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努力到感动自己,到人生从此开挂,只因为:《认知驱动》

我常困惑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处在那个不上不下的状态,稍松一下就掉下来,再努力一把也没有明显进步,到底怎么办呢?焦虑一直充斥着我的思维。

直到有一天,我的书友群里推出了一份书单供大家选读。我在网上简单搜索了一下书籍介绍,就选了《认知驱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这本书。

我想着:这就是一种干货类的书,总少不了一些鸡汤吧,给自己打打气也是好的。抱着这种心态,我开始快速翻阅,因为也想着练习一下快速阅读,当翻到第136页,又一口气读到第181页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像捡到了宝贝,于是我又从头开始慢读,之前没有注意到的一些观点,开始一点一点打破我的认知,当重新读到第35页时,我浮躁的心开始平静下来。

为此,我特地了解了一下作者,周岭,一位心智探索者。这本书是继作者《认知觉醒》之后的姐妹篇,他的文章惯被读者认为有知识、有深度,读起来却接地气、极易懂,给人醍醐灌顶、受益匪浅之感;他的思考不慌张、不迎合。

读完全书,我的感触又何尝不是呢?和自己结一次婚,好好的认识自己,认请自己。弄懂了慢就是快,遇到问题会写下来,能做到深度练习,你就可以实现从普通到卓越的跨越。

摒弃浮躁,聚焦自己,慢就是快。

这个世界好象越来越喧嚣了。

似乎只要点开屏幕,就能看到各种面孔对你说:“在这个时代,你一定要学会在众人面前销售自己,要敢于表达、主动连接,要拉得下脸,否则你会错失各种人生机遇,活得默默无闻……。”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话说出来似乎很不协调。

但人的性格是有内向和外向之分的,内向者与外向者在生理机能以及体内神经递质分泌上的不同,决定了他们与外界的互动反应不同。内向者与外界互动时往往反应迟钝,且社交之后需要更多时间和空间才能恢复能量,而外向者与外界互动时则反应快速且不容易疲惫,甚至还能从社交中获得能量。

所以,内向成长者需要扬长避短,不去迎合大众,摒弃浮躁,聚焦自己,才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人生赛道。

正如我刚开始报名写作课的时候,以为上完课就可以写出出彩的文章了,以为很快就可以投稿赚钱了,心里想着怎么能快速地读完一本书,快速地写稿,希望能快速地像那些大伽一样成为签约作者。

性格偏内向的我现在明白了,用不着天天泡群找存在感,用不着急于求成地去阅读、写稿,我只要安静地好好阅读,向每一位“高人”学习,再有质量地输出,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时间,坚信“慢就是快”,自己就会越来越有价值的。

写下来,具有包治百病的神奇魔力。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前一分钟还心情愉悦,后一分钟突然就被领导叫到办公室批评了一顿,导致情绪失落,一天心情都不好。或者其他的突发情况让自己情绪低落,很难走出情绪的捆绑。

研究发现,人类有三重大脑:理智脑,善于分析,寻找问题,忽略亮点;情绪脑,喜欢新奇,关注运动,忽略静止;本能脑,确保生存,警惕危险,忽略其他。这三重大脑的思维模式,注定我们是天生的烦恼主义者。

我们的情绪很容易受负面事件的影响而忽略身边的美好。

当情绪产生时,理智便会退居第二。而我们的情绪脑在智能上远远落后于理智脑,它只能将遇到的事情粗糙地分为“有利的”和“有害的”,所以一旦情绪化,我们就很容易陷在情绪里走不出来。

而写下自己当前面临的负面事件,就可以调动更多的理性资源帮助我们整理思路。比如:一条条写下事件经过,自己真实的想法、感受,以及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和感受,其间不要加任何修饰,不用检查,更不用管语法或句式对不对,放手写就好了。

你会发现,写着写着,哪怕坚持5分钟,你的负面情绪就会得到缓冲,慢慢在恢复理智和理性。

“写下来”的另一个神奇的地方,是能够帮助你专注、聚焦。

日常生活中,分心走神是常有的事,但我们的大脑资源是有限的,那些烦恼、顾虑、担忧等无用的念头会轮流占用脑资源,一旦写下来,就会清空那些记忆,让自己进入极度专注的状态。

深度练习,跨越从普通到卓越。

书中那个高考逆袭的事例真的让我震憾了,那么简单的道理,但二八定律却像魔咒一样,迷惑了大多数人的心智,只让20%的人有机会走向巅峰。

还有那个韩国作家张同完,他的人生翻转之路同样让人感到既陌生又兴奋,原来英语还可以那样学!

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想获得人生幸福,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练就一项技能,让自己在某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

在这条路上,不乏有努力上进的人。

就拿孩子们学习这事来说吧。大量地刷题,是很多同学和家长都认同的提高学习成绩的一条途径,但很多人都忽视了刷题之前先和潜意识的那个自己先商讨一下,有没有达成共识;忽视了刷题的动力来源是什么;忽视了“慢就是快”的奥妙所在。

上乘的学习方法往往是简单而原始的。不贪多求快,只要一步一步、一点一滴扎实推进即可。

半个圣人曾国藩,晚清第一名仕,一代大儒,小时候读书连小偷都觉得他笨,但他一直遵循父亲的要求: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凭借步步扎实的积累,终得功名。

心态上做到“慢”,允许自己学得少、学得慢;在动作上要“快”,要求自己熟练、迅速。

想透了这些道理,并能深度练习,你也可以成为那20%的一员,实现从普通到卓越的跨越。

┃写在最后

人这一辈子说来很长,也很短。一种不很准确但基本可信的说法是:人体内的大多数细胞约7年会更新一次,那么,7年就是一辈子,7年后又是一个“全新的自己”。

很多人都在成长的路上跌跌撞撞,有人勤奋努力到感动自己,却总也看不到希望,从《认知驱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这本书中,你可以认知到做成一件事需要的心法和技能。并用这一认知驱动行为,那你的人生将会从此开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大儒   探索者   认知   努力   人生   浮躁   负面   深度   大脑   理智   情绪   快速   事件   简单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