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双减之后关于教育深层次改革的几个问题


这个暑期,教育行政部门做了太多的工作,查处教师违规补课、关停学科类培训机构、将房子和教育脱钩、实施延时服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所有的一切,目的是给学生减负,给家长减压,让孩子回归校园天性学习,让老师走进课堂安静教书。

换句话说,改革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

§01

区域之间的教育资源要实现大体平衡。

早前,我们是村村有学校,孩子就近入学,老师不够,于是有了代课老师、民办老师和公办老师。老师的性质不同,待遇天壤之别,教学质量也就不同,城市教育质量明显高于农村教育质量。这和当时的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是匹配的。不同的人,享受不同的教育。

这一阶段,没有培训机构。城市与城市、农村与农村,学生之间是相对公平的,但这种公平只存在于城市与城市、农村与农村,城市和农村完全没有公平可言。

改革开放之后,各地的经济发展拉开了距离,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农村一部分人富起来了,有条件了把孩子送到城市就读,村小生源不足,撤的撤,并的并,教育资源向城市集中;同样的,优秀教师向发达地区流动,向大城市集中,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不少农村甚至教育资源荡然无存。

没有教育资源的平衡,就没有教育的公平。

§02

重点学校的存在是教育不公平的推手。

客观地说,我们不仅有985大学、211大学,有一本、二本、三本,有重点高中、重点初中、重点小学,甚至连幼儿园也是分等级的,从接受教育的那一天,我们的教育就把人分为三六就等。

确实,教育是分层次的,重点学校培养科技精英、政治精英,普通学校培养普通劳动者。大道理没错,或者说把大学分为普通大学和重点大学没错,但从幼儿园就开始,把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到重点学校,这是教育焦虑、家长焦虑、学生焦虑的重要原因。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没有一个家长一开始就认怂,就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出息,于是千方百计想进入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有钱的买学区房,没有钱的进培训班,所以,学区房没有错,培训机构也没有错,错的是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为了进重点学校,家长各显神通,无数家长被裹挟前行。

§03

市场有需求,补课、培训就难以禁止。

在职老师可以管,退休老师、在校大学生、非在编老师能管吗?

最近,不少家长找我私聊,几乎都是有关补课的事。在个别家长心里,教培双减或许给自己的孩子带来的机遇。有家长说,这是好事啊,大多数人不补课了,我的孩子趁机多补课,哪怕多考十分,不就把几十万人摔在后面了吗?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

要进重点大学,就得分数高;要想分数高,就得补课。这不是怪圈,而是现实事实。

有文化的家长已经开始订购全套教材和参考资料,准备自己辅导孩子;

有些大学生开始准备报考教师资格证,不是进学校,而是当私教;

有些家长开始和亲情朋友联络,预约他们在重点大学就读的孩子结成学习对子,寒暑假帮助补课;

更多的家长都有自己的打算。

对此,欢迎老师、家长各抒己见,共同交流。

关注我,为你解答教育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学区   深层次   不平衡   几个问题   焦虑   重点大学   教育质量   幼儿园   公平   家长   重点   农村   老师   孩子   学校   城市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