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作业推进困难,背后的这3点核心问题值得深思

“简单”的作业推进困难,背后的这3点核心问题值得深思

文|橙子妈妈。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01

寒假里有一项英语作业,每天朗读某APP上的一篇百科文章,时间大约10分钟左右。单词、句式都比较简单,分段也短小精悍。按道理来说,这不是一项有难度的作业。但我发现儿子在这项上总是拖延,完成的时候也总坑坑巴巴,有时候甚至有点“敷衍”。

我将以上称为A项。

“简单”的作业推进困难,背后的这3点核心问题值得深思

总是完成得坑坑巴巴的A项作业素材长这样


利用假期相对宽裕的时间,我们也自行安排了一些“无用”的事。同样是英语学科,我们补充了一些跟读素材。我评估有一定的难度,单词量大,大部分句子长,且句式复杂。虽然不能保证每天都做,但我发现只要推进这个项目,儿子都很认真,对读得不好的句子愿意反反复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和上述的“坑坑巴巴”、烦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将以上称为B项。


“简单”的作业推进困难,背后的这3点核心问题值得深思

B项“无用”的素材长这样


我对这两种状态感到好奇:

1、按照他的性格,学校的硬性作业一般都会认真完成,为什么在A项上例外甚至有些排斥呢?

2、B项显然挑战更大,如果精益求精需要花费至少40分钟的时间,相比于A项的10分钟,他却愿意为此沉下心来,这说明他在A项上的表现不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那会是什么呢?

3、从学习目的的指向性上,A项更能直接体现在学习结果上,功利一点来说,更偏应试。B项在短期内可以说对成绩的提高没有直接的帮助,他了解两项的不同之处吗,又是怎么想的呢?

“简单”的作业推进困难,背后的这3点核心问题值得深思

02

带着这些疑惑,我做了一些思考,发现了一些可能造成这两种反差的原因。我想分享给大家,也欢迎你们的补充。我想这个案例,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我们的青春期孩子。如果我们做到了充分地理解,就能在与孩子沟通上有更多共情,这对于亲子互动显然是有帮助的。

1、激励体系

“简单”的A项作业推进困难,我观察到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是:

在反复诵读, 做了非常多次努力,且发音并没有明显bug的情况下,AI系统给出的除了不高的评分,还有反反复复义正严辞的:

“你还可以改进。”

“这个词,你可以这样读。”

“简单”的作业推进困难,背后的这3点核心问题值得深思

尤其是当一些非常简单的句子依旧收到这样的反馈时,这个“正确却刺耳”的评语,更增加了孩子的烦躁。过于严苛的标准,他们体验到的不是系统对他们提升的帮助,而是努力后的挫败,内心不甘、不服,以及对自己能力否定的反抗。

A系统更偏“纠错”。它的使命是找到孩子哪里做得不好,需要改进。

B系统明显更为宽容。虽然知识点更为复杂,甚至超出孩子的接受能力,但它更偏发现孩子的“优势”。这从它的评分体系里也可以看出,比如,它会在最后的显示页面给出一个最高分参考,孩子会从中获得更多挑战的成就感。

“简单”的作业推进困难,背后的这3点核心问题值得深思

这显然可以给我们借鉴:总是“纠错”并不会达成我们期待中的鞭策,反而会让孩子不断体验挫败。尤其是当孩子状态不好时,陷入困境时,一点点成就感的体验就可能成为他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

不要吝惜我们的表扬,也不要遮住我们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别总盯着孩子的问题,也要去找寻孩子的闪光点,越是发现有问题的时候越是要这样。

2、评价体系

我们生活在大环境的背景下,如果不能自己制定标准,总会或多或少受限于外部的标准和评价体系,不管你是否认可。

要么适应,要么改变。如果不能改变,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就要理性地看待。尽己所能,调整自己的认知、期待,接受在这个框架制度下努力后的任何结果。

最重要的是,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造成自身的消耗。

“简单”的作业推进困难,背后的这3点核心问题值得深思

比如,虽然你不认可A项作业的评价体系,但这是你当下必须完成的作业,你也没有向老师申请不做这项作业的想法,那么你只有两件事需要去做:

1、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个“暂时”的任务,不对抗,不内耗。你可以把它理解为这只是当下你需要完成的一个“过程”,并不是永远;

2、在A系统的评价体系下竭尽所能,但不苛求,也不要过于关注结果,不泛情绪化。

有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激进,在一些事情上非要分出个非黑即白,很有可能是以上两件事没有做好。作为父母,我们可以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导他们学习“坚定又圆融”

坚定的是——选择一个标准,坚定地走下去,并为这个选择负责。选择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选择哪面都没有错,但在选择哪面之间犹豫不决、左右摇摆却可能错失很多机会。

圆融的是——事物在发展变化,我们永远无法遵循某个僵硬、刻板的评价体系,让自己适应变化,而不是让变化适应我们。这不是妥协,而是后退一步的智慧。

“简单”的作业推进困难,背后的这3点核心问题值得深思

3、兴趣、有趣、非虚构

我翻阅了所有B项跟读过的内容,发现他们都是非虚构型的话题且内容新鲜,比如:

科比一周年祭那天,素材是:

科比,以及最像他的那个女儿。

拜登就职典礼后,素材是:

“诗出惊人”22岁女孩治愈美国。

假期来临,素材是:

趁这个春节假期,戒掉手机瘾。

科技,素材是:

AI的谈判能力,已经越来越像人类了。

“简单”的作业推进困难,背后的这3点核心问题值得深思

这些来源于外刊上的内容,不仅非虚构,而且有很多孩子感兴趣的有趣话题。当他们朗读时,不是生硬、无感、没有感情的内容,而是可以和鲜活的世界链接,这很好地“平衡”了素材本身的难度,提高了孩子的积极性。

这一点对我们也是具有参考价值的。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学习不是件无比愉快的事,常常伴随着艰难困苦。不可否认,走一条不那么容易的路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但如果我们和他并肩走在这条路上的时候,可以多一些思考,多一点智慧,孩子也许会有更多的力量和可能。

“简单”的作业推进困难,背后的这3点核心问题值得深思

比如,哪些学科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点挖掘,哪些可以找到有趣的素材帮助消化,哪些可以转化为非虚构性的内容加深理解。

顺着这个方向,扶他们“上马”,然后他们会慢慢学会自己自由驰骋。

⊙作者:橙子妈妈。资深媒体人,家有青春期男孩一枚。专注研究青春期身心发育、亲子关系、情绪管理。“做终身学习的父母”践行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作业   圆融   句式   橙子   青春期   素材   坚定   有趣   困难   核心   努力   能力   简单   发现   孩子   标准   内容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