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训”等同于“教育”,是家庭教育最容易踩的坑

很多家长经常把“教训孩子”等同于“教育孩子”,认为对孩子打骂和体罚,就是对孩子的未来负责。这其实是错误的育儿方式,如果孩子一出现问题或者惹父母生气,家长就用“教训”的手段,来代替对孩子的引导教育,那么,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成长中,会变得消极负面,身心发育会受到影响。

最近,社交媒体上一则热点话题“5岁女童被老师用戒尺狂打8分钟”。事情是这样的,家住武汉的刘先生表示:自己家5岁的孩子疑似被老师进行体罚,而且身体上出现淤青和被打伤的痕迹。事情一出,就引发了网友的积极评论,很多媒体也介入此事。


把“教训”等同于“教育”,是家庭教育最容易踩的坑

而通过一则视频可以明显的看出:在画面中5岁的女孩(刘先生的孩子)因为调皮捣蛋,而且上课不服从老师的管理和课堂纪律,被老师拉到讲台上用戒尺打了十几下,随后又到座位上继续打,身边有的孩子都被吓哭了。

这样的事情发生之后,让很多家长感到心疼和意外,作为老师没有起到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而是用体罚的方式给孩子造成伤害,这样对孩子非但没有起到辅助作用,反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把“教训”等同于“教育”,是家庭教育最容易踩的坑

用“教训孩子”来代替“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教训”是指通过一定的暴力手段,对承受者进行言语攻击、责备体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和痛苦。而“教育”是指教导和启发学生,通过理念的灌输和引导交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成长提高。

家长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而不是“教训孩子”呢?

1. 关心孩子的变化,陪伴孩子成长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要针对孩子不同的年龄段,采取不一样的教育和培养方式,根据孩子的变化而变化;能够花时间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及时发现孩子的特点和不足,做好“因材施教”。

2. 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言行举止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家长经常教训孩子,那么,孩子长大之后碰到问题,他们第一时间不是想着如何解决,而是同样采取暴力或者带着情绪处理,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把“教训”等同于“教育”,是家庭教育最容易踩的坑

3. 注重引导,而不是惩罚

惩罚孩子,只会让孩子和家长或者老师的关系变得不好,并不能彻底解决孩子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注重引导,教会孩子正确的处理方式,这才能让孩子彻底改变和健康成长。

更多关于早教和育儿相关的知识,大家可以关注纽哈顿国际早教,我们会及时给大家分享,欢迎大家留言区评论互动,转发关注,点赞分享给更多人!

把“教训”等同于“教育”,是家庭教育最容易踩的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戒尺   教训   家庭教育   榜样   教育孩子   身心   暴力   注重   手段   家长   事情   正确   作用   老师   方式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