的内容摘自《没有年代的故事》,这是一本二十年前出的书。从一九九八年,二十年过去了,公共说理空间,人们好像并没有什么进步。也许再过二十年,会变好一点吧。我对这一点充满自信。

  1. 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不再通过暴力或一方吃掉另一方的方式来解决,而是通过商讨、妥协等方式达到共识。如此,则自由的讨论和理性的批评,将成为现代社会的主导原则。

  2. 批判不是对着干,不是故意唱对台戏,更不是political裁决,而是对现象、事态和问题分析审查,是对一切不合理、不真实、不健康的存在之抗议。这应该成为解决争端的基本方式。

  3. 批判不充当任何权威系统的代言人,也不自以为是普遍真理的传声筒,而是学术思想和公共关怀的自由表达。批判声音的合理存在本身,就意味着对舆论一律、统一标准、至上权威等等的否定;批判之目的,是冲破思想控制和文化霸权,创造一个每一个人都可以说话的空间。“人语喧哗”的自由批判,是开放社会的特征和标志。

  4. 在否定了诸种先验的标准和外在的权威之后,只有以知识分子个体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感知判断为出发点,批判才可能是真实的、有创造性的;才可能发出平等的、多元的声音。只有多元个体的交锋和探讨,才可望形成基本的交往规则和有效性标准,进而使个体言说和议论不是情绪的发泄,不是随便闲聊,而是导向公共伦理和体制的建设性努力。

  5. 批判精神、自由立场、个体经验是现代文化批判的原则。

  6. 在封建礼教甚严的旧时代,中国人也还有戏、有民歌,特许心灵不设防。什么信天游,“花儿”,山歌,绝大多数都是情哥;男女老少都会唱,都可以亮起嗓子喊一喊,一般是不会受到舆论谴责的,有些地方的人还以善唱情歌为尊容。

  7. 但愿我的儿子有条件活得比他的祖宗们自在,不论是从政还是经商亦或干别的,不论是在公共事务方面还是个人情感天地,都不必在心灵处处设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唱对台戏   传声筒   原则   封建礼教   目的   都会   舆论   前提   个体   声音   心灵   思想   权威   方式   标准   自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