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高三毕业班教师诠释,高新实验“低进高出”背后的坚守

她,是本土挂高新的唯一一所高完中,美德教育、成功课堂、“四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让不同潜质的学生得到多元发展,成果显著,蜚声全川。

她,是“低进高出”的典范学校,“入口量出口”、“低进高出”成为学校的办学常态,2018-2020连续三年获得“成都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优秀学校”荣誉称号。

她,就是成都高新实验中学,一所名师荟萃的示范学校。学校由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指导教师潘先根领衔,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中高级职称教师占80%以上的卓越教师队伍。

学校拥有165名在校教职工,其中省级特级教师 1人,省级以上优秀教师4人,市、区学科带头人11人,市级优秀教师23人,区级优秀教师37人,获各级教育部门表彰的优秀教师、师德标兵100余人。

教师专业精进,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竞赛屡获佳绩。以2020-2021学年上期为例,在各学科教学技能大赛中,学校教师取得成都市一等奖5个、二等奖5个,高新区一等奖25个、二等奖7个。

4位高三毕业班教师诠释,高新实验“低进高出”背后的坚守

7月,小浪对话4位高新实验中学本届高三毕业班名优教师,领略高新实验教师风采,探寻学校“低进高出”口碑背后的奉献与坚守。

“在爱学生中,得到爱”

——李建荣

从“爱”的教育受惠者,到“爱”的教育传承人,李建荣用33年的漫长岁月,温暖了一代代学生的青春岁月。

“成为教师,与我的小学班主任周老师有着深切的关系。”李建荣谈到,周老师让她认识到了一名教师的价值与责任,也成为了她从教路上的“指向标”。周老师珍视每一位学生,带着李建荣和同学们一起去做家访,挽回了很多失学的学生;周老师能够与学生同喜同悲,是一个老师、母亲、朋友“三位一体”的教师。

“从周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教师的真正价值,是先‘育人’再‘授业’。”李建荣说。

4位高三毕业班教师诠释,高新实验“低进高出”背后的坚守

育人,要与学生“交心”。在李建荣教学生涯中,她与学生亦师亦友,能够与学生交心谈话,主动走进学生的世界里。取得全国英语演讲冠军的高同学,愿意在困惑时向李建荣取经;看似开朗的王同学在有抑郁烦闷时,主动向李建荣求助……

李建荣的守护与关爱一直都在那里,也得到了学生的信任与回报,生病时的润喉片、毕业学子的回校探望、节假日的定期祝福,都成为了李建荣最珍视的财富。

授业,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潜能。在备课中,李建荣重视课堂的丰厚性,每堂课都有完备的PPT,高三的课件更是“现做现讲”,紧跟最新考点;在课堂中,李建荣“瞄准”高考考点,注重知识点的针对性,精准授课;在作业管控中,李建荣要求学生做题必须有勾画圈点,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语文必须重视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李建荣通过定期周记摘录、读书笔记分享,增加学生阅读量;通过同读一本书,PPT分享,提升学生理解与口才能力;通过朗读,让学生享受文字之美,体悟文字背后的感情冲击。

此外,基于自身对于填词的爱好与特长,李建荣也带领同学们填词、作诗,领略诗词之美,感受中华文化之博大。她还曾收到同学们亲笔写下的诗词。

4位高三毕业班教师诠释,高新实验“低进高出”背后的坚守

4位高三毕业班教师诠释,高新实验“低进高出”背后的坚守

▲同学们为李建荣写下的原创诗歌

授业有道,李建荣的班级语文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在本届学生中,她的班级高考语文平均分达到了113分,这是四七九等名校也是值得骄傲的分数;学生彭亚亮、叶梦妮、刘飞洋等同学的语文成绩实现跨越式增长,从90多分到高考120多分。

“在爱学生中,得到爱。”李建荣说,看见同学们取得好的成绩,自己也能从中得到自豪感和成就感,这是教师最大的职业幸福。

“高新实验‘希望班’,助推甘阿凉学子圆梦985、211”

——周慎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从教12年,周慎始终坚信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示范。

身为高新实验中学“希望班”的班主任,周慎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他的肩上背负着49名来自甘阿凉等边远山区学子的求学梦想,这个梦想直指985、211高校。

“爱心、责任心,必不可少,缺一不可。”在希望班,周慎不仅要关注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减轻同学们远离家乡求学的孤独。

4位高三毕业班教师诠释,高新实验“低进高出”背后的坚守

周慎的爱心,渗透进同学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同学们在远离家乡的成都也能感受家的温暖。

在学习中,他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坚持做到作业全批全改,基础较弱的同学作业“面批面改”,解决学生知识点问题的同时,也让同学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注;在生活中,节日时请同学们吃饭,运动会时为同学们备水,深夜带学生去医院看病,月考后与全班同学谈心……周慎的真心,显而易见。

周慎的责任心,让他更加以身作则,在要求学生前,先要求自己,为学生做好带头作用。

他坚信,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开学之初,他就为班级立下10条规矩,让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了希望班良好的班风。

1.树立大局观念,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2.有事必须请假,未获批准,自动离开,按旷课处理;

3.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同学之间健康交往

4.不能随便请假,不迟到。

5.组长、及各班委成员认真负责

6.进入教室即保持安静,不喧哗

7.班干部在学习、纪律、卫生等各方面要以身作则并起带头作用,其他同学要支持班干部工作

8.不把小说、单放机、镜子、梳子等与学习无关物品带入教室;不把手机、小说带入学校。

9.桌子上的书不能多于三本

10.所有作业必须独立完成,不准抄袭,考试不准舞弊。

4位高三毕业班教师诠释,高新实验“低进高出”背后的坚守

良师出高徒,本届希望班高考再次取得优异成绩,高考参考人数49人,一本上线48人,最高分674分,660以上3人,580以上28人。

“全身心‘扑’在学校,这位年级主任记得年级里的每一位同学。”

——谢文军

初见谢文军,他的脸上始终挂着一抹温暖的笑容,这是他对教师这份职业的态度,也是他对教育深情的挥洒。

“做一个有人文修养、有风度、有亲和力的老师,用自己的积极与幸福感去感染他人,让大家看到教师最美好的模样。”从教26年,谢文军怀揣热爱与初心,将全身心都投入学校,呵护学生成长。

4位高三毕业班教师诠释,高新实验“低进高出”背后的坚守

作为年级组长,谢文军从未高高在上,而是爱生如子,以校为家。他早上6点多到学校,11点多归家,视线始终牵挂在学生身上;他走近每一位学生,能喊出大部分学生的名字,只为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与重视;他关心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每天晚上到男生宿舍查寝,与学生聊天,关注学生的思想与生活,分担年轻班主任教师的工作压力……

大到全年级师生,小到个别学生,谢文军关注每一位师生的成长。年级中的李同学由于家庭教育问题,“散养”为主的他学习习惯不佳,甚至装病去校外网吧打游戏。在了解这一情况后,谢文军并没有直接批评李同学,而是与他约定了交流谈心,不断地鼓励他。一学期后,李同学的学习习惯和成绩都有所提升,实现了从年级倒数到年级前十名的转变,最终考入“211院校”太原理工大学。

作为化学老师,谢文军教学更是“有一套”。在备课前,他研究高考考纲、考题,确定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备课时,他紧抓教学流程,从引入、知识讲解、例题呈现到课堂预设,每一步都清晰明了;在上课时,他坚持讲练结合,实现课堂知识当堂练习、消化;在课后,他精选例题,分层练习,确保因材施教;在批改作业时,他坚持记录学生易错题,紧抓学生薄弱点,以学生的角度思考、授课,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找到适合学生理解的教育路径……

教学有章法,谢文军的化学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成绩也得到明显提升。以本届毕业学生为例,谢文军所教学生最高取得94分,90多分的学生更是不胜枚数。

“在每一堂课,看到学生学到知识;在每一天,看到学生健康成长;在每一次毕业,看到学生取得满意的高考成绩,每一天都有满满的成就与收获。”谢文军说,节假日时手机里的一封封短信、教师节中的一张张贺卡、毕业季时带着泪水的卡片,孩子们的喜爱是单纯、美好、值得用一生铭记的。

4位高三毕业班教师诠释,高新实验“低进高出”背后的坚守

4位高三毕业班教师诠释,高新实验“低进高出”背后的坚守

“每一个孩子都关乎一个家庭的未来”,谢文军坚信教育的力量,并愿意将全身心投入教育,矢志不渝。

“在高新实验,年轻教师被给予了很大的发展机会与平台。”

——曹彦

她,是成都市、高新区教坛新秀;她,是高新区优秀班主任;她,29岁成为年级副组长,31岁成为教务主任助理。曹彦说:“感谢与高新实验中学的缘分,感谢潘先根校长的一双慧眼,他从不拘泥俗套,愿意给予年轻人成长的平台和机会。”

4位高三毕业班教师诠释,高新实验“低进高出”背后的坚守

九年一晃而过,曹彦用实际行动证明,她从没有辜负潘先根校长的信任。入校第一年,曹彦就担任了艺体班班主任,班级学生差异很大,却被她管理得服服帖帖。在多元培养模式之下,班级出口卓越。一战成名,不过如此。

4位高三毕业班教师诠释,高新实验“低进高出”背后的坚守

“严格而不失温情”是曹彦班级管理的秘诀,多年来,抓住教育时机,激励学生成长;善用“鼓励”,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曹彦主动走进学生的世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如,曹彦发现总爱上课打瞌睡的唐同学,却愿意在大扫除后主动打扫积水,于是她紧抓此次契机,拍照到班级群里表扬他,并让唐同学担任劳动委员,感受重视与关注,逐渐转变了学习态度,最终考入了成都中医药大学。

曹彦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有改变的机会,也许成功只缺少一个鼓励。在文理科分班后,曹彦班级转来了一位“问题学生”毛同学,她却对毛同学说,“我只在乎我看到的你怎么样”,并让毛同学担任她本人的地理课代表。惊喜的是,毛同学并没有辜负曹彦的心意,学习习惯和成绩都得到了提升,最终考入鲁迅美术学院。

曹彦真正要走进了学生的世界,她为每一位同学准备生日礼物、贺卡;请同学们吃零食;为同学们精心准备毕业礼物。而她也得到了同学们的反馈,在曹彦小蜜蜂出故障后,收到了同学们送来的“与之前一模一样”的小蜜蜂;在曹彦随口一句自己也喜欢指甲油后,收到同学们送来的毕业礼物指甲油;在发现曹彦办公桌稍显杂乱后,收到了同学们各式各样的收纳盒……

4位高三毕业班教师诠释,高新实验“低进高出”背后的坚守

4位高三毕业班教师诠释,高新实验“低进高出”背后的坚守

▲同学们送曹彦的礼物和贺卡

“给学生机会,找到教育突破点,你会发现学生会带给你惊喜。”曹彦说到,这是潘先根校长做到的,也是我愿意去做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成都市   教师   毕业班   作业   成都   优秀教师   班级   校长   课堂   重视   成绩   年级   同学   老师   学校   学生   高新   高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