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术:越是小人,越喜欢满口“仁义道德”

老子《道德经》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又说“美言不信,信言不美”。可见,大多数人是虚情假意,表里不如一的,越是缺少什么,越喜欢表现什么。

同理,越是小人,越喜欢满口“仁义道德”。反倒是那些真正有道德的人,他们从来不和别人讲道德,只是以身作则,用行动去感化身边的人。所以说,真正有道德的人,是对别人很宽容,而对自己苛刻罢了。

就如国学书籍《省心录》开篇所讲: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礼义廉耻可以用来要求自己,而不可用来要求别人。如果要求自己,我们则能少犯过失;如果要求别人,则难以与人和睦相处,难以与他人相处,就会不合乎处世之道,人至察则无徒,最后四处碰壁。所以,君子只是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喜欢对别人求全责备。

识人术:越是小人,越喜欢满口“仁义道德”

《庄子》外篇“天道”中描绘了老子和孔子辩论的画面:孔子满口仁义道德,还强调仁义是做人的根本,万物同乐,兼爱无私,这就是仁义的实情。

老子却很不屑地说道:哎呀,你的这种言论太肤浅、太危险了!兼爱是出于私心,你所说的许多大话几乎都是浮华虚伪的言辞。你不断强调无私之名,说明你胸中必定是先有了私心。道法自然,不是更好吗?何必要去刻意标榜“仁义”,而扰乱了人的本性。

孔子从老子那里回来,三天没有说话。后来他向弟子们解释说:我见到了老子,觉得他的思想境界就象遨游在太虚中的龙,使我干张嘴说不出话,舌头伸出来也缩不回去,弄得我心神不定,不知道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啊!

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有句识人名言叫做:讲话讲得越冠冕堂皇的人,人格是越低劣的!

识人术:越是小人,越喜欢满口“仁义道德”

为什么他老人家会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呢?

原因很简单:一个人如果过分强调某事,还说自己不在乎,实则是口是心非,道貌岸然。比如说,一个人说自己最不重视钱财,还说钱财乃身外之物,那么他就是在告诉大家,他自己就是最小气的人!

这就属于典型的不打自招!真的假不了,如果事情本来就是真的,他又何必要反复强调呢?所以说,凡是那些特别爱强调仁义道德,唱高调,借机标榜自己的人,我们都要提高警惕。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个道理:社会上有两套逻辑——第一套是浮在表面的,往往围绕道德展开,往往只说不做。第二套是潜于暗处的,往往围绕利益展开,往往只做不说。

越是优秀的、有道德的人,他们越是不会和你讲道德,而是直截了当跟你谈规则和利弊,然后与你合作共赢。

识人术:越是小人,越喜欢满口“仁义道德”

比如说,曾国藩刚开始创办湘军的时候,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也是用仁义道德去感化大众。

但是没过多久,大家都离他而去,他很是费解。

幕僚赵烈文就指点他说道:“大帅,你大公无私,一心只想做圣贤,打仗不要钱、不怕死,但是手下将士都是凡夫,他们做不到啊!你要满足大家的私心,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最后才能打胜仗,成就你的大事业。”

曾国藩恍然大悟,深刻理解了人性当中自私的一面,并且顺势而为,大力保举手下有功将领,提高将士的工资待遇,于是重新得人心,继而连续不断地打胜仗。

或许,此举就是应了曾国藩的一句名言——轻财得意聚人!

可能有人会疑惑:曾国藩刚开始也是满口仁义,只讲道德,不讲利益,那他是不是小人?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小人和君子,只有相对的小人行为和君子行为。

正如曾国藩自己所总结:天下无一成不变之君子,无一成不变之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晓事,则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晓事,则为小人

可见,真正的君子,是对自己讲道德,严于律己,但是不和他人讲道德,给足他人好处,宽以待人,甚至是厚道待人!

识人术:越是小人,越喜欢满口“仁义道德”

但是,越是卑鄙无耻的小人,越喜欢满口仁义道德,甚至是对你“道德绑架”,劝你要多牺牲、多奉献而不计回报。企业里面,有些领导忽悠员工的时候,就喜欢用这招。

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人。

比如,演员郭德纲说:那些不明白任何事就劝你大度点的人,要离他远点,雷劈会连累你!

因为这种人就是喜欢道德绑架,站在道德制高点说别人,但事情若发生在自己身上,又另当别论。所以,我们“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识人术:越是小人,越喜欢满口“仁义道德”

还比如,洛克菲勒在家书中向儿子叙述自己早年被人欺骗的经历:自己好心收购濒临破产的炼油商,还出了高价。这些可怜的炼油商不断向他强调“要做个真诚的人”,洛克菲勒都照做了。

没想到这些炼油商拿到钱后,马上忘恩负义,与洛克菲勒为敌,还肆无忌惮地撕毁之前达成的协议,卷土重来,重操旧业,并要求洛克菲勒继续花高价买下他们的无价值工厂。洛克菲勒痛定思痛,告诫儿子也要提防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人,因为仁义道德背后往往就是卑鄙无耻。

识人术:越是小人,越喜欢满口“仁义道德”

所以说,一个人,满口“仁义道德”,往往就是属于“小人”。朋友们,您赞成这种说法吗?您在生活中遇到过满口“仁义道德”的人吗?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动!

阅读更多为人处世的精品文章,欢迎大家订阅本专栏!关注我,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国学文章,欢迎关注账号,并在下方点赞、评论、转发。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仁义道德   洛克菲勒   满口   小人   孔子   喜欢   卑鄙无耻   知人   制高点   仁义   私心   国学   君子   老子   道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