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这件事:告别孩子的"小任性"

我知道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都会有自己的小任性,尤其是在3岁到5岁期间的小孩子,碰到喜欢的东西,一个劲地要求"买买买"、"我就要",不买就哭闹,尤其是在逛商场或者是人多的时候,小孩子的"小脾气"会更大,相信不少的家长都会为小孩的"小任性"而买单。即使明明知道,家里有同样的"翻斗车"、“芭比娃娃”、“奥特曼”、"超级飞侠小爱"、"佩利"等。

做好这件事:告别孩子的

遇到这种情况,一般父母会有2种解决办法:一是满足孩子,给他买;二是,强行拉走不买。不能说第一种解决办法不好,只是长此以往,孩子的"小任性"会无限地放大,"小脾气"也会慢慢地养成。要是以后看中的不是小玩具,而是其他超出父母购买力的物品时,该怎么办?第二种父母的做好,会给小孩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你比他大很多,他肯定是拗不过的你的,但他的心理会出现情绪,日积月累也不是办法。

做好这件事:告别孩子的

所以,此时个人建议做法是:先讲理,摆事实,讲清楚,如果没有的玩具,真的喜欢,可以给他/她买一个,但需要遵循一定的比例,比如3次要求,满足1次。然后等孩子心平气和的时候,回到家,晾他/她一阵子,不要跟他说话。孩子会明显感觉到气氛不对,会主动过来跟你套近乎,这时候跟他讲道理。

"你今天买的玩具-小爱,和家里的有区别吗?你为什么今天要在商场里哭闹,买同样的玩具?"

鼓励还跟父母沟通,在沟通中,慢慢地去跟孩子讲一些"大道理",比如买玩具是可以的,但我们已经有的玩具为什么还要买呢?玩具那么多,我们也卖不完的?对我们喜欢的东西想去占有是可以理解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喜欢都是需要占有的,这个你以后就会懂的。明白吗?

做好这件事:告别孩子的

这样一来,每次通过有效的沟通,不仅能够让孩子的"小任性"有所收敛,也会在沟通中很好地处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即使到了青春期,叛逆的任性也会因为沟通得到缓解。教育孩子,不是“吼”和“骂”,比嗓门小孩子肯定比不过父母的,讲原则,有沟通,让孩子的诉求在沟通中得到解决,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会"任性"到哪里去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任性   翻斗车   孩子   长此以往   购买力   日积月累   大道理   小孩子   脾气   小孩   家里   父母   玩具   东西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