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工算工分

改革开放以前,生产的社员出工,听从队长的指挥后,干活才能算一个工。当时的说法是共分。

记工分的是会计,会计和队长不干活,都有工分的。

在当时的生产队,谁家的劳力多,谁家出工多,按照总工数生产队分粮食。如同有特殊的工种,可能有照顾的。比如都愿意干的活,最后可能算一个半工或者是两个工的。决定权在队长手里,好赖活的分配也是队长说了算。一般都会照顾自己的亲戚和朋友。

当队长的也要多考虑,不要太偏心或者吃得独。因为有好多人不一定好惹。比如能力强的,说不定哪天他能当队长了,会报复的。有的人,家人是公社或者大队的干部,队长也惹不起,也是毕恭毕敬。好活优先照顾官宦家庭,这当时谁也没有脾气。即使人家出工不出力,队长装作没有看到。

每到秋天算账分粮食,共分多的家庭分的多,共分少的家庭分的少。这在当时认为比较公平。 然而对手艺人来说就不公平了,如木工。学会木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你和没有手艺的人一样工分,就逐步的没有人学手艺。反正会出力就行,手艺技术不值钱。这在当时,很多手艺工艺就这么失传了。

爷爷在当时是木工,会雕刻的木工,就因为这样情况,没有让我父辈们学木工。爷爷会画画和雕刻,可惜我们后人没有会的,就这样失传了。

在很多地方,工分不值钱,但是出工多的人,还是分的粮食多。同时上工的时候,可以挖点东西,顺便偷一点粮食。这可是别人很羡慕的,即使一点点的粮食,可能就多活几个人。

就在这样下,很多人是出工不出力。你干的多,不一定多分给你粮食;你出工不出力照样分粮食。有队长在的地方,干的热火朝天,队长走了,大家想法的偷懒聊天。都这样,都想白吃粮食不出力,出力的都是傻子。这就是当时的一个死结,结不开的死结!


以前的工算工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工分   手艺人   都会   总工   好赖   生产队   死结   木工   手艺   队长   粮食   爷爷   会计   家庭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